孙利利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省 250000
摘要:现当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为了与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高校教育发展相适应而形成的一种教育理念。科学地鉴定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全面地分析影响其发展的瓶颈性问题,概括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定位,实施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将大大促进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实施,最终为高校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的培养提供保障。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引言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高校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现实需要。文章从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着手,分析了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完善课程体系结构、建设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等方面提出地方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策略。
1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现如今在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国际化进程推进速度也在不断的加快,国家的整体核心竞争力一直在不断提升,这种形势下要想从根本上将竞争力集中在科技、创新等方面,仍然需要重视人才的培养。也就是在某种程度上当前的竞争其实就是指人才的竞争,创新创业人才的整体质量会直接对整个社会经济的质量发展以及国家综合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当前我国诸多教育教学体制要求、实施意见等当中明确提出,要提高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国家在创新驱动战略发展需求的高度。高校一直以来都是人才输出中非常重要的场所之一,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保证整个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培养。这种措施的落实,不仅只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推进的重要措施之一,而且也是保证大学人才整体质量可以得到有效提升的重要前提条件。由此可以看出,在实践中,必须要加强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力度,还要对整个高等教育教学目标、现有教学体系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以此为基础来保证大学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可以得到有效提升。这样不仅有利于满足新时期背景下现代化社会在发展中的个性化要求,而且还可以从根本上推动国家创新发展。
2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路径
2.1学科定位,促进与专业教育课程的融合
由于高校创新创业学科的不断边缘化,导致了学校创新创业课程重视程度在减弱,执行的标准被弱化。教育相关部门必须对创新创业学科重新定位,从而推动创新创业学科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施必须有据可依,在确立的标准指导下,严格完成课程的设置、学校师资的建设以及学校人才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并将其纳入素质教育之中,渗透到学校教学管理的全过程,使全体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获益,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最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2确定好主要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其在人才目标的确定方面理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原则,并在传授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切实关注学生自身的专业能力养成以及职业道德的发展,使得学生能够成为一名具有创业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现代化的高素质人才,同时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各个地方高校的实际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人才培养目标会随着办学特色以及学校类别等方面的变化而加以转变。例如:地方高校通常都会将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作为主要目标,其中的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指那些可以将所学的科学原理以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人才;而复合型人才则是指那些拥有者强大专业迁移能力以及一专多能的人才。可见,高校所展开的创新创业教育中,其主要人才的培养目标就在于培养出具有实践应用能力、创新意识及交叉学科背景的高素质人才。
2.3构建具有分层次特征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无论是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学生自身存在非常明显的个体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优等生、学困生之间的差异就非常大;内向学生与外向学生之间的不同之处也相对比较明显。因此,在创新创业教学中,也需要对学生们的个体差异性进行客观分析,总结其中的不同,实现分层次的教学和管理。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提出符合不同层次学生们学习的方法、措施,对现有的管理方法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才能够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分层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在构建以及具体应用时,主要是将学生们按照大学四年的等级进行划分,与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等进行结合,分为低、中、高不同层次。对于大一、大二的学生而言,通常学生们在刚刚进入大学之后,新鲜劲还没有过去,对自己的未来职业、就业等相对比较迷茫。对于该阶段的学生,通常需要通过高校内部的团委、双创中心现有的创新创业项目,对学生们的创新思维意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强化。高校在此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期举办一些比赛或者是其他的实践活动,有利于调动起学生们的创新意识。通过这种方式在日常教学中的有效利用,有利于为学生们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学氛围,对学生们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具有实质性意义。
结语
由于我国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带来的影响太过于深刻,以至于在现阶段的创新创业教学中,仍然有很多教师无法及时转变这种传统思想观念。要想保证新时期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必须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同时还要对学生们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展开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教育。这样不仅有利于从根本上满足不同阶段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个性化需求,而且可以完善现有的教学管理体系,提高创新创业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体系培养路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9(03).
[2]丁春娟.创新创业背景下的高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建设[J].中国建材科技,2017.26(01).
[3]王焰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9(04).
[4]王革,刘乔斐.高等学校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中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报告”述评[J].中国高等研究,2019(09).
[5]刘宝存.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