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坤
山东省菏泽市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山东 菏泽 274300
摘要:众所周知,高职高专院校的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占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作为教育工作的承担人员,相比其他任课老师,辅导员不仅在课上和学生接触,课后也会和学生进行交流,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而,需要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能力。然而,当前高职高专院校的辅导员其职业能力有待提高,长时间下去,必然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该文对高职高专院校的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展开研究。
关键词:高职高专;辅导员;路径
一、高职高专辅导员职业能力特征
当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高专院校应努力为学生日后的职业规划提供多元化服务,并在该种需求下,逐步提升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使其可以朝着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其中,职业化是指在制度的保障下,为辅导员提供帮助,好让他们尽快提高管理能力,灵活处理各种问题,同时还具备较为明确的岗位意识。专业化是指对辅导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从而尽快适应工作岗位,获得学生尊重。
二、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的能力现状
(一)辅导人员的科研能力弱
由于辅导员在科研方面常常处于被动局面,加之科研能力弱,缺乏科研积极性,故科研水平受限。对于辅导员来说,只要从事该行业,应积极投入工作岗位,同时还应摸索出自己的工作方法。辅导员要想做好辅导工作,不应盲目与被动,而应进行科学规划,不断提高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胜任该项工作。
(二)工作压力大,职业优势不明显
最近几年来,国内高校招生数量增多,且规模大,因而,需要更多辅导员来辅导学生,致使工作压力增加,同时需要利用更多时间和精力用来处理事务,忽略了学生思想方面的指导工作。加上,辅导员年龄普遍偏小,而且科研能力薄弱,职业认同感低;若是从薪酬层面来说,工资待遇不遂人心;另外,职业能力亟待提高。
(三)辅导员地位低
因职业认同感低,高职高专院校忽视了辅导员的重要性,导致他们的地位低,有些管理人员甚至将他们当成打杂人员,认为辅导员可有可无,发挥不了作用。如此一来,辅导员难以真正发挥其价值,更无法创建专业队伍。
三、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对策
(一)调整高职高专院校辅导员的聘用标准
和高等院校相比,高职高专院校在录用辅导员方面门槛较低,导致辅导员水平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人才激烈竞争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日后的任务加重。针对上述现象,高职院校必须保证聘用辅导员的质量,严格控制源头,调整传统聘用标准与方式,以此来提高高职高专院校的综合实力。
(二)健全辅导员的队伍结构
高职院校尽快调整辅导员架构,采取老带新、新老结合的方式,好让缺乏工作经验的辅导员尽快走上岗位。从职称方面来看,许多辅导员虽然为本科生,但也只是个初级职称。鉴于此,辅导员应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掌握更多知识,为全面提高综合素养。
(三)健全辅导员的知识结构
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特性,对辅导员的思想觉悟提出严格要求,要求他们及时处理学生生活与学习方面面临的问题,尤其是专业知识方面。所以,高职院校应将选拔辅导员的工作当成关键,建立健全辅导员队伍框架,同时依照不同专业,提高辅导员的综合素质。
(四)建立健全提高辅导员能力的相关制度
为进一步提升辅导员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必须健全相关制度,并使其标准化。
依照当地教育局颁发的文件,要求院校明确认知辅导员的地位、作用等,同时还应综合考虑他们的素质能力,提前明确岗位的职责,按照高职高专的实际情况,制定规章制度,目的是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能力,与此同时,还应健全相关体系,创建辅导员队伍,保证他们正常开展工作。
(五)完善提高辅导员素质能力的培训制度
当前阶段,高职高专院校必须完善辅导员培训制度,采取合理、科学的方法,提升辅导员的素质能力。具体做法如下:起初,高职院校应在辅导员上岗之前进行培训,特别是应届毕业生,为让其尽快上岗,应给他们提供大力支持,让其明确岗位职责;其次,对于在职辅导员而言,应定期给他们提供再教育机会,比如可以参加调研会、专家讲座等,推动教育领域的交流;再次,采用奖励措施,鼓励辅导员再教育,例如取得和教育管理、政治教育等有关的学历,会给予相应奖励,从根本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高校辅导员需具备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的能力,可做好党团和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并通过各类活动打造班级文化品牌。同时,高校辅导员要对大学生的心理变化进行实时监控,做到适时介人心理咨询,使有心理疾病的大学生摆脱心理阴霾,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出一支专业素质强、特色工作突出的辅导员名师队伍。
(六)完善辅导员评价机制
为科学评估辅导员,提升他们的素质能力,高职院校应制定高效、合理的评估机制。比如从岗位分工、具体工作流程等层面制定评估制度,保证评估体系科学。当然,必须将考核流程具体落实,确保公平公正。考核期间,不光需要依照结果来进行判断,还应将结果与过程相结合,最终才能得出判断。最后,还应将辅导员的薪资、绩效和评价结果相挂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七)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外生性因素需要进一步优化
首先,独立学科的专业支撑有待增强。系统而相对专门的学科理论体系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智力支持。一个专业的科学知识体系由“关于这一专业的知识”和“为这一专业的知识”两部分构成,前者是指从事该专业实践的核心知识,后者则是指从事该专业实践的辅助知识。目前来看,《职业能力标准》要求辅导员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的宽口径知识储备。其中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务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等在内的 “为这一专业的知识”,但“关于这一专业的知识”的学科支撑尚未形成清晰的范畴和系统的范式。思政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有助于辅导员队伍形成宽广的知识储备,但各学科的理论体系只是形式上的综合,而未产生内容上的融合,未形成一套代表辅导员职业话语权的系统而独立的学科理论体系。
其次,学术研究的知识内生机制有待推进。理论和实践研究是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辅导员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能力与辅导员的个人成长和专业化发展紧密关联。目前,科研能力相对不足仍是影响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一大瓶颈。辅导员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德育研究方法的运用程度、对科研成果的转化程度是衡量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标尺。辅导员的科研能力不仅仅是指辅导员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也应当注重实践性知识的研究与提炼,开展“反思性实践”。
最后,专业培养的科学设计有待加强。辅导员的专业培养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内在的自我教育,二是外在的培训培养。以职业知识与技能为内容的外在培训是辅导员专业培养的主要路径。专业教育和训练需要提升科学合理性。专业培训需要加强培训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并紧密结合辅导员工作的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同时需要考虑不同层级辅导员的职业发展需求,按照不同类别构建分类分级专业培养体系,加強对辅导员个体的跟踪培养和动态指导,按照辅导员个体的专业化发展意愿定向配给资源。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组建专业水平高、综合素养高的管理队伍,高职高专院校应结合实际情况,依照专业、个人能力等对辅导员展开分类,定期和他们进行沟通,找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目的是让辅导员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然,辅导员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充分挖掘潜力,增强责任感和归属感。
参考文献
[1]庄一民,张阳明.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现状与提升路径分析——以福建省高职院校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8)
[2]杜玄.民办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研究——以广州一所民办院校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0)
[3]乔亚昆.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