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杰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省 250000
摘要:现当今,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推动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是高校进行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正快速发展,在取得了显著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特征。研究发现,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课程未体现教育的多维要求、与专业教育关联程度有限、实效性亟待提升等问题。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建设;运行机制
引言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协同创新的系统工程,迫切需要社会各方面通力合作,努力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共同助力大学生成长成才,推动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是高校贯彻落实“双创”战略的生动实践。当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目标理念存在局限性、内生动力不足、实操平台短缺、保障机制匮乏等,应从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健全课程体系、搭建实操平台、完善保障机制等几个方面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实践育人共同体。
1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的特征分析
1.1重视师生互动,促进个性教育的实现
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双方的互动与共同参与。突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高校以学生发展为本,对各类课程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如实践类课程比重得到提高,与思想政治教育、生涯教育等相关教育结合,学生在各类活动中的参与度明显增强。此外,重视相关教师的实践育人能力,尤其注重教学知识、管理技能和育人理念等方面,教师更新自身的认知结构,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和实践动态,及时精准地对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更加注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学生在创新创业类活动中具有自主选择权,可挑选适合自己,且有利于未来职业发展的课程和活动,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个性化定制。在公益活动、志愿服务、教育实习以及社会实践等方面,注重师生共同参与和互动,促进共同目标的实现。
1.2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要求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创业求生存、创业求发展的时代。创业活动是人类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创新发展的动力之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列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当前,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构建实践育人共同体,旨在健全就业创业体制机制,更好地服务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育人共同体构建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2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育人体系的具体措施
2.1坚持协同育人,完善创新创业保障机制
按照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的要求,大力发挥校企协同育人功能,厘清政府、企业以及高校三者之间的具体联系,吸收政府与企业的相关资源,促进社会需求与人才资源供给之间的协调发展。第一,应设立专门的创业指导委员会,为学生创业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创业学院应给学生提供相关的信息资源,如市场的最新动态、国家的利好政策以及相关的改革重点等,为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完善相关的业务办理制度。第二,应从不同渠道吸纳创新创业基金,给学生的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可以邀请企业、公益组织以及社会机构来学校开设创业基金项目,通过不同形式的资金支持帮助学生完成创业目标。第三,要针对区域需求、行业发展现状,积极联合各地区组织机构推出相关的就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把握商机、甄别机遇。第四,应邀请知名校友、企业家担任创新创业课程的指导教师,不断丰富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
2.2整合校内参与主体,强化创业实践育人的支持体系
制定完善的创新创业实践育人管理制度是开展创业实践育人的前提条件,有助于提高创业实践育人的成效。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主管部门,如创新创业学院、创业就业指导中心等,在创业实践育人方面应结合学校实际,承担设计创业实践育人体系和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整合教务部门、人事部门、各教学单位等资源,引导各主体共同参与创业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各相关部门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完成相应的教育服务工作。对各相关部门既要有目标任务,也要有相应的评价和考核,激发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业实践育人不是高校内某个部门的任务,而是一个融合的教育体系,从制度设置到任务落实,缺一不可。只有各相关部门都参与到创业实践育人中,才能提升创业实践育人的实效。
2.3注重学科教学的创新能力培养,提升专业创新力
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创造潜能的发挥,来源于社会实体“开放性”的延伸和现实生活“弹性化”的特质。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要重视学生创新力的培养。一是创造性地开展学科专业的教学,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锻炼创新思维,促进学习成效,提高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二是挖掘学科专业的创新性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把专业知识学深学精。三是积极拓展专业的实践教学,以专业创业为目标导向,创新实践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提升专业创新能力。
结语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保证,是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和载体。加强完善渐进式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全员育人,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融合,激发教师的教育育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为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宋之帅,王章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演进历程与发展趋势[J].中国高等教育,2020,(2).
[2]徐新洲.以“两融合”驱动“双一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0).
[3]石丽,李吉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困境与路径优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1,(2).
[4]马永斌,柏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