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5期   作者:张利平
[导读] 现当今,随着我国教育业的快速发展

        张利平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省  250000
        摘要:现当今,随着我国教育业的快速发展,而应用型大学作为以应用办学为目的的本科高等院校,其创新创业教育是重要的教学过程。目的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
        关键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构建
        引言
        针对当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科学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需要具备教育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团队、实践平台、支持体系、评价体系7大要素,并提出“学、做、思、创”一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而且要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社会组织等多主体共同参与,大力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弘扬创新创业精神和文化,以创新驱动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
        1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内涵
        对创新创业含义,有很多种不同的理解,创新是把想象力或创造性想法和设计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过程,而创业是把创新商业化或市场化的过程,并且,创新能够激发创业意愿和行为,是创业的基础。他们同时认为,想象力、创造力和设计思维与创新密切相关,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内容,并因此设计了融合想象力、创造力和设计思维训练在内的新的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模式、态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而创新创业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培养并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态度的关键因素之一,专家们普遍认为,与创新创业相关的思维模式、态度、技能、知识以及其它个人特质和能力,都可以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有效培养和提高。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在教育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项目、课程和实践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知识、技能和素质,使其成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所需要的人才。
        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指标体系层次结构及指标确定
        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教育背景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环境条件和活动氛围,包括校内环境和校外环境。选取的校内环境评价指标有创新创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创新创业教育职能部门设置,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激励政策和师资培训、经费管理、课程体系建设、基地建设、校内外合作交流等各种管理制度。校外环境是影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外界因素,选取指标有政府的支持力度、所在城市创新创业活跃程度等。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教育投入反映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的投入与配置水平,评价指标包括师资投入、经费投入、课程投入、基地平台投入四个方面。师资投入主要有创新创业教育的授课教师数量比例、教师培训人数及培训时间等。经费投入主要包含用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培训经费、课程建设经费等。课程投入主要有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以及实践课程的学分安排、课时安排等,与创新创业深度融合的专业课程学分和课时安排,以及获批市级以上创新创业精品课程数量、创新创业校本教材数量等。基地平台投入包括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基地的数量和水平、不同专业的仿真创新创业平台和教学软件数量、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数量。

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教育过程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的核心内容,可以有效反馈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情况,评价指标包括两部分,即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其中课程教学细分为创新创业教学方法、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创新创业教育讲座及专题研讨次数。实践教学是学生专业知识向创新创业能力转化的重要途径,包括创新创业项目比赛、项目训练、项目数量及学生参与率等指标。
        2.2创业师资评价指标
        创业师资评价是衡量高校执行创业教育的能力,创业教师除了必须具备创业课程的开发与传授能力之外,还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和丰富的创业实践经验以保障创业教育有效开展。具体评价指标主要包括:(1)教师的背景(工作经历、专业素质和学历等信息);(2)有创业经历教师比例;(3)有创业专业和相关企业管理培训经历教师的比列;(4)职称人数比列;(5)外聘创业导师人数;(6)担任创业导师的人员比例;(7)开设创业教育授课教师的比列;(8)面向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培训(或讲座)的次数(每学期)。
        2.3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主导因素
        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导因素,其权重为35.88%;在这一要素之下的9个指标通过集成权重的排序可以看出,其中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综合基础能力以及“互联网+”创造能力比重最大,这充分说明了作为应用型大学的学生要想在创新创业上发展,必须要培养其扎实的专业能力和过硬的综合基础能力,同时为了顺应时代的需求必须与时俱进,掌握相应的“互联网+”的创造能力。因此,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学生应当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将传统行业与时代新型科技相结合达到创新发展的目的。另一方面,理论需与实践相结合,学生拥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前提下,必不可少的是创新创业实践经历以及创新创业实践成果,只有将理论知识落到实处上才能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才能更上一层楼。
        结语
        21世纪的经济格局,要求当代高校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投身于现代化的生产实践中。因此,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评价体系对于我国教育事业有着深远意义,也符合国情,因为国家需要更多有创新意识的创业者将理论转化为生产力。所以,只有为大学生提供广泛的就业平台,才能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使国家早日成为创新型强国。
        参考文献
        [1]尹琳珊,杨炬.大学生创新创业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现代营销,2018(5):11.
        [2]谭晋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8(5):20-23.
        [3]徐英,白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绩效评价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2):29-33.
        [4]董杜斌.基于层次分析评价模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29):23-25.
        [5]朱桂英,袁玉萍,何东,等.基于“双创”的高等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9(3):29-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