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明珍
苏州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 江苏省苏州市 215126
摘要:阅读可以启智,可以让学生从阅读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看待生活,看待人生。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讲授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而且还应为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真正获得个人的有感悟,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为学生未来的成长道路添砖加瓦,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积极作用。本文注重从生活教学、角色扮演教学以及小组合作教学三个角度进行探究,并注重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和品鉴能力着力,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阅读;阅读能力;阅读策略
在现阶段的小学阅读过程中,部分教师对阅读教学存在误区,他们认知个人讲明白阅读内容,即为学生听明白阅读内容,更代表学生掌握了相应的阅读方法。这种错误的认知不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容易造成学生阅读学习的畸形。针对这种状况,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纠正个人的阅读教学观念,更应真正地为学生提供自主阅读的空间,转变传统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思考中,在感悟中,品味阅读的独有魅力,从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使用生活教学法,开展阅读,让学生从文本中透视生活
语文是文字化的生活,生活是情景化的语文。语文教师可以运用生活化的方式,开展语文阅读教学,让学生运用个人的生活经验诠释文本,并运用获得的结果,透视生活,感知生活,从而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的积极作用。
例如,在讲授《丁香结》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考虑到单纯地讲花,会让学生产生认知误区。因此,教师直截了当地讲文中的文眼,并让学生运用个人的生活体验,进行诠释,在学生对文眼有所认知的前提下,教师展示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以及让学生阅读关于花的描写,真正让学生运用生活的眼光阅读问题,透视生活,提升学生的生活化阅读能力。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出设如下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由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你如何理解“结是解不完”这句话的?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说:“任何事情的成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经历各种磨难。你们从上述的观点中,回想生活中的种种,尽量解读阅读中的问题。”通过和学生的交流,小洛的回答给教师的印象最为深刻。教师运用文字的形式对小洛的回答进行简要介绍。他说:“人只要活着,就会经历不同的事情。我们需要有承当这些事情的勇气,并顽强地走下去。
”
二、采用角色扮演法,开展阅读,让学生从文本中感悟品格
角色扮演法的优势在于学生可以挑选个人喜欢的角色,并在此过程中,深入解读文本,运用个人的肢体动作,诠释文本,从中真正感悟到人物角色的品格,促进学生自身良好品格的塑造,充分提升学生的文本解读能力,提升角色扮演的教学质量。
例如,在讲授《穷人》这篇文章时,教师运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挑选个人喜欢的角色,并运用表演的形式,展示学生心中的人物形象,从而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更为具体的感知人物的品格,提升角色扮演的教学质量。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教师与学生一块阅读文本,并挑选出他们喜欢的角色。与此同时,教师让学生勾画相应角色的句子,为后续的角色扮演奠定基础。其次,开展角色扮演。教师为学生提供一段时间,并走入学生的角色扮演中,并针对有问题的学生,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最后,展示成果。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给教师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小左同学的表演。她将婴儿抱起来,又放下,再次抱起来,又再次放下,前前后后重复了5次这样的动作。通过运用角色扮演法,教师真正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感悟人物的品格,也让学生感受到人物的善良。
三、运用小组合作法,开展阅读,让学生从文本中获得成长
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有些内容较为生涩难懂,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合作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探究问题,促进他们文本解读能力的提升,也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例如,在讲授《铁杵磨成针》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运用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分析铁杵磨成针这种品格是否适应现代社会,并思考其中的原由。与此同时,教师积极地走入学生的讨论过程中,针对有问题的小组,进行启发性的引导。通过和学生交流,教师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这种精神值得称赞。因为从事任何的职业,均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从而获得相应的从业技巧,而学习也是如此。教师运用合作教学法,让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深入探究语文问题,并在此过程中,获得思想意识在转变,促进学生的成长。
总而言之,在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角度着力,并在此过程中,为学生搭建展示他们思维成果的舞台,让他们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阅读方式,从而体会阅读的独有趣味,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淑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17(20)
[2]任宗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