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建威
兰溪市外国语中学
[内容提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普及深入,“体验”一词受到众人亲睐,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体验式学习至关重要。体验是学生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心理活动,主要是指情感活动,是对情感的一种体会和感受。体验式阅读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中穿越时空与主人共处、与作者同感,让学生作为主体进行个性化阅读,促使学生产生感悟,通过自我的情感体验和思想启迪,最终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
[关键词] 体验式 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
体验式阅读教学通过开展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富有情趣和时代气息的教学活动,在课堂中进行平等的对话、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从而获得真切体验,形成独到见解,实现实现与作者思想上的交流和沟通。
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我们如何去理解“体验”,实施“体验”,进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获得实质性的突破呢?基于此,本文结合教学案例分析了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实施技巧和应注意的问题,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提供参考。
一、利用文本空白,探索未知
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利用文学作品中的许多“不确定性”和“空白”,经常提出一些“假如”进行设想,从“已知”中预测“未知”,给学生提供想象和创造的余地。通过创设富有开放性、挑战性和具有体验价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把自己摆进去”,与作品产生共鸣;走出来,形成自己的个性体验。
《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中“我”和杰利等五个男孩去爬悬崖,“我”由于胆小被困在悬崖上,进退两难。好朋友杰利看来好像有点担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后来,“我”听到了父亲和杰利的叫喊声,在父亲的帮助下自己爬下了悬崖。在这里,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将自己假设为杰利展开想象:你为什么又回来了?“我”父亲为什么会跟你在一起?是不放心好朋友回来相救,还是当时感到无能为力,回去请救兵?亦或是在半路上碰到“我”父亲……填补这个空白,学生在移情换位中进行体验,从旁观者变为当事人,变感受他人情感为自我流露情感,畅所欲言,可折射出学生的心灵之美。
二、尊重学生体验,突破常规
教师要尊重学生各自不同的体验,“开而弗达,导而弗牵”地提供各种思考角度,引导学生不固守常规,道人所未道,甚至反弹琵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提出新的完善的见解,敢于否定定论,突破常规,得出新的独到理念。
教学《马说》一文时,教师可让学生联系实际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一论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允许成峰成岭。如有的学生认为:是金子总会发光,是人才总会被发现,经过漫漫历史长河的濯洗总会有被承认的一天,大可不必为不被赏识而消沉。正所谓走自己的路,管它春夏与秋冬。有的学生则认为当今世界是人才竞争的世界,然而才者未必有用武之地。所以,弄斧到班门,毛遂自荐,学会推销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这样,真正有才能的人才不会被埋没……这样逐渐养成习惯,学生不仅开拓了视野,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培养了创造性思维。
三 、基于生活体验,唤醒真情
任何阅读如果没有了生活做基础,都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新课标要求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教师要重视心理学家所谓的“内在图式”,引导学生尽可能走进大自然,大量接触各种艺术作品,储存种种意象,在生活中洞明世事,练达人情。久而久之,学生就能通晓人情世故,积淀真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体验就会随时随地自然而然地产生。
郑振铎《猫》一文的教学,有位教师设置让学生“说说自己养小动物的经历”的话题导入新课。这时,学生或多或少的养动物经历被唤醒,娓娓而谈。有位学生回忆了自己养猫,没能和小猫建立感情,最终导致小猫受委屈离去或死去的事情,并感慨道:如果我们之间建立了感情,彼此之间有信赖,自己当时更尊重它,不把它当玩具,那就可以如冯骥才先生那样,和他的“珍珠鸟”之间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学生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真滋味一旦被唤醒,就会不吐不快。
四、借助媒体技术,摆脱束缚
随着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桎梏被打破。运用恰当的现代教育技术到体验式阅读教学课堂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文本、声音、图文并茂;动画静态与动态图像活灵活现,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拓展了学习空间,缩短了距离。在体验中摆脱了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束缚。
《背影》一文的教学中,教师为引导学生理解“父亲的艰辛、伟大”而不知疲倦地讲解,学生却始终不能明白,反而认为父亲为自己的孩子付出全部那是应该的,父亲的形象大大打折扣。怎样解决这个困难呢?我出示了一组《父亲》的画面,画面中作者父亲的老态龙钟,攀爬月台的艰难立马呈现在同学面前。同时,我又结合课文第一段父亲差事的交卸、祖母死了这一家庭境况来讲解,在这声情并茂的画面前,同学心中父亲的形象高大起来了。学生有了真切体验,对父爱无声却伟大理解了,对自己父亲的理解也更深了一步。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是实现课堂教学向社会大课堂,大语文活动转变的必经之路;是指导学生走进社会,反映人生,张扬自我个性的有效方法。
五、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体验式阅读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解读文本,获得真切体验,发散思维,教师还应避免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坚持以文本为中心
文本是作者的代言人,是阅读教学中师生展开活动的联结点,无限的对话进程就是从对文本的阅读中产生,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在以文本为中心的阅读教学中产生。体验式阅读教学应以文本为中心,使阅读成为主体与主体的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往往会做一些无用功,为让学生有真切的体验而引题千里,花十分钟说写作背景,花十分钟介绍作者,花十分钟拓展延伸,学生转过十八弯的山路还是不识庐山真面目。文本或是被冷落在一边,或是被浮光掠影的学习一下。试想学生没有深入地解读文本,怎么会产生真情实感呢?
2、关注全体学生
反思自己所进行的体验式阅读教学,它确实使大部分学生进入了主观阅读的状态,但总有少部分学生无动于衷,懒于思考,拒绝参与,致使课堂只是某些尖子生的“风采展示”,大多数普通学生做“观众”。随着教学的深入,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必然受损。对此,教师不能漠然置之,得在教学中寻找机会把尊重洒向他们的心田,春风度玉门,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努力让他们体验到表达的快感和成功的幸福,达到人人参与,人人提高的教学目的。
选入语文课本的课文可以说都是经典作品,它凝聚着人类某方面共同的思想感情或精神品质,它是属于全人类的,每一个读者都可以在这些作品中找到自我。体验式阅读教学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它唤起学生回忆,以学生曾经有过的生活情境、事理感受、阅读积累诱发学生的真切体验,让学生凭借类似情境进入文本,感受其境;凭借相似情感,以己度人,感受其情;凭借相通语言,心有灵犀,会心会意,实现教师、学生、文本的深度沟通。
参考文献:
1、王元骧主编.《创作与体验》,重庆出版社;
2、李庆平著.《关于初中语文阅读体验式教学策略的实施研究》,中华少年;
3、李明亮.《探析初中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J].数码设计(下).
4、徐华.《体验式教学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