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月
渤海大学教育科学学院121000
摘要:幼儿美术欣赏教育在幼儿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意义,不仅利于幼儿个性的培养,还利于幼儿对学习兴趣的增长。幼儿可以通过对美术的欣赏,在心理建构起一定的审美结构, 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利于培养幼儿发现美和感受美,以及表现美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促进他们身心和谐的健康发展。因此,本文论述了幼儿美术欣赏教育在幼儿成长中的重要性,分析了成人在美术欣赏教育中应对作品进行怎样的选择?大家对该教育如何更好地组织与实施?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力图对大家能够更好地实施该类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幼儿教育 美术欣赏 组织与实施
美术欣赏在美术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它主要是运用感知和记忆,经验和知识等方面,通过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和体验,分析与判断,从而使幼儿获得审美的感受,了解到美术知识的过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喜欢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是培养幼儿的重要目标之一。那么,幼儿美术欣赏教育对他们究竟具有哪些重要价值?哪些作品适合幼儿进行欣赏?如何来帮助和引导幼儿与美术作品进行对话?带着诸多问题,本文对此类教育的组织与实施提出了一下想法与建议。
一、幼儿美术欣赏教育的重要性
(一)利于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审美能力主要是指人们感受和鉴赏,以及创造美的一种能力。一件美术作品,往往能够表现出幼儿的内心感受,还能反映出他们的个性特征。通过美术作品,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不同幼儿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因此,成人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美术作品,分析不同的孩子之间具有的个性特征。幼儿并不是天生就具有一定的美感体验,成人需要通过美术欣赏教育丰富幼儿的审美体验,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意识,从而逐渐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有研究指出,人类大脑的两半球具有明显的分工,左右两半球要进行相互的协调合作,因此美术活动对幼儿大脑潜能的开发具有重要影响。此外,幼儿通过美术欣赏活动从而产生一种美的感受,获得一种良好的情绪体验,这对他们树立自信,收获快乐都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幼儿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不仅有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还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塑造,从而促进他们健康和谐的成长。
(二)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想象是将外界事物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操作是表现手段,也是再认过程。美术欣赏教育是一种视觉感的艺术活动。幼儿可以通过观察美术作品,如,形态、结构、色彩等方面,使美术作品在自己的头脑中留下印象,在日后将对美术作品的记忆融于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绘制出一个新的美术作品。在这其中,既锻炼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还训练了他们的操作能力。这几大能力的培养,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美术欣赏教育能够为幼儿提供具有吸引力的素材,让幼儿在兴趣中不由自主地对作品进行观察,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随之,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感兴趣的地方进行有意想象,从而发展了自己的想象力。
(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与表现的形式,而且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创造力在孩子的成长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然而,美术欣赏教育教学活动不仅强调了培养孩子们创造力的必要性,而且,它也有助于培养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以及灵活的思维能力等多种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多重结果。处在幼儿阶段发展水平的他们主要是凭借头脑中原有的认知图式与想象进行创造,将自己独特的想法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结合,从而可以创造性的通过美术作品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所以,美术欣赏教育恰恰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些有利条件。幼儿可以通过美术欣赏、艺术制作等方式,体验到某些新鲜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愉快的情绪中探索到自己有利的条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二、幼儿美术欣赏教育作品的选择
美术欣赏教育并非简单地只是让幼儿观看作品,它更加强调幼儿能够对美术作品形式的感受、结构的思考、意义的领会等各个方面的内容。一个真正美术作品的背后其实会涉及到人类文明的多个领域,甚至乃至人类文化层面的方方面面。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选择并安排能够适合幼儿美术欣赏的教育内容呢?现根据《指南》、《纲要》,以及儿童艺术相关理论方面的提议与建议,并充分结合了幼儿发展的年龄特点、认识水平与知识结构,本文对幼儿美术欣赏教育内容的选择和安排进行了以下论述。
(一)作品应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
当幼儿观看作品时,他们首先是感知作品中究竟画了哪些东西,反而很少会注意到美术作品中体现出来的形式结构和审美特征。这是因为此时的幼儿还没有完全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审美态度。一般来说,年龄小的幼儿通常只会用简单的词汇列举作品中的事物,如“房子、花草树木、人”等;年龄稍大的幼儿则会对作品中内容描述的较为具体与细致,如“一个小朋友戴着帽子坐在了大树下,他在看蝴蝶"。尽管如此,但他们也只是能够对美术作品画面上浅表层次的感知,还未能深入地体会和理解到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刻主题,以及其反映出来的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内涵。
(二)作品应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
幼儿在辨别美术作品美丑时,由于该时期的他们对这一概念还未形成一定的标准。因此,大多的幼儿都会认为画中有小动物、花草树木、家庭摆设等使他们自我经验中熟知的、能使人愉快的事物,这些的图画就是美的作品。反之,那些画中带有残骸、奇形怪状的图案、人形的怪物等画面就是丑的作品。所以,成人选择贴近幼儿生活,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相关的作品更能让孩子产生一种美的感受。因此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如果想要幼儿对美术作品产生视觉审美上的愉悦感,那么成人选择的美术作品就要尽可能的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经验,最好也能贴近幼儿对信任与亲近事物自然的情感倾向,这也是成人在为幼儿选择美术欣赏教育作品时应考虑的重要因素。
(三)作品色彩应明快,风格应简单化
孩童在幼儿时期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们会依据画面中色彩的丰富程度和颜色鲜艳程度来选择各自喜爱的美术作品。往往那些画面具有明快鲜艳色彩的作品会成为他们喜爱的首选对象。这是由于幼儿时期,色彩鲜艳的线条以及色块对他们具有明显的吸引力。此外,幼儿在对作品的表现形式上,他们会更加地倾向于简单化的现实主义作品,这样有利于他们对作品地观赏与理解。因此,成人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欣赏教育时,成人应该尽可能地选取那些画面感色彩鲜明,图画风格应该尽量简单化的作品。尽管如此,无论是作品色彩,还是作品风格,成人都应该尊重幼儿自身的内心感受,以他们真实的情绪情感为基础,从而挑选使幼儿感到愉悦的美术作品。
三、幼儿美术欣赏教育的组织与实施
(一)鼓励幼儿大胆自由地表达对作品的感受
幼儿美术欣赏教育的第一步就是组织幼儿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使他们对美术作品形成初步的印象,产生初步的欣赏体验。经过不断地锻炼,这就会令幼儿产生一种从未被成人修正和打磨过的最初始以及最真实的直觉体验。幼儿一旦产生这种直觉体验,成人应该积极地鼓励幼儿用语言或动作等自己喜欢的形式将其大胆自由地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幼儿对美术欣赏进一步的发展和深化。然而,成人对待幼儿出现的这种反应,如果他们表现出视而不见、制止和阻拦,甚至还会斥责幼儿过于随意或不守规矩等态度,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挫伤幼儿对美术欣赏的积极性,严重阻碍了幼儿良好情绪的体验和审美意识的形成。其次,成人还要为幼儿留有充足地欣赏作品和表达自我感受的时间。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当幼儿在欣赏美术作品和自由表达感受时,成人切忌催促幼儿,不要急于评价或修正幼儿的语词,更不要具有主观性的牵引幼儿朝向作品真正内涵的方向进行表达。成人应该耐心与认真地聆听幼儿的内心,并用语言或非语言的形式及时地回应幼儿。最后,成人应该对幼儿的表达进行客观性的评价,这是由于幼儿具有个体差异性,他们每个人对每件事物的想法和感受都不尽相同。此外,成人还要及时地对幼儿地表达进行语言指导,特别注意在进行指导的过程中,语言要准确清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二)引导幼儿围绕作品深入分析形式要素
幼儿进行美术欣赏教育,不仅是要对从美术作品中获得对其内容和主题的认识,更关键的还是要通过对作品的欣赏逐渐使幼儿养成可以透过画面中描绘的具体内容和情节,进一步地感知和体验潜伏在具象中的抽象形式和意味的习惯和能力,进一步探讨要素与要素、要素与形式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幼儿能够对美术作品建立起更加全面与深刻的认识。准确地说,美术欣赏教育中对美术作品的形式要素进行分析,其实就是使幼儿在识别了线、形、色等要素之后,甚至是在他们识别这些要素的过程中,感知和体验这些要素与要素之间存在的关系,包括美术作品中的色彩、线条、构图、以及造型等方方面面,体会它们之间存在和体现的情感与真正内藏的蕴含。
(三)带领幼儿再次整体地感受作品
幼儿经过第一次初步地欣赏美术作品,之后是对作品各种要素之间的感受以及对作品的讨论,他们已经对美术作品产生了一定的印象和体验。在此基础上,成人带领幼儿二次整体地感受作品,这会使幼儿对作品产生更加深刻的体会。成人应该注意的是,幼儿二次整体感受作品绝不是简单重复地欣赏作品,这样的作法就是毫无意义的。成人应该对美术欣赏教育的活动进行重新的组织与实施,相较第一次,该教育活动的形式应该进行进一步的改进。成人在第一次欣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中,相对来说只是让幼儿简单地观赏作品,然而在这一次的活动中,成人可以采取进阶式地引导和教育。他们可以采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讲解作品真实的背景,采取具有感染力的表现形式解读作品中的具体内容,甚至是对同一画家,不同时代表现出的不同蕴意通过比较的方法进行解说,使幼儿能够从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多个角度进一步深入地感知美术作品,从而不断地提升幼儿的美术欣赏能力。
综上所述,以上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符合美术欣赏一般规律的特征。从以上几个环节中大家不难看出,在成人的引导下,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欣赏经历了“整体—部分—整体”的活动设计和心理过程。他们首先从整体开始出发,初步观赏美术作品,对画作建立起简单地第一印象。再次对作品的各个部分进行细化地感知与感受,对作品形成深入地体验。最后再回到对作品再深化的整体感受,通过成人不同形式、不同方面的趣味解读,从而使幼儿内心深处更好地理解整个作品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凌岳蒙.美术欣赏在学前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18):154.
[2]关云,关蕊.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现状与对策[J].陕西学前师范师院学报,2018(11):94-99.
作者简介:李新月(1995.05.11)女、汉族,籍贯(吉林省德惠市)、所在单位:渤海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历:研究生 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邮编1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