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 《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4期   作者:袁建社
[导读] 德育工作一直是教育中的重点工作。小学语文课堂包含丰富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教育,具有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
        袁建社
        临城县鸭鸽营学区,河北省 邢台市 054300
        摘 要:德育工作一直是教育中的重点工作。小学语文课堂包含丰富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教育,具有渗透德育教育的优势。文章首先对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状况进行简要分析,然后提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策略,即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德育工作一直是教育中的重点工作。特别是新课改以来,教育部呼吁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除了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心其综合能力的发展。良好的品德修养和个人素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发展成熟,很容易被周围环境影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德育工作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承担起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1.1传承德育的需要。做好德育工作不仅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也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因此,传承德育对个人而言、对国家而言都是必要的。就个人发展而言,虽然德育不能直接转化为生产力,不能直接为个人创造财富,但是其在个人成长发展、性格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作为一个人的软实力,帮助其更好地约束自身行为、立足于社会,进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就国家发展而言,每个人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好的德育会为国家在国际社会赢得较好的声誉,有利于提高一个国家的综合影响力。同时,为国家发展创造较好的外部环境,也有利于一个国家的内部发展,因此,传承德育应从小学阶段开始,通过小学语文课程加强德育工作。
        1.2.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当前,我国小学开设的课程都是为了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数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为主;科学课程培养学生观察世界、观察生活、实践动手能力;体育课程以使学生具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而各门课程则对德育涉及较少,这样安排显然会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小学生正处于道德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德育的缺失无异于失去了教育的核心。因此,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进而为小学生树立健康的道德观念,以更好地适应社会,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1.3.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小学生正处于懵懂无知的年纪,无法很好地处理与父母、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任性发展,父母正确教育的缺失可能会使小学生错过培养理性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黄金时期,这种教育的缺失是以后无法弥补的。因此,要想让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作为学校,就应在平时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如何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而小学语文课程是进行德育最为合适的课程,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的同时,能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
        2.1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根据本人长时间的观察,现阶段小学德育工作效果不理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依然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这些教师将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放在第一位,认为品德教育是家长和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关心的事情,学生应该将精力放在如何获取高分、如何升入好的中学上。比如,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时仅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对语文课文中所传达的人文关怀思想一带而过,忽视语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2.2教师不够亲近学生
        根据中国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师应当在班级树立自己的权威,让学生畏惧教师,无条件地听从教师的指示,按照教师立下的规矩学习。因此,一些语文教师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学生惧怕教师,导致学生不愿意与教师交流,课堂表现不积极。这种畸形的师生关系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现代教育倡导人性化的教育,语文教师应当真正关心每一个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特点,让学生真诚地与自己交流。这样才能展开针对性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不仅能满足语文新课标的要求,还能提升语文课堂的思想深度,给予学生心灵的洗礼,达到教学目标。


        3.1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小学生处于人生的最初阶段,对一切事物的概念很陌生,更不知道面对事情应当如何处理,因此很容易效仿他人的做法。语文教师应当有效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发挥榜样的作用。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在学生之间树立榜样,让学生相互学习。
        此外,语文教师还应意识到教师本身对学生的影响。教师是学生最容易模仿的对象。教师应当注重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水平,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在日常生活中严以律己、行为端正;在上课时举止大方、态度端正;言而有信,对于作出的承诺负责到底。教师还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不断深入研究语文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教师这种敬业的态度能深刻地感染学生,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
        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时,可以以历史名人或道德模范为例子,让学生详细地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黑板报的方式向学生宣传名人事迹,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名人纪念馆、革命先烈纪念馆等,让学生对具体事迹有切身体会,并让学生思考应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优良品质并记录自己的感受。
        3.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语文教材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依据。小学语文教材经过精心编排,具有丰富的德育教学素材。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内容,把握教材,从实际出发,首先在备课时挖掘语文课文中的德育内容,同时对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行延伸,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引导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探索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在小组内表达、交流,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明是非辨善恶。比如在讲授《白杨》这一课时,教师应当让学生感受白杨坚忍不拔的品质,让学生对我国边疆建设者无私爱国的精神充满敬佩。
        3.3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
  3.31 主题探究
        在阅读教学中,对文章主题的探索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阅读教学的目标与终点。学生通过对文章主题的诠释,可以使自己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并且从本质上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内容和思想,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提升道德境界。在阅读教学时,教师不应当对文章主题提早下定论,而应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和思考,形成自己的理解,给课文赋予新的理解。对文章主题进行诠释,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学习真善美的美好品质。
        3.32. 人物分析
        在阅读的文章中,为展现人间百态和人性的复杂,作者通常会塑造各式各样的人物来体现文章主题。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做深入分析,讨论他们在文章中的作用,分析他们的性格特征。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很多典型的人物,教师应当让学生分析这些人物的语言、事迹,剖析他们的性格、命运和精神状态,让学生体会这些人物的哪些优秀品质是值得学习的,哪些缺点是应该批判的。
        3.33 情感熏陶
        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内容的理解上。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在理解内容之外还具有共情能力,能对作者强烈的感情产生共鸣。情感是人性的升华,也是道德的体现。教师通过情感熏陶教学,可以加强德育效果。
结束语:
        小学教育作为启蒙教育,不仅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并且也是整个教育事业的基石。在这个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学校需要培养多样化、能适应社会多元性的人才。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同时,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教育事业应当由内而外进行改革与创新,以适应知识经济的需求。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全面教育,教师应当将文化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统一,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获得能力,还具备高尚的道德与丰富的情感。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应该立足时代,分析现状,找出问题,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将德育内容渗透到语文课堂,为培养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建成,石云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浅谈[J].中国校外教育,2017(05).
        [2]房文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6.
        [3]高述佳.小学语文德育渗透实践途径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