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分类思想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 《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4期   作者:陈守业
[导读]
        陈守业
        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紫南小学    528061        
        摘要:分类讨论方法是数学思想方法中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在小学各年级、各学段教材以及各数学领域中都有广泛的渗透。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类意识,要充分结合集合思想进行渗透教学,要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深化分类讨论方法,在统计知识的教学中体现分类思想,在复习整理中充分应用分类思想,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分类讨论方法,形成分类思想。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分类思想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新课程改革要求下,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和学科的特性完美结合。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利用分类思想主动参与学习。
        一、对分类思想的认识
        什么是分类呢?简单来说,当人们面临一个问题,不能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解决时,需要先根据问题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或者种类,有针对性地制定对应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或者路径,然后分别进行尝试解决,在这个过程中蕴含的就是分类思想,基于此思想形成的数学方法就是分类讨论方法,通常也被称为分类思想方法,分类讨论方法的逻辑基础是分类或划分。分类思想方法在数学学习中是最基础的思想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主要是数学学科特性决定的。在数学学习中,概念、定理、公式、法则、性质等基本上都是有条件限制或分类界定的。
        二、分类思想对小学数学学习的意义
        数学学习包括数和形两个方面,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找到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分类就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利用分类思想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分类思想能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个性,当学生的分类思想和实践相结合时,就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核心素养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包括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还包括实践技巧的学习,以及学生在应对社会发展需要时应该具备的个人素质。由此看来,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十分重要,核心素养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让学生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在备课和教学时,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有效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让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分类,利用分类思想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分类思想培养的策略
        (一)指导学生形成个性化学习方式
        小学生正处于培养学习能力的关键阶段,所以教师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和培养学生分类思想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不尽相同,所以教师要起到积极作用。如在上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并进行分类,或是在下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旧的知识点进行提问,让学生之间互相补充。最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分类思想。
        (二)把分类思想和教学实践相结合
        数学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能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一旦学生缺乏应用能力,掌握再多的理论知识也是无济于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避免让学生出现熟练掌握公式,但不会应用的情况。教师举的例子也要具体,不能只是桌上有几个梨子,几个苹果这种敷衍的伪分类试验。以教学“百分数”为例,小学生可能无法理解空泛的概念,这就需要教师举例说明。教师可以集合班上所有学生,统计学生的生日。比如班上有50名同学,在五月份过生日的同学有12名,所以占学生总数的24%。

通过这种比较直观的教学方式,学生对百分数的理解和记忆就比较容易,也能更加深刻地把握分类思想。
        (三)培养学生善用分类思想
        教师训练学生的分类思想,可以使学生养成有条理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能够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较有限,所以教师需要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养成利用分类思想去解决其他问题的能力。教师只有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才能帮助学生应对数学问题,实现数学学科和核心素养共同培养的目的。
        五、在高年级段教学中“合理应用”分类思想
        (一)小学生经过六年的数学学习后,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观察和分类经验。面对一些实际问题时,能够合理运用已经学过的分类方法,清晰地发现分类的标准、分类的步骤及分类的结果,体会到分类思想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价值,从而能自觉运用分类思想认识新事物、学习新知识。
        (二)典型题例,深化分类讨论的方法
        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中常规解题方法是由条件得出一种结果,但也有一小部分是由条件得到N个不同的结果,如排列组合、抽屉原理等问题经常需要运用分类讨论思想解决。一般而言,解答典型的数学问题时,首先是分析问题的条件,找出对应的数量关系,如果条件不充分或者不唯一,在解决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对应结果的不确定或不唯一,这时就需要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分类处理;其次,分析不充分或者不唯一条件的具体情况,考虑分类具体标准,标准主要是通过分类讨论便于统一思考解决问题;再次,根据分类情况,逐一分析推理计算,获得对应的结果;最后,对整个解题过程进行梳理归纳,得出结论。
        1、条件不充分,必须分类讨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与生活情境相关的问题,情境中呈现的条件不充分或者不唯一,需要学生根据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分类讨论,列举各种可能出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关键是让学生弄清分类讨论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根据这个关键因素,如何进行分类,使解题标准统一化。
        2、条件不确定,必须分类讨论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从题目中的条件入手,通过推理或者计算,不能得到一个确定答案,这时候我们可以将这个问题化整为零,分类讨论,分类以后,每一个分类后的小问题实际上就是对不确定条件的补充,把整体不确定化为部分确定,进而求解,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46名学生秋游到公园划船,大船限乘5人,每人船票20元,小船限乘3人,每人船票15元,怎样租船最便宜?这个问题首先要考虑的是能否正好坐满,有两类:正好坐满与坐不满。由于正好坐满情况不存在,就没有继续讨论下去的必要。其次要考虑坐不满时的情况,又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全部租大船(10只),二是全部租小船(16只),三是大、小混租(9大1小),最后通过计算明确大小混租最便宜。这个过程中,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不是统一的,存在不确定因素,需要化整为零,分类讨论,把复杂的问题清晰化、简单化,训练学生思维。分类、集合相互渗透,强化系统分类思想分类思想与集合思想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数学知识的分类中渗透着集合,集合中也包含着分类,可以说两者之间是一体、系统化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是培养学生各项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现代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基于核心素养构建小学数学智慧课堂[J].季娜.新课程(小学).2019(12)
        [2]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以高年级计算教学为例[J].应祥新.读写算.2020(28)
        [3]立足核心素养优化数学课堂——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浅谈[J]鲍洪兵.阅读写算.2020(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