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宏
淮北市杜集区袁庄实验学校 235058
摘要: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这句民间俗语反映出了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数学学科的知识点是抽象的存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数学没有系统化的概念,再加上身体、心理、思想上发育不够健全从而使得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很难有效地开展。但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行,教师逐渐将生活化数学引用进课堂教学中,让枯燥的数学概念“活”了起来。通过将小学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方便学生更好地吸收数学学科的重点、难点,有效地提高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通过两大板块,三种教学策略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的意义及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实际;教师;学生
前言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自主、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1]。现如今,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还停留在老式传统、科教式的形式上。数学课堂上的学习氛围和教师的教学策略,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教师自身应明确小学数学教学融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重要性,提升自身素养,创造贴近生活的教学板块,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知识点。其次,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频繁引用生活情境教学,让学生做课堂的领导者,锻炼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为小学数学课增添趣味性。同时教师要开发学生课下独立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将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充分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为日后数学学科的学习及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的意义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多的是利用教材上刻板、抽象的知识点加以整合,其在传统方法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意义,该教学模式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点的印象,不能将所学的数学知识结合到实际学习生活中,不仅大大降低了教师的教学进度,还对阻碍了小学生自主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2]。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时期,对所有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低年龄段的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结合实际生活,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及参与感,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提高学生的观察力[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用实际生活中的情景进行代入教学,帮助学生更高效的理解当堂教材中的知识点,并培养学生课下独立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意识。“数学源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师可通过结合生活实际的情景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学科的积极性,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知识运用的灵活性。
二、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有效结合策略
(一)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的帮助。教师应将教材内容合理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拉近数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从而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锻炼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丰富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内容。
例如,教师在讲完“抽对称图形”这节课后,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抽对称图形,或在教室中找一找,这时学生们就会说“课桌、窗户、黑板、椅子、矿泉水瓶”等物品,在学生说出这些轴对称物品时,要求学生说出分类依据,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哪里。只有这样小学数学教师才能知道学生是否真正的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了解学生的薄弱点。
假设学生说出了一件物品并不是轴对称图形时,教师一定要及时的纠错并且说出原因,比如文具盒学生说“老师,这时轴对称图形”,但文具盒上的图案并不是轴对称图形,长方形的文具盒是轴对称图形,这时老师应及时回答:“长方形的文具盒,它的形状是抽对称图形,但是上面的图案是吗?”引导学生判断出文具盒上的图案不是轴对称图形。这些都是我们教室中随处可见的物品,还有一些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比如“蝴蝶”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时就需要学生对生活中常见事物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基本的知识储备。
(二)课上引用生活情景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上融合生活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课堂气氛。教师可利用学生在本阶段活泼好动的特点,运用生动的情景教学模式,抓住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在讲解学习教材行和列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学校的班级资源,以课桌摆放位置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座位认识行与列,在情景教学之前,先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行,什么是列,即横向第一个起向右数就是列数,纵向第一个起向下数就是行数。教师讲解完毕后,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教师随机提问班级学生,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位置在第几列,第几行。例如提问坐在第3行第4列的学生时,让学生站起,运用当堂课知识点,详细地说一说横向第一个向右数,自己在第几行,学生数出自己在第3行,在纵向第一个起向下数,数出自己在第4列,教师反复提问多个学生,加深学生的记忆,使本节课内容记忆更加扎实、牢固。最后请班级所有学生记住自己是第几行第几列,教师随机说出第几行,第几列,请对应的学生站起来,例如“第2行,第5列”坐在第2行,第5列的学生就要站起来,所有学生进行验证。
(三)引导学生独立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的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双向引导。学生只有将书本上的知识引用到生活当中,才能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例如,教师讲完“百以内加减法”运算及“钱币”的认识后,教师可以利用家园互动,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由家长辅助完成。让学生家长用现金带领学生去超市或菜市场购买生活用品,让学生独立计算物品的价格,需要付多少现金,需要找零多少现金。从而巩固学生的口算能力及对现金的知识。例如:青菜的价格是2元钱一斤,妈妈需要2斤,这时就可以提问“孩子”,“2斤青菜的价格是多少元?”学生进行口算,“一斤2元,两斤就是2+2,一共是4元”,最终得出结果,两斤青菜的价格是4元,这时家长提问:“我们需要准备多少现金去购买这2斤青菜?”学生可以在零钱中找出相应的金额去购买青菜,例如4张1元或一张5元等方式,假设用一张5元去购买,那么就需要找零。家长这时提问:“用5元去购买4元的青菜,需要找零多少现金呢?”学生进行计算,用5?4,最终得出找零1元。经过反复的实践,金额可以从少变多,从而加深学生对现金的认识巩固百以内的口算。
总结: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一步。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更具有生活化的课堂学习氛围,将枯燥的、抽象化的数学知识简单化、生活化,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忱。教师可利用课上课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小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将数学知识真正的运用到生活当中。
参考文献:
[1]周立国.让数学融入生活——小学数学结合实际生活教学的实践探析[J].读写算,2020(18):193.
[2]黄小莲.让数学融入生活——小学数学结合实际生活教学的实践探析[J].考试周刊,2019(64):82.
[3]孙小斌.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研究[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2):208.
[4]刘健.激发学习需要,促进主动学习——小学数学结合实际生活的教学实践探析[J].教育观察,2018,7(24):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