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 《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4期   作者:梁德玲
[导读] 数学知识在教材中多以文字的形式描述,对于“数”的概念及相互关系的表达比较抽象,而“形”是一种具体的形象,是对“数”直观的体现,
        梁德玲
        重庆市巫山县平河越众希望小学
        摘要:数学知识在教材中多以文字的形式描述,对于“数”的概念及相互关系的表达比较抽象,而“形”是一种具体的形象,是对“数”直观的体现,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一方面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素材,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快速、深入理解,还能够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灵活的应用数形结合,以推动教学有效开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渗透
        引言:
        新课标背景下,各学科教学工作不能再延续传统灌输式模式,需要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需求来考虑如何将知识传授给他们。小学生这一年龄段对学习的兴趣度较低,主动性差,思维能力较弱,但是数学学科的逻辑性、抽象性、思维性又比较强,因此,教师开展数学教学时既要迎合小学生兴趣,又要采取通俗易懂的授课方法,而数形结合就可以满足这两项条件。
        一、以“形”体现数学算理
        数学问题中,计算占据的比例非常大,除几何涉及少量计算外,其他知识几乎都与计算相关。算理即计算方法的道理,只有理解、掌握了算理,学生才能解决数学问题。但是,常规教学中,文本描述的数学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太过抽象,容易导致他们思维上的混乱,如果应用数形结合,其算理就能更直观的体现[1]。以“搭配问题”为例,教师可以构建一个场景:老师明天要去参加同事的婚礼,需要穿的漂亮一点,然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3件裙子,2双鞋子,问小学生这些服装该怎么搭配呢?小学生们争先恐后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虽然零散,但是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教师按照小学生的回答逐个总结,将搭配的方法写到黑板上,最后经过总结,一共可以搭配6种样式。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了几张简易图(如下图),主食有两种,炒菜有四种,学生可以自己选择一种主食和一种炒菜,问如何搭配?有了刚刚搭配衣服的经验,小学生们逐渐缕清思路,先以米饭作为主食,然后分别与四个菜搭配,再以馒头为主食搭配,就是2个4,共8种方法。接下来,教师再让学生考虑真实生活中从学校经书店再到商场的路线,学校到书店有3条路,书店到商场也有3条路,那么从学校到商场一共几条路呢?小学生们拿起笔在纸上一边画一遍思考,最后得出9条路。教师让学生观察这三个例子中的数量关系有什么规律,2、3与6,2、4与8、3、3与9,学生们会发现最后的结果其实就是题目中两数的乘积,由此得出算理:两种类目的搭配数,就是类目数的乘积。
        
   
        二、以“形”理解数学概念
        数学概念是在长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性质、规律与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时常常是死记硬背,并不能理解其本质、内涵,因此在运用的时候总是遇到壁垒。对此,教师采取数形结合方法,可以帮助小学生深刻理解数学概念。以“平均分”为例,教师在课堂上拿出8颗糖果,然后要分给最前排的4名同学,问:如何分?有的小学生说一人分给2颗,有的小学生说其中一名学生分5颗,另外三名每人一颗,还有的小学生说每位分1颗,剩下4颗不分等等。学生们说完后,教师再问:同学们觉得哪种分法最好呢?为什么?小学生们都觉得每人分2颗最好,这样最公平,而且能将全部糖果分完。此时,教师就引出“平均分”的概念,并提炼出这一概念的两个关键点,一是要分完,二是要平均,借助数形结合思想让小学生了解了“平均分”的性质。
        三、以“形”引导解题思路
解题思路决定着解题的结果,而一个问题的解题思路有时不止一种,这时候解题思路的选择就影响着解题的效率。我们看到文本的一瞬间,就会在惯性思维的影响下先产生一种常规思路,而数形结合的思想能够让小学生直观观察文本,激活小学生创新思维,促使他们向更多角度来思考问题,找到更快速的解题思路[3]。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为例,教师向学生展示下图,一个长方体由5个正方体拼成,先将其拆分为5个正方体,棱长为10cm,问拆分后所有正方体表面积之和比长方体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很多同学读了文本后解答这道题目的方法就是先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再算出正方体的表面积,最后做减法,这一过程中,还需要根据正方体的棱长算出长方体的棱长,直到算出最后结果,需要多次加减乘除。但是,如果观察图形就会发现,每拆开一个正方体,总面积就再长方体面积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正方形面积,即增加了10cm×10cm×2=200cm2,需要拆四个正方体,就增加了200cm2×4=800cm2的面积,这样的解题思路就很简单了。
        
                         
        四、结束语
        树形结合思想中,教师往往局限在黑板画图这种形式中,其实“形”还有很多种,如本文中体现的生活元素、影视元素、教学道具等等,相比枯燥的文字,这些生动、形象、多样的“形”更能刺激小学生感官,吸引其注意力,引导其思维,而“形”的应用也让数学教学课堂的内容更加丰富,对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海. 探究小学数学数形结合教学[J].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20, 010(001):65-66.
[2]李才俊. 小学数学"数形结合"的内涵与实践[C]// 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9.
[3]郭莉莉. 小学数学与数形结合思想[J]. 教育(周刊), 2020, 000(001):P.65-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