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花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回龙观育新教育集团沙河校区 北京市昌平区102200
摘要;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基本理念一目中第4条提出“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通过编写与应用“导学案”,鼓励引导全体学生通过“导学”任务驱动,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高效预习,自主学习课程基本内容,为课堂上在师生互动分组探究突破重难点奠定基础,从而落实学习目标达到课标要求,同时实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导学案”属于教学辅助工具因此在编写上应着重对历史史料的甄选和编译,在应用方面要体现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通过长期练习形成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导学案 史料选择和编译 自主探究 课标落实
2020年一场新冠疫情肆虐,迫使全国大中小学延期开学和开展线上教学,给传统学校教育提出了一个尖锐的考验,客观上推动了信息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随着科技与信息技术的进步“网络微课”“线上教学”等新教学方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当前形势的影响无不对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班级授课与网络教学相比较,最大的区别在于教学过程中教学互动深度广度与教学目标的落实程度的问题。
通过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与“空中课堂”“线上教学”期间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和教学目标的落实是当下历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为:学生听课“挂线”人不在的无互动,教师线上讲授无法及时互动发现学生的生成问题导致的教学目标落实不到位,教师无法起到课堂学习的监督作用;“空中课堂”学习与上网课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很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传授自主学习方法则成为线上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通过“网上教学”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则成为一个待解决的问题。在传统的学校班级教学的过程同样也存在着“教师满堂灌”“教学缺少核心素养渗透”“课标落实困难”等问题。
基于当前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与实际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需要一个能够将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任务建立起连接并通过任务落实目标的载体,这一载体同时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学科素养,训练学生学习方法和巩固学生知识技能的作用,笔者认为能够使课标、教材、教学素材和培养学生知识技能的实际教学活动紧密关联的最佳载体就是导学案。因此如何设计并借助好导学案辅助课堂教学落实教学目标是当前教学改革要研究的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案例,从设计导学案的意义、历史导学案的结构、导学探究任务的设计、历史导学案中史料的编译四个方面谈谈初中历史教学应用导学案的意义。
一、编写导学案的意义
皮亚杰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2011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简称新课标)说明历史教育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历史课程应该注重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结合具体、生动的史实,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为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与交流提供条件。
导学案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为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由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体或者个人研究设计并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师生互动“教学合一”的设计方案。导学案是集教师的“导案”、学生的“学案”、“练案”(分层次的训练)和综合性评价于一体的导学性文本。导学案是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南针和路线图。在疫情期间,由于空中课堂等线上教学使课堂完全开放不受空间限制,但同时师生互动交流与监督则极大的减弱,因此导学案更成为提高开放性课堂的效率的重要保障。当前传统教学的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教师的广泛关注是提高课堂效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教师设计导学案的目标和任务时首先考虑的核心要素是要能在学生的预习中起到导航的作用,帮助学生对预习的知识进行梳理理解;二是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对知识重新“翻译”,设计出学生易于接受易于学习的导学案。学习是一个目的性很强的过程。导学案,就是为了学生学习而设定的。导学案是为了学生的学特意设定的方案,自然会使学生的学变得更加容易和简单。
二、历史导学案的结构
导学案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历史导学案的设计是基于学生掌握初中历史学习内容为基础,逐步培养历史分析能力实现学习目标的目的,教材作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辅助工具,是导学案设计的重要依据。2017年部编版新教材开始落实实施(简称部编教材)与以往的教材相比有了许多显著变化。比如“图表”增加,新增的图往往依据内容配以“相关史事“人物扫描”等文字材料,使历史知识形象化,更加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对学生分析图表的能力则提出更高的要求。再比如旧教材中知识是直接给学生历史结论,采用抽象的文本表述出来学生学习是被动接受,所以过去人们提起初中历史学习通常会用“死记硬背”来形容。部编教材呈现内容的方式不同,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活动,这些活动不是如数家珍般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而是将相关知识一点一滴地隐藏在异彩纷呈的教学活动中。这就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这些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强调学生自主探究新知的过程,从重“灌输”到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的变化对学生的“史料实证”“论从史出”的历史分析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教师设计导学案则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以教材为台基搭起一条攀登知识高阶提升能力的阶梯。
以建构主义的理论指导下,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需求决定了导学案的编写也应该符合对学生自主探究过程的规律。结合历史学科认知结构的多样性中整体性和发展性有特点,导学案的设计也应该遵循这一特点,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认为导学案的设计应该体现学前预习,学中探究,学后巩固和评价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应该与实际的教学环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紧密结合。例如部编教材8年级上册《鸦片战争》一课中通过《英国输入中国鸦片激增表》和“材料研读”引导学生分析英国走私鸦片对中国的危害这一问题。在第4课《洋务运动》一课中用“江南制造总局制炮厂”图和“轮船招商局”图配以“相关史事”引导学生分析洋务运动的失败的原因和积极影响两个问题。课后还安排了对洋务运动进行评价的活动任务,这些教材内容涉及到历史分析能力的培养,如何引导学生准确解读史料就需要教师设计导学案帮助学生完成探究活动。探究能力的形成是有目标有计划的学习活动,是建立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的,所以初中历史导学案的主体结构包含“学习目标”“自主预习”“课堂探究任务”“巩固练习”“学习反思评价”五个部分构成。其中“学习目标”要与课程标准相一致要符合学习的认知规律和学习需求,也是整个导学案的灵魂;“自主预习”和“课堂探究任务”导学案的核心主体,要突出历史学科的特点,渗透“论从史出”的唯物史观要以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最重要的内容。
三、导学案中探究任务的设计
情境创设是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在导学案中创设历史情境,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使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训练和提升是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的。时下青少年手机网络游戏成瘾是困扰教师和家长的严重问题,绝大多数成年人在看待这一问题的结论是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但是逆向思考一下,为什么手机网络游戏对青少年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呢?通过实践体验发现,玩是少年儿童的天性,网络游戏吸引孩子的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故事性强、二是体验感强三是奖励机制刺激。那么如果教师在导学案探究任务的设计上注重这个三个方面的融入,是否能够起到引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历史问题的可能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以8年级历史中国近代史第二单元教学为例。在《洋务运动》一课的导学案中探究任务的设计上采取了情境体验的办法,在探究洋务运动的背景、目标和过程任务环节,将晚清的中国比喻成患有重疾,洋务派比喻成为挽救中国疾患的医生,通过史料研读和问题引导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而这一部分内容安排在学前预习阶段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课堂上的合作探究环节则以学前的预习情况帮助学生消化学习内容,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通过学案任务补充更多生动直观的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洋务运动对中近代中国的积极影响,再结合教材P21页的相关史事的分析解读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的局限性。以往为了通过学习《洋务运动》一课帮助学生理解中国近代化的概念需要安排两个课时。但是通过导学案的辅助,一课时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本课的重点,落实了课标要求。在本学期期中检测中关于考核分析洋务运动的背景原因、成就和评价洋务运动的知识例题学生的得分率高于90%。
四、导学案中史料的编译
导学案能够起到导学的作用其中最关键的因素还在教师在导学任务的精心设计与选材。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学案中的史料甄选就特别重要。历史具有过往性,因此古代史和近代史的一些资料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阅读并分析还是具备一定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学习内容,掌握核心要点除了给予方法的指导外,通过学案转化史料研读的难度免疫力学生研读史料搭建台阶,同时还能通过编译增强史料的故事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洋务运动》一课的史料笔者采取了选择编译的方式,将枯涩难懂的理论资料编成了以李鸿章为主人公的小故事,帮助学生理解“洋务派实现自强求富目标所需要的条件”通过三个故事,学生很快就明白了洋务运动的内容,更认识到了洋务运动的局限性。通过学案的材料预习,课堂上呈现的材料学生在解读起来也更容易理解。而这一点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的作用更为突出。
导学案实际上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一个桥梁的作用,帮助教师更好的引导启发学生学有利于教师的教,有利于教师培养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落实教学目标。导学案更是学生学习的方向盘,更有利于学生的学,知识形象化,材料故事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愿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课标与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整合,探究问题层层深入引导有利于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形成;任务驱动与灵活的巩固训练、学业评价也让导学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真正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对历史社会发展的认知,真正形成历史观。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要,网络课堂与传统课堂都存在的疏漏,通过导学案在教学中的应用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不同形式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对课标落实和课堂效率的提升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略谈在教学中运用导学案的意义》吉林省通化县西江镇学校 赵晓颖 中国知网 高考教学方法 2019.6 P65
2.王海荣《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发现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来源:百度文库
3.徐 静(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 《管窥中学历史新旧教材变化及现实意义》课程教育研究 2020 年第 24 期P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