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敏
勉县九冶中学 陕西省汉中市723000
摘要:21世纪的数学教学的理念是以人为本“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数学学习应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为前提,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进而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关键词:高一学生 数学学习
很多学生进入高一后,突然感觉高中数学越来越难了,也越来越枯燥,初中与高中相比,无论是知识体系、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还是教育、教学、管理等各方面均有很大差别。高中课程知识含量大,综合性、系统性强,知识难度加大。而且学生进入高中后,课业和心理负担增加;学习科目增多,训练量加大,学习节奏更紧,竞争异常激烈,要求越来越严格,教学模式由原来的封闭性向开放性发展。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没完全转型适应过来,不适应高中课堂的教学强度,不适应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经过高一一段时间的学习,部分学生逐渐感觉高一数学是那么枯燥、乏味、抽象和晦涩,甚至难以听懂,即使“听懂”了,也只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在解题应用时又总是磕磕碰碰,总不那么得心应手。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进入“困难期”,数学成绩开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滑坡,从而使他们对数学产生了神秘感和畏惧感,学习信心也逐渐消失了,有不少学生对高中的数学望而却步。高中一年级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搞好高中数学基础的学习,不仅可以为高考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对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也有一定的贡献。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消除高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焦虑,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成绩?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成功教学模式是以“三三六”为主要特色,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通过这一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讨论交流、合作的过程中探究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动”起来。山东省昌乐二中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提出了“271课堂法则”,“271课堂法则”其中一个释义是对时间的划分:“2”是课堂上老师讲不超过10分钟,不一定是连起来讲,可以是分开讲;“7”是学生学习(自学、讨论、展示)30分钟;“1”是5分钟反刍过关。一节课的大半时间都留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展示表演。
让学生能“动”起来的前提条件是课前一定要做好预习,看看哪能理解,哪不懂。这样老师讲课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去听问题了。把自己没看懂的问题听懂。这就要求上课要专心听讲,有的同学以为自己什么都弄懂了,就自己做自己的题目。其实即使是自己看懂了也不一定会做,所以,听课时要注意问题的思考和分析,但不管听不听,都要注意其中的一个,要有目的地做好笔记,了解课堂上教师的主要精神和意图。
课后必须仔细复习你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课堂上只是学习知识,还没有完全消化吸收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如果不及时复习,很容易忘记,因此,课后一定要抽出一些时间做习题对所学进行巩固。当你做家庭作业时,你不仅要把它做得井井有条,而且要有条理。这是培养你逻辑能力的有效方法。作业应独立完成,以培养独立思考和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责任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要提高效率,应在多长时间内完成,决不要拖延完成,做作业拖延的习惯往往会使思维变得松散、精力不集中,不利于数学能力的培养。
在做题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害怕困难的问题、做错的问题。很多人的数学成绩没有提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恐惧。有的人看到稍微长一点的复杂一点的叙述,就害怕退却了。
如果像这样一味的害怕退却而不去努力,就永远都不会,所以一定要大胆的去做,把做错的題反复研究。自己准备一个纠错本,把考试或平时作业时候错的题目记录下来,写上做错的原因,反复研究,避免再次出错。
课改前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复习—引入—讲授—巩固—作业”,而初中课改后则转变为“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从实际情境引入数学知识,更加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和切身体验。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给学生提供成果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及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且目前初中教材叙述方法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容易记忆,应试效果也比较理想。相对而言,高中数学一开始,概念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教材叙述比较严谨、规范,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且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计算繁冗复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这些正是初中毕业生比较欠缺的,所以高中在引入课题时尽量能够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尽量提供给学生一些讨论、探索的机会,切忌“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将使学生彻底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因此,高一的入门教学要放低起点,先扎实好课本知识,进行一些必要的补充,补充的内容一有机会就让学生们讨论,自主探究。
在初中新课程的课堂中学生们大都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实践与探索的能力。他们也有比较爱讨论的做法,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因此如何保护好并延续学生们的这些学习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1.重视学生良好习惯培养
好的学习习惯有勤学好问、上课专心听讲、作笔记、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书写规范工整的习惯等。只有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度过这个衔接阶段。
2.教给基本方法
怎样观察与思考、怎样理解与分析、怎样综合与应用,是高中教学的难点所在,掌握学习方法是攻破这个难点的措施之一。如问题讨论法、自学指导法、类比推理法、假设法、实验辅助法、预习—听课—复习(练习)—总结归纳的学习方法,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思、学与用有机结合起来。学完新知识,做完题目以后要写好总结。个人不断接受新知识,不断遇挫折产生疑问,不断地总结,才有不断地提高。学习要经常总结规律,目的就是为了更进一步的发展。通过与老师、同学平时的接触交流,逐步总结出一般性的学习步骤: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简单概括为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习总结)。每一个环节都带有较强的目的性、针对性,要落实到位。坚持“两先两后—小结”(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写好每个单元的总结)的学习习惯。
最后,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从初中升入高中,不是爬过一座缓坡,不是越过一条小河,而是要去攀越一座更高更险峻的大山,没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没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没有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是很难超越人生的最高境界的。
参考文献:
【1】门黄清编著.中学生学习心理辅导.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杜玉样等著.数学差生问题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孙岚,初中生数学学习情感的现状调查与思考[D].扬州大学
2004,10.
【4】张颖,吴建华,数学焦虑理论的研究综述[J].科技信息,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