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屹立 蒋佳玉 胡瑞敏
河北科技大学体育部 050018
摘要:由于教育理念和中学阶段对升学率的追求以及体育法规的不健全,造成学生对体育锻炼不重视;另一方面,由于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方法没有跟上时代,也无法促进学生积极锻炼。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针指导下,制定贴近学生是教学大纲和进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采用混合式教学和翻转式教学模式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加强课程思政教育,从结果评价变为过程评价,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体育课程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培育青少年体育爱好,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中共中央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远景规划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中提出“重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
1.存在问题分析
1.1学生问题分析
1.1.1学生身体素质状况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体质健康分别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三方面进行评价,从全国的体质健康测量数据看,大学生比如中学生,中学生不如小学生,特别是大学生,近年来体质健康测试不合格人数逐年增加,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也逐年下降。
1.1.1.1.学情分析
1.1.1.1.1健康理念需要更新
虽然现代教育教学体制经过无数次的改革,中小学学生减负成为教育改革的主题,但是应试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学生的课余时间全部用到课外补习班,学生没有自主时间。在学校、家长、学生三方面,都把文化专业知识课程当成重点,而这种思想在中学时期尤为突出。由于大学生年龄较小,自己和周围朋友因为健康原因受影响较少,所以认为自己身体健康不用锻炼,受外界影响没有正确健康体型的概念,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对人生的意义。
1.1.1.1.2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动力不足
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动力不足,与学生的意识,运动方法和运动习惯有关。由于大学以前阶段教育体育教育的问题,造成了大学生除跑步外不知道选择什么运动项目和方式及如何进行锻炼,有些学生因为不了解体育运动而不喜欢体育运动,进而不参与甚至抵触体育运动,同时不知道健康的真正含义,没有体会体育的作用,没有意识到体育的真正意义,还有一些大学生喜欢身体消耗小的电子竞技,另一些大学生由于没有锻炼同伴而放弃参与体育锻炼。
1.2教情分析
1.2.1教材内容需要更新
从整体看现在体育课教材内容符合体育教学要求,以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老三基为目标,对学生体质发展很有帮助,但是体育教学课改后是“学生的认知、心理情感和行为表现”新三基,因此教材内容也要与课改的要求相适应,特别是在习近平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要充分利用体育特有的体脑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1.2.2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体育教学方法多年来还是按动作形成原理沿袭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讲解、示范、纠正错误动作等,但是时代在发展,新的技术在不断出现,所以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充分运用新技术,提高教学效率。
1.2.3评价方法要有变化
学生体育知识欠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越来越少,身体素质不断下降,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学生肥胖率在不断增加,因此,依靠学生自己主动参与课余锻炼,发展身体素质提高体育成绩的情况越来越少,所以,变学习结果评价为学习过程评价,有益于督促学生锻炼。
2.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实施路径
2.1教学模式上要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为主的模式,充分利用微课,采用混合式教学和翻转式教学模式相结合,把教师的工作重心从教导基本动作中解放出来,主要精力放到纠正学生错误动作和指导学生练习上,通过加强练习,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2.2教学活动组织以学生学习小组进行学习,课前提出问题,推荐学生课下学习的相关技术视频和文字说明,并进行相关微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自己探寻锻炼方法,网上答疑,较集中的问题课上解答;
2.3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原则,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理论,从“德、智、体、美、劳”五方面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在学校课程思政方针指引下,注重加强体育课的课程思政内容,结合教学实际或抓住典型事例融入革命先辈和我国优秀运动员的事迹,对学生思想教育,把体育课的课程思政教育与学校的思政教育相融合,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并激励学生为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2.4教学评价上,以人为本,改变过去一次考试定结果的结果评价方式,变为学习过程评价,对于必须考核的基本技术,按照动作形成原理分多次进行考试,最后以综合成绩作为学生最终成绩;对于素质成绩,测验结束后,鼓励学生对成绩不理想的项目,通过练习后多次考试,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
3.结论
通过对大学体育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的改革创新,使体育教学与时俱进,可以培养学生的健身习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建立终身体育意识;对提高学生运动素养和健康水平很有帮助,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现阶段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反思[J]. 刘海莹.??体育师友.?2019(02)
[2] 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李春田.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8)
[3] 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方法的创新与优化[J]. 刘念.张哲. 运动精品.?2021,40(01)
?作者简介:
姓名:孙屹立;出生年月:1973.2;性别:男;籍贯:天津武清;毕业院校:北京体育大学,毕业专业:运动训练,学历:本科毕业,在职硕士;工作单位:河北科技大学体育部,职称: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专业。
姓名:蒋佳玉;出生年月:1984.08.13;性别:男;籍贯:安徽砀山县;毕业院校:华中师范大学;毕业专业:训练与教学;学历:研究生;工作单位:河北科技大学;职称: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姓名:胡瑞敏;出生年月:1975年4月29日;性别:男;籍贯: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毕业院校:河北体育学院;毕业专业:体育教育;学历:硕士研究生;工作单位:河北科技大学;职称: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