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类公选课开设的必要性及其教学实践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 《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4期   作者:武芸 丁莉 雷红灵
[导读] 文章介绍了生命科学类公选课开设的必要性以及在公选课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实施的教学改革思想与方法。
        武芸  丁莉  雷红灵
        湖北民族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摘要:文章介绍了生命科学类公选课开设的必要性以及在公选课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实施的教学改革思想与方法。
        关键词:生命科学 公选课 必要性 教学实践
生命科学类公选课程的开设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需要,是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总体要求[1]。大自然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生命活动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它,它们构成矛盾的统一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发展,由此构成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人与自然矛盾的解决有赖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要解决中国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问题,必须提高人民的素质,最根本的是从教育抓起,因为教育是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的千秋基业。
生命科学类公选课在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现代生命观念。生物类公选课程充分展现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生命科学近代科研成果与进展、发展趋势,蕴含人类与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及其对人类的影响,充分反映其最新成就,建立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开设的《人与自然》、《识别植物》、《花木盆景学》、《趣味昆虫学》等公选课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陶冶了情操,充分领略了大自然的奇妙,使学生充分领会在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生物多样性下涵盖的生命的同一性、生命科学知识的基础性、系统性综合性与整体性,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不仅达到了拓宽学生基础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整体素质,培养了学生树立进化的、辩证的、发展与联系的观点;还有助于学生对人类自身和自然环境及其中的各类生物的学习,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这些课程中还将环境保护、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观点引入了课堂,帮助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和生态观念以及自然界可持续发展思想,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认识自然、亲近自然、关爱自然、融入自然,充分认识人同自然界在本质上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2]。
一、生命科学类公选课开设的必要性
1 生命科学类公选课是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教育规划纲要发布以来,构建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宽厚的知识基础、扎实的专业素养、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当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生命科学类通识选修课开设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现代生命观;有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拓宽,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和信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
1.1 开设生命科学类公选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识选修课已成为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和重要载体。哈佛大学教学计划说明中讲到:“每一个哈佛毕业生应该受到广博教育并且还应在专门的学科方面得到一定的培训。”选修课制是一种最灵活、最广泛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有较强的普及性。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一些著名高校如哈佛、斯坦福和剑桥等就已经注意到生命科学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并迅速纷纷地把生物类课程列为全校各专业的必修课;而国内知名高校如清华、北大、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在90年代也陆续把生物类课程列为非生物类专业的限选或必修课程。生命科学是当今高校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此课程对于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开拓创新思维能力和促进社会科技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然而,生物类通识选修课开设涉及到教与学的方方面面,课程设置的理念和导向、模式与内容、教与学的形式等均直接影响该课程的开设效果,从而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和学的模式,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2 开设生命科学类公选课有利于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富创造的复合型人才,使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因此,为了适应当代教育的发展,满足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通识选修课自身的特点,以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社会认可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2 开设生命科学类公选课是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生命科学类通识选修课开设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建构新的教学体系可以提高教师的科研素质和能力,促使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生命科学类公选课教学体系的建构与实施过程中,可以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增加专业知识,体现了教与学并重的新型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与此同时,加强教学研究,积极实施教改项目,逐步形成一个教学和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二、生命科学类公选课教学实践
公选课选课实行网上选课,快捷方便,在规定的时间段登录选课系统即可完成。绝大多数同学在选课时首先考虑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课程,认为这样既能强化和巩固自身的专业知识,又能拓宽自己的专业口径。其次他们还会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选课。

部分大学生对公选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有一部分同学对公选课选而不修,持消极应付的态度,学习目的不明确,选修公选课仅仅是为了拿学分。选修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学校为学生精心打造的优良的教学资源,可以极大的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对于任课老师,要求更高了,授课时尽量讲得生动活泼,内容要有所创新,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把选修课的教学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对于学生而言,则充分认识选修课的实用价值和重要意义,要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开阔视野,吸取更多营养,使公选课真正成为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平台。
1 注重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
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继承的基础上,改造传统的课程体系,建立起适应课程本身学科发展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需要的课程体系;以教育创新为目标,形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教学组织体系;探索生物类通识选修课新的教学内容体系。
现有的生命科学类公选课程《识别植物》、《花木盆景学》、《人与自然》不仅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陶冶了情操、充分领略了大自然的奇妙,课程还将环境保护、生态文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观点引入了课堂。高度概括讲授内容,突出基础性(基本知识与基础理论),充分领会在丰富多彩、千差万别的多样性下涵盖的生命的同一性、生命科学知识的系统性与整体性。在教学内容的设置方面注重教学内容的新颖性、科普化和多样化。教学内容的新颖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要注重科普化和多样化的知识传授,在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现代生命观具有重要作用。编写适合普通高校全日制本科学生使用的生物类通识选修课教材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教材的内容要综合考虑面向全体学生,要充分考虑生物知识的趣味性、科学性及现实性,同时要注重教学内容能够真正地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广,视野更开阔。对于非生命科学类专业的选修学生来说,不宜涉及到过多的抽象概念和理论,但是涉及到的概念和理论要用通俗的语言和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变抽象为直观,使之更易理解。
公选课《花木盆景学》属于一个交叉学科中典型的课程,课程讲授的内容与多个学科相交叉,而且它的实践性非常强,各交叉学科的内容在各专业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又存在不同的层次和深度。同时,实践活动也存在着不断的更新和创新,教和学对于教学的内容和深度都是一个难以把握的状况。因此,教学要反映出《花木盆景学》的学科特点和最新研究成果及新的发展趋势,广泛收集了数万张数码照片和幻灯片,结合学科的实践和相关学科的发展成果,更新教学内容,注意形象教学与逻辑思维相结合,为学生学习和掌握观赏植物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打下基础。
2 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创新
教学方式方法灵活多样,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打破传统的教学格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开展多种教学方法,构建适合的教学模式,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寓教于乐落到实处,为提高学生生命科学素养起到一定作用。同时加强课堂教学与网络资源教学的结合。让学生愿意选修生物类通识选修课,并乐于上这门课。通过创新教学体系,使教学内容跟上时代的要求;通过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提高学生生命科学的素养。
提高讲授艺术,注重逻辑性、条理性、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在进行理论讲授的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配以丰富的图文和视频声像资料,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信息量大、趣味性浓,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采用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锻炼学生把理论用于实践的能力。采用启发式、分析比较法及学生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讲授过程中在一些关键处提出问题,留待学生思考。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核心,注重教学内容的基础性、科学性、知识性、地方性和前沿性。例如,开展自主式学习,要求学生独立查阅文献,提交读书报告,并分组进行ppt汇报,然后讨论,培养自学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注重考评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考评方法的多样化。成绩考核的目的在于实现对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是课程教学内容的一个有效组成部分,也是测评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针对公选课,采用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3]。在设置考核方式时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学生自身能力及其综合素质的提高,主要包括平时的考勤、课堂的表现、阶段性的小测试和小论文、课程的总结和期末的开卷考试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由于公选课学生人数较多,为了保证学生的出勤率,又要节约时间,可以采取课堂随机抽查的方式进行点名。课堂学习过程很重要,我们采取随堂让学生就某个问题或概念进行快速作答并上交答题纸,以此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对于课堂上表现积极、回答问题次数多或者提出一些创新性、综合性的问题的同学给予加分。写小论文或者专题论文时,具有充分的自由选择权,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科专业,通过查阅文献,自己命题写作,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独立思考的意识。在写课程总结时,要求写出真实的感想与收获,还可以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以便以后的教学更加优化。这样的综合考核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公选课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陈宝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光明日报, 2020-11-10
[2]宋兆建,蔡得田.开设进化生物学公选课的必要性及其教学实践[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 6 (2):33-36.
[3]赵丹,康传志,周涛,等.药用植物学野外教学改革思路探讨及设计[J].时珍国医国药,2019,30(7):1730-1731.
*1基金项目:湖北民族大学教学研究项目(2014JY011)
*作者简介:武芸(1971—),女,副教授,硕士,主要植物资源及其生物技术的教学与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