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提问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 《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4期   作者:钟妯
[导读] 为了进一步提高当下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问题教学法逐渐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推广应用。
        钟妯
        广东省珠海市第十三中学,广东 珠海 519060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当下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问题教学法逐渐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推广应用。而有效问题的提出作为问题教学的核心,正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而笔者在过去一年半的教学实践中,就自身课堂问题设置方面也产生了不少思考。因此,本文主要是针对自身教学过程中有关课堂提问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原因,并探索合理的解决方式,希望能帮助自己在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为其他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有效提问 、课堂教学、提问策略
        一、巧用有效提问的理解
        当下教学中,提问已经成为大多数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不管是自身教学实践还是平时的观课磨课中,我们又会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提问都可以达到预期理想效果,归其原因,更多在于教师对“问题”本身理解的不到位。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可以发现,从古至今,关于“问题”的理解有很多种,比如,《现代汉语词典》将其理解为需要回答解释的题目或者面临的各种疑难矛盾情境;《教育大辞典》将其定义为“人不能利用现有的知识、概念、规则和方法达到既定目标的刺激情境等。”而笔者站在教学的角度,则将提问理解为“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向其抛出一定的矛盾、疑难情境,需要其通过一定的思考才能得到解决,获得答案的方式。巧用有效提问则是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结合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精心准备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能够在思考的过程中迸发出新的想法,从而更好掌握知识,提升思维品质。
        二、巧用有效提问应该遵循的原则
作为一门以德育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人文课程,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提问也要注意遵循一定的原则,总得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
        (一)科学性原则
        在初中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一群身心不断发展,好奇心、求知欲不断增长的学生,加之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周边舆论的影响等,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因此,作为政治老师,我们在设置教学问题时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提问。比如,在讲到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国家好,大家才会好》时,正值意大利奢侈品牌杜嘉班纳因为发布辱华广告引发舆论狂潮,导致大秀被迫取消之时,笔者就曾经在截取广告片段作为课堂导入提问时产生过矛盾,因为从广告内容本身,反映更多的对我国筷子传统文化理解的差异,并不能直接上升到国家利益层面,所以在广告内容方面直接设置有关国家利益的问题显得不够科学,有牵强之意,而且某种程度上会造成学生一定程度的误解。所以,笔者再三考虑,放弃了广告内容的截取,而是从事件的另一层面,即“明星纷纷退出大秀,大秀被迫取消的角度”出发,设置了两个问题。1.你如何看待明星纷纷退出大秀的现象?2.如果是你,遭遇到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你会怎么处理?这样一来,时事素材就能得到较为合理的运用,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学生不仅能够很好运用课本理论解析该现象,更是有学生能从社会现实的角度,联系之前的“乐天”事件,谈到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让我印象深刻。遵循提问的科学性原则,不仅要求我们选取的内容科学,而且提问的方法要科学,通过不断变换提问的方式,如设问、疑问、反问等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帮助学生走出思维误区。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切忌自问自答的提问或者明显带有价值倾向性的提问,而是要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及知识积累,不去设置远远超出学生现有理解水平的问题,如美国退出《中导条约》对国家安全的影响,这种问题的复杂性就远远超出了学生的理解水平,如果在课堂上运用,就明显缺乏科学性考虑了。
        (二)全面性原则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产生这样的困惑,那就是总感觉自己虽然是面对着一个班级的学生授课,但是真正参与进来始终跟着授课进度并且及时回应走的总是少数学生。因此,当遇到这种情况时,可能就是我们自身在提问方面缺乏全面性考虑,导致部分接受程度较差的学生在课堂上难以获得自我成就感,从而越来越少主动参与到课堂中,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提问要遵循全面性原则——不仅指在提问内容上要全面,覆盖必要的知识点(不能单纯为营造热闹的课堂形式而提问),而且在提问对象上要面向全体学生,设置分层问题,让更多学生有机会参与到课堂中来。

如在讲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爱在家人间》一课中,在涉及到中国人的“家庭”情节时,则可以向学生呈现有关每年春节期间的春运现象,包括现下部分地区出现的“逆春运”现象相关材料,就此向学生提问,1.无论是春运还是逆春运,实质上背后反映出中国人对家的什么情节?2.你能否就你的想法,列举你所知道的事例?这样一来,程度好的学生就能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及课本知识阐述自己的想法,而程度较弱的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列举相关事例,抓住参与到课堂中来的机会。同时,教师平时在选取提问对象时也可以结合对学生情况的理解,设置不同类型的问题。如,对于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提问一些辨析性较强,倾向于观点表达的问题,并且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作适当延伸式提问;而对于程度一般或者较差的学生来说,可以更倾向于知识回顾性或基础性知识提问,但是也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回答情况考虑是否加大提问难度或者合理评价学生的回答,更多以鼓励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三、巧用提问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
        (一)切中要点,针对性提问
        对于老师来说,好的提问不仅可以反映自身的教学能力,而且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对于打造高质量的课堂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根据教学素材及教材内容,把控提问的数量及问题的有效性,有针对性提问,以免过多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厌烦情绪。如,笔者在观摩一位老师在教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尊重他人》时,选取了董卿与许渊冲老人的对话情境作为导入,素材很好,可是该教师在导入时就设置了很多问题,如1.董卿一共几次下跪?2.她每一次下跪都是什么时候?3.每一次下跪给你什么感受?……导致这位老师单是导入提问就花了10分钟时间。其实,要做到针对性提问,快速切入话题,我们要找准提问的点,不绕弯。对于视频中出现的画面,如果我们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给学生快速再现,然后立马给学生抛出问题1.从董卿三次下跪的画面,你能感受到什么?2.她的这种行为会带来哪些影响?给我们什么启示?这样一来,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再加以引导过渡,就能快速进入到课程内容的学习,而不至于导致后面的教学环节因为时间问题出现讲解不到位的情况。
        (二)循序渐进,设置梯度性提问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非常注重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的课程,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选取合适的教学章节,运用这一规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置带有层次性的问题,以打造连贯性的课堂。如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法律为我们护航》一课中,笔者就尝试选取了“中学生天价打赏女主播”这一核心案例,然后根据案例内容设置了三个层次的梯度式提问。其中,第一阶段是在课堂一开始就学生生活经验进行提问1.你有过打赏主播的经历吗?2.你能接受多大的打赏额度?学生回答之后,再呈现事件主人公的行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进入第二阶段的质疑提问3.你认为事件中主人公打赏出去的钱能不能要回来,请说明你的理由?在这一阶段,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结合自己的理解阐述想法,教师再适度点评补充,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作为未成年人,我们享有法律给予的特殊保护。最后,在大多数学生认为钱还是可以要回来的时候,在呈现第三阶段深入剖析、解析误区的提问4.作为未成年人,我们是否真的可以随意打赏主播之后再要求返款?从而让学生意识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我们要学会承担责任。整节课下来,通过三个层次,4个问题,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到法律常识,再到价值澄清,形成了一条清晰的脉络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较好培养了他们的辩证思维。
(三)转换问题呈现方式
   关于在政治课堂中怎么提问,虽然教材中很多素材给我们提供了参考模式,但是长时间借鉴使用教材中的提问模式,我们会发现,总结起来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调查学生类似的生活经验;二是某段材料给我们的感受;三是我们应该怎么做?如果一味遵照这种模式不去思考形式上的变化,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就会开始出现倦怠,从而影响其学习兴趣。因此,如果我们能偶尔在适当章节转换提问的方式,将会收到更好效果。如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认识自己》一框教学中,如果直接提问学生“你认为自己是个怎样的人?”那么对于一部分词汇积累比较丰富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描述可能会很全面,但是对于其他学生而言,本身匮乏的词汇可能就会令他们难以表达。因此,如果把这个问题直接转换为当下学生喜欢的心理测试,如,1.“如果让你选,你想成为下列的哪一种动物?”2.找出你最熟悉的同学,他认为你像哪一种动物?这样一来,学生回答的积极性就大大提高。同时,也能让学生从自身与他人的选择中更好认识自己。除此之外,我们的课堂提问还可以有效结合学生考试题型,把问题设计成选择题、辨析题或者探究分享题等,打破固定提问模式的同时多角度锻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
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来说,把握好每一次提问,不仅是对教师自身教学能力的考验与提升,对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也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当然。作为一个青年教师,我们自身在运用提问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结合观摩学习经验,不断思考改进提升。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M].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1999:1367.
[2]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634-1635
[3]陈浩.政治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性思考[J].2016(08).
[4]孙国富.有效提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中学政治教育[J].科技视界.2015(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