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 《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4期   作者:王祎
[导读] 国家近些年来的教育改革重点就是要求教育不能单单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而要培养他们各个方面的技能去适应这个社会,使学生成为更加全面的高素质人才。
        王祎
        义乌市江东第一小学   322000
        摘要:国家近些年来的教育改革重点就是要求教育不能单单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而要培养他们各个方面的技能去适应这个社会,使学生成为更加全面的高素质人才。小学教育也是如此,小学的教学模式随着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变得越来越完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而如何提高小学实践活动的教学有效性,是毎一个小学教师在一直研究的问题。就如何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性进行讨论。
        关键词:小学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性;教学策略
        一、引言
在新时期下的小学阶段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总体教育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接下来,文章将在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和基本理念,以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目标的基础上,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策略,进行探索和研究。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在小学阶段全面实施。课程基于学生真实生活和发展需求,通过合作、探究、参与、体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跨学科实践能力,主要具有自主性、实践性、开放性、整合性、连续性等特点。
        第一,自主性的特点。课程开发与内容选择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课程实施中老师并不是包揽所有活动,主要是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与实践。第二,实践性的特点。实践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表现的主要形式,通过让学生参与、经历各项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获取经验和知识,培养学生发现和处理问题,以及创新实践的能力。第三,开放性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鼓励学生跨学科、跨领域学习,其打破了各学科知识体系之间的界限,让学生获得更为深刻、丰富的学习体验,课程活动内容具有开放性。第四,整合性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目标,综合考虑和协调各个层面的关系,全面整合了各方面、各学科的内容和资源。第五,连续性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于学生可持续发展,内容具有连续性、递进性的特点。通过有机衔接学期、学年、学段之间活动内容,构建系统的主题活动。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理念分析
        (一)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导向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导向,主要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统筹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让学生尽快适应迅速变化的社会和个人发展需要,迎接新时代的挑战。
        (二)面向学生完整社会开发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面向学生个体以及社会的完整生活。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活动,以及与大自然、社会接触中,挖掘出具有实际教育价值的主题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真实的体验,并在各个领域建立起联系。
        (三)实践生成是课程实施主要渠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实践生成实现。倡导学生自己选择主题,并从亲身参与、经历中,满足个人成长发展需要。学生可以结合老师的指导,自己动态的调整活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步骤等,不断深化活动的开展。
        (四)课程评价突出学生综合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突出学生的综合发展价值评价。要求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和全方位的综合考察,鼓励学生交流合作、分享经验,倡导学生自评、互评。把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表现和成果作为评价重要依据,用质性评价和综合评价的方式,考查学生发展状况和课程实施情况。
        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目标
在小学阶段实施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总体教育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推进小学教育与社会实践、劳动活动相结合,引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学阶段通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以密切联系学校与社会、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参与过程中,获得丰富经验和真实体验。促使小学生逐步形成对社会、自然、自我,以及相互之间内在联系完整而正确的认识,培养小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和良好品质。具体来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主要是为了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第一,认同核心价值观体系。通过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导小学生亲身参与经历各种实践活动和主题活动,让他们获得有正面教育价值的积极体验。学会遵守社会秩序和公序良俗,认真、主动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对国家、对党、对人民的情感,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第二,培养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围绕现实生活展开活动,能提高小学生正确处理生活中事物的能力,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和自立自强精神。在此过程中,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潜移默化培养了其担当社会责任的意识。第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通过老师指导,学校、家庭的配合支持,能够提炼总结各种实际问题。并把这些问题转化为活动课题,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课程,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策略
        (一)营造实践情境深化学生实践活动课程体验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各种
资源给学生营造真实的实践情境,引发小学生参与课程活动的兴趣。在实践情境活动的各个步骤,老师要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方式、思考过程等,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深化学生的活动体验。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营造真实情境和虚拟情境两种方法,来组织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高课程的有效性。
        比如,可以利用教室或者室外的真实物品营造真实情境,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学生运用这些物品开展实践活动课程,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实践水平。比如,在小学关于“给垃圾分类”的实践活动课程中,可以安排小学生从调查自己身边的垃圾入手,如教室内产生的废纸、废旧笔芯等,以及室外的各类纸盒、废旧电池、矿泉水瓶、树枝树叶、残羹剩饭等。引导小学生分析各种垃圾的性质,并了解不同颜色垃圾桶所代表能接收的垃圾种类,然后按照性质对垃圾进行分类。并制作垃圾分类调查表,正确向不同颜色的垃圾桶投递垃圾。最后结合真实情境的创设,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讨论,使学生更为深刻地了解垃圾分类知识。
        (二)从生活中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
生活是各种活动开展的大舞台,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知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需要大量资源的支撑。面向社会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课程资源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教材,应积极对接生活这个大舞台,可以从生活中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内容,与学生一起开发出各种与生活有关的主题课程和内容。让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回归生活,从生活中挖掘素材,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生活中的资源无处不在,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应与小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相互结合。引领学生用心去思考、发现、分析和探究,并提炼总结出实践活动的主题。比如,有很多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挑食、偏食,不爱吃主食,不吃早餐,不喜欢吃蔬菜,营养摄入不均衡,影响身体正常发育。在小学实践活动课程开展中,我们就可以结合小学生生活中存在的这一实际情况,开发“均衡营养摄入”“人体每天需要的营养及食物来源”等主题活动课程。让小学生在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了解有关健康饮食的知识,以及各种食物对应的营养物质培养小学生均衡饮食健康生活的好习惯
        六、结语
        总而言之,有效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坚持教育与实践活动相融合,结合小学生兴趣,营造实践化的活动情境,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并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拓展课程范围,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国佐.新时期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8):        79,81.
        [2]葛继东.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几点思考[J].名师在线,2019(17):49        -50.
        [3]余向红.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与实施例谈[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0,4        0(1):70-73,1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