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电影的昨日书——浅析《雨果的秘密》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 《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4期   作者:陈雨薇
[导读] 《雨果的秘密》被誉为马丁·斯科塞斯给电影的“一封情书”,该片讲述了小孤儿雨果·卡布里特一心想要修理好父亲留给他的机器人,
        陈雨薇
        河北大学  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
        《雨果的秘密》被誉为马丁·斯科塞斯给电影的“一封情书”,该片讲述了小孤儿雨果·卡布里特一心想要修理好父亲留给他的机器人,途中他结识了伊莎贝尔,两人经过“冒险”终于解开机器人的秘密,发现它竟然和电影先驱梅里埃有着重要的联系,在雨果的帮助下,梅里埃解开了心结,重拾昔日辉煌。片中对视听语言的运用别具一格,精妙华丽的画面重现着20世纪30年代巴黎的梦幻,流淌的音乐也使故事更引人入胜,令观众沉浸于这场缅怀电影的童话梦中。
        关键词:《雨果的秘密》;色调;镜头;声音元素
一、色调的叙事空间与情绪塑造
        电影是造梦的艺术,马丁·斯科塞斯在《雨果的秘密》中,便用橙蓝色调营造出故事的“魔幻”,橙蓝色调作为电影经常使用的搭配,通过色彩的互补形成强烈的冷暖对比,从而使画面富于质感,片中导演对色调恰到好处的把控,更是将叙事空间以及情绪完美的与故事融合。
        当镜头跟随着雨果的步伐穿梭于钟表中的世界,那些昏暗的由无数零件组成的迷宫与火车站的光亮通达就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火车站的场景往往伴随着大面积暖黄色,一派人声鼎沸的生动与美好,而小孤儿雨果所躲藏的时钟里,则是常年不见光的,画面中几乎全部为深蓝的色调,愈发显出阴冷与沉寂,现实空间的橙蓝对立也隐喻出人物的内心,冷色调仿佛是雨果做小偷见不得人的暗,又好像是他成为孤儿心中的迷茫和胆怯,而外面世界的温暖——无论是火车站的烟火气、图书馆的静谧安宁还是伊莎贝尔家的和谐温馨,都恰恰是雨果渴望的。在雨果跟随着梅里埃回家想要讨回他的本子时,梅里埃将雨果拒之门外,画面中雨果站在冷蓝色调的雪地中,与他望着的橙色调的窗户形成截然的空间界限,色彩与光影为人物竖起了一堵无形的墙,浑然将世界隔绝开,一面是“家”与希望,另一面是无助与惶恐,在这样的艺术手法下把情绪铺垫的淋漓尽致,雨果的孤独此时以视觉的冲击向观众传达出来。
        色调同时呈现出记忆的空间感,进而丰满叙事,交代雨果的“当下”与“过去”,在雨果第一次看着机器人,回溯父亲在世的场景时,画面中以明度稍低的暖黄作为主色调,营造出温馨的昨日,仿佛一场触手可及的美梦,这种暗调的黄更加柔和,蕴含着思念、美好、童年、爱等“怀旧 ”情绪的字眼,更加强化了拥有父亲陪伴的小雨果的幸福与现在无所依的雨果的孤独这种鲜明的对比,完成两种时空的塑造;此外,当在梅里埃回忆他从事电影并创造传奇时,画面中又赋予多种高饱和度的色彩交织,以瑰丽的、奇观化的展现来表白那段电影史上辉煌。乔治·梅里埃作为电影艺术的一代宗师,对电影的贡献可谓不言而喻,而影片本身就是对他的致敬之作,因此,鲜艳的色彩更象征着那一时期电影充满活力的发展与梅里埃对电影发展所尝试的创新。
二、镜头对表意的传达
        镜头作为电影重要的表意语言,通过不同形式的创造性运用,传达出不同的含义。

在影片伊始,一镜到底的长镜头就将观众带入故事中,画面由全景下繁华的巴黎逐渐通过推镜头转到熙熙攘攘的火车站,又穿过经停的火车和来往的人群聚焦到时钟里的小男孩——雨果的脸上,从他眼睛里的世界展现故事发生的场景,引导着观众不断从观察整个城市直至注意到雨果的内心,故事的序幕也由此拉开。在影片中,跟镜头也常常被使用,在雨果走过长长的通道,溜下滑梯来到工作台时,跟拍就巧妙的交代了雨果的工作环境,在雨果和火车站保安追逐的场景里,跟镜头也更加调动观众的情绪,烘托紧张的氛围。
        《雨果的秘密》是以小男孩雨果为主角,因此影片选择从一个孩子的角度观察世界,马丁·斯科塞斯将空间叙事与儿童的视野相匹配,通过小男孩雨果感知世界的双眼,不断对周围的空间和外物加以呈现,推进叙事的进度,同时也完成了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个性和表达人物情绪的功能。主观镜头是导演在影片中惯用的展示视角的手法,通过时钟的仪器、锁孔等边框,辅以主观镜头的运用,形成隐秘的偷窥感,雨果观察玩具店中的梅里埃、与带着狗的女妇人交谈的弗里克先生时,观众也从雨果眼中看到发生的一切,更能够贴近他的内心,产生共鸣。与此同时,影片利用镜头拍摄的角度,使雨果在面对图书管理员、火车站保安等大人时,始终以俯仰镜头的切换,暗示雨果与他们地位的不平等,雨果的无力、被掌控感一览无余。当雨果成功修好梅里埃的玩具老鼠后,他脸上是掩藏不住的骄傲,此时镜头给了他一个仰角,终于表现出在雨果的世界里,他引以为傲的手艺带给他的成就与自信。
三、声音元素下的节奏到场
        声音首先体现在对环境的塑造方面,将宏观展示和细节刻画进行相辅相成的运用,从而达到影片的真实,获得更具质感的表现力。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火车站,火车的汽笛声、车轮声、旅客的交谈声、翻报纸声、行人的脚步声等环境音响,破位嘈杂,却又在导演的设计下层次分明,共同营造出一个车站繁华与热闹的场景,为整个影片交代环境、奠定基调。其中,火车的汽笛声更增加了一份年代感与厚重感,塑造特定的氛围。
        而纵观全片,音乐一直也被大量使用,无论是无声源的背景音还是有声源的提琴曲,都贯穿于整个叙事。音乐作为《雨果的秘密》中必不可少的声音元素,它奠定了影片的感情基调,也烘托了人物的心境。在电影的开场,导演便使用了一段空灵而梦幻的音乐,将影片的定位为童话般的梦幻感觉,与整体的叙事相交融。后续的一系列情节中,音乐不断作为辅助手段,把控着电影的节奏。在雨果回忆与父亲修理机器人的往事时,音乐舒缓而轻快,仿佛在娓娓道来那段温馨的时光,柔和的音乐是雨果内心柔软的呈现,声音作为人物外化的性格,达到了丰富与补充;当雨果在火车站被保安追赶时,音乐逐渐变得紧凑和强烈,营造出追逐戏的刺激感,故事的节奏也与之发展到一个小高潮,随着保安冲向乐队,造成了音乐的暂停,也造成了全场的短时安静,这一点类似于音乐中的休止符,利用短时的安静制造出滑稽可笑的效果;最为精妙的是雨果与伊莎贝尔偷偷进电影院,他们两人屏住呼吸观看屏幕中的黑白电影,一个男人为了躲避被抓到,跳上窗户,又移到墙上扒在钟表指针上,而随着音乐节拍越来越快,男人快要掉下来时,雨果和伊莎贝尔也在音乐的落点被抓到赶出电影院,紧张刺激的音乐衬托了电影与现实双重故事,恰到好处。
        《雨果的秘密》作为向乔治·梅里埃的致敬之作,在其视听元素的运用上细致入微,鲜明的风格也成为马丁·斯科塞斯对电影创作“情书式”的呈现——以童真的心承载出电影的情怀。影片中考究的画面与声音,为观众营造出了一场瑰丽而奇幻的梦境,也成为了一场极具导演特色的视听盛宴。
参考文献:
[1]漆家伟.电影《雨果》的叙事策略与艺术特征[J].电影文学,2015(23):146-148.
[2]李炜.《雨果》——写给电影的情书[J].才智,2012(34):182-183.
[3]张梦竹.《雨果》,献给旧时代电影的怀旧情书[J].大众文艺,2012(17):178.
[4]金婕.以《雨果的秘密》为例解析奇观电影[J].电影评介,2012(13):64-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