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环境中面向企业需求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 《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4期   作者:王雅馨
[导读] 目前,我国已进入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急需大量适应地方经济的应用型人才。
        王雅馨
        内蒙古经贸学校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010010
        摘要:目前,我国已进入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急需大量适应地方经济的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联系密切,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应注重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职业岗位能力为人才培养目标。为了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地方产业结构布局,每门课程的培养目标要有一定的普适性,紧扣“就业能称职,创业有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关键词:大数据环境中面向企业需求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前言:众所周知,数字媒体类人才的培养需要兼顾技术和艺术的双重培养,抛开学生本身的因素,需要对技术和艺术资源进行整合。数字媒体技术作为一个宽口径、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的专业方向, 涉及不同的学科知识。
        一、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1. 教材内容实用性不强。教材是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主要载体,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目前,大部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教材的理论性强,实践操作内容较少,教材实例距离实际工作环境很远,教材欠缺实用性和职业指导性。数字媒体技术自20 世纪80 年代末诞生至今已近三十年,我国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则兴起于21 世纪初。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主导,以大众传播理论为依据,以现代艺术为指导,将信息传播技术与艺术高度融合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我国的数字媒体教育开展相对较晚,基础比较薄弱,存在许多不足,严重制约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阻碍了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
        2.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互动性差。目前,教师以多媒体教学为主,由于多数教材都提供了多媒体课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直接依照课件的内容给学生授课,这等于把书本内容搬到课件上、课件内容搬到课堂上,是过去“填鸭式”“满堂灌”等传统课堂教学形式的变形。教师上课书写少了,上课相对轻松了,但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大大降低,学生学习更加被动。
        3. 课程教学和实践环节脱节,与行业接轨困难。第一,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能进行实践教学,但实践方式单一,课堂实践多数只是对理论知识的验证。教师根据课后习题让学生完成实验内容,没有一套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欠缺与职业岗位的对接。第二,即第一、二年在学校学习,第三年到企业去实习。该模式虽然使学生学习理论的过程更加高效、紧凑,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由于学生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缺少缓冲,导致很多学生初到工作岗位时无法适应学习环境的突变,感到无所适从,甚至怀疑自己不能胜任,无法满足企业岗位的要求,导致学生实际的实习效果与期望值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
        二、大数据环境中面向企业需求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1.专业核心课程的确定。这里我们按照逆向思维的方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关于学生的就业定位问题。由于数字媒体技术是一门交叉学科,技艺两方面的课程都要兼顾,关注社会的需求层面也不一样, 往往给人留下的是课程设置大拼盘。学生被动盲目地学习不同课程知识,什么都学了,学的都不精通,以至于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去向很茫然。

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前两个学期, 学校就需要对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充分的解读, 使得学生明白学习之后自己的就业定位是什么? 在校学习期间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这些问题是确定专业核心课程首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在对数字媒体技术人才进行就业定位时的几个主要就业方向分别是影视方向、动画方向、动漫方向、视觉设计和游戏。
        2.实践课程+企业实践+就业”三位一体教学就业模式。为了使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迅速满足产业和技术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以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作为课程设置的导向。数字媒体专业是一个以计算机技术融合了艺术设计和创作的新兴专业,其课程实践体系与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有所不同,在课程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积累丰厚的理论基础,而且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目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来看,较单一的教学体系和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偏重于基础知识教学和深奥理论的传授,对教学实践体系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系统的构建,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也常被忽视。我们应根据市场的需求为导向,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重心的实践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兴趣特长,形成具有多元化、自主化特色的课程实践体系。实践课程的设计形成以实验课程、实训课程、项目实训、专业(企业)实习、毕业设计为主线的实践课程体系。为了实现人才培养和就业的零距离对接,采取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1)实践课程的设计中尤其将专业实习与就业工作,联合开展预就业工作。毕业前的实习采取分散方式,主要做法是鼓励学生将6个月的企业实习做成就业前的顶岗实习。在实习前动员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把实习单位的联系当成就业的单位来联系,将实习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将企业项目转化成毕业设计进行,在实习的同时为毕业设计的进行奠定基础,实现实践环节与企业实践零过渡对接。如果实习期间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就可以签订三方协议,完成就业工作,最终实现课程实践与学生就业零距离对接与相重对接。( 2)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实践教学与就业基地。通过校企双方签订合作办学与人才培养协议书,把企业引入学校,让学生参与企业项目的研发,学生的项目成果可作为创新学分,免修某些相关课程。建立人才订单式培养环节,聘请企业的资深技术人员进行部分实训课程的教学,并参与对学生的考核。让实践教学真正做到以就业为导向,企业对实践教学参与必须从订单培养延伸到全程参与。企业的全程参与使毕业生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零过渡”就业,让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扎实掌握能与日后工作对接的技能,让就业主动权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经过专业技能培训,使学生能够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目前我系已与北京完美动力有限公司、内蒙古互联网孵化园区等多家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我系已有三届学生到这些实习就业基地进行实习,已经有50多名同学通过实习留在了专业对口的相关单位就业。(3)通过组织学生参加自主实践项目、各种科技竞赛,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培养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让学生找到自己的特长所在,即通过竞赛促进学生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自主实践项目加强和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结束语: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师队伍是职业学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互动,大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深入校企合作,不断推进新形势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吴家礼,许芳奎.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8(32).
        [2]韦汉昌. 高职课程改革取向影响因素分析与解决策略[J]. 高教论坛,2019(3).
        [3]王桂龙,黄隽. 基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