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素敏
徐州市丰县孙楼街道中心小学 江苏 徐州 221700
摘要:人类最重要的一项交际工具即是语言,其也是学生汲取知识最直接的途径。著名教师于漪曾说过,语言并非一种蜜,但其却能够粘住学生。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想要改善语言的沉闷、抽象与枯燥,为课堂注入活力与朝气,就应该努力创造个性化的语言风格,树立良好的语言形象,强化自身语言品味与素质,使语言艺术的魅力能够充分发挥出来,进而构建精彩的课堂。在具体教中,教师应尽量顾及学生情感体验,借助形象的语言,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激发其学习兴趣,真正成为课堂上的引导者和情感牵引着者。以下,笔者就如何彰显语言魅力,实现小学语文精彩课堂展开具体探究,并提出相关建议性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魅力;策略
前言: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语文即为语言,其中语即口头语言,文即书面语言,将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结合在一起就是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性学科,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教师的语言在学生学习生涯中具有引领与表率作用。良好的教学语言讲究一定表达艺术,可以让乏味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让晦涩深奥的知识变得易懂浅显。所以,身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要能够充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最大程度的发挥思维空间,调动自主性与能动性,从而优化课堂效果,提升教学效率。
一、巧借语言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程导入即为一门艺术,其集趣味性、知识性、艺术性与思想性为一体。将新奇的语言应用在课程导入中,即结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在正式开展新知识的讲解前,借助新奇、巧妙的导入语言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情境,借此发散学生思维,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由质疑到思考、由思考到求知。借助语言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引导其主动发现问题,勇于提出质疑,从而提升课堂实效性[1]。
以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乌鸦喝水》一课为例,在课程导入阶段,教师可带着小乌鸦的头饰并模仿卡通的声音向学生说到:“同学们,我是一只小乌鸦,我的名字叫做鸦鸦,你们愿意和我做朋友吗?”同学们被教师的扮相吸引住了,并觉得十分新奇,纷纷回答道:“愿意!愿意!”教师继续说道:“那现在我们就是好朋友啦!我带你们去参观我生活的树林吧!”然后,借助多媒体设备呈现出一直小乌鸦自由自在地飞向在树林里的场景,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一般。教师继续说道:“同学们,飞了很久我有点口渴了,我们找水喝吧!”视频继续,画面中呈现出一个小瓶子,学生纷纷说道:“小乌鸦,瓶子里有水,瓶子里有水。”教师说道:“诶呀,瓶子里的水不多,我喝不到呀,这怎么办呢?”这时,学生们均陷入沉思,都想帮助小乌鸦喝到水。学生的求知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可以借势导入新知识:“今天的课文中也有一只小乌鸦遇到了相同的问题,我们看看它是怎样喝到水的吧!”。巧借语言引导,将文字与情境结合起来,使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感官被充分调动起来,给其以美好的享受,极大的增强了教学语言的魅力。
二、融入体态语言,突显学生个性
所谓体态语言,即人的身体语言,主要包括面部表情、手势、姿势以及其他非语言方式,为一个人心里活动的表现与传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可以和学生进行语言交流之外,还可以通过体态语言进行沟[2]。通过一个眼神、一个表情或者一个动作展开无声交流,同时融入真情实感去感染学生,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同时更实现了教学的寓教于乐,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相符合。
比如在课堂上,当有学生正在阅读课文时,教师大可不必大声呵斥学生保持安静,而是简单的怕怕手,并用手在嘴巴上做拉链动作,看见教师的动作,教师自然会安静下来;在向学生提问时,教师也可不必向学生说“举手回答”,而是自己做出举手的样子,学生领会后便会主动举手;在让学生回答问题是时,教师也可以不用一一点名,而是来到某位学生面前,伸出手做邀请的手势,这时学生会非常开心的站起来回答;当学生能够正确回答出问题时,教师可以将大拇指伸出来,同时做出鼓掌的动作,示意其他学生为其鼓掌;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则可以轻轻摸着其头发,并说道:“我相信你,下一次肯定能够回答的很好!”通过在课堂上融入体态语言,能够充分引发学生共鸣,从而实现真情实感的相互交融,进而突显学生个性。
三、应用激励语言,促进学生自主探究
将激励性语言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就犹如让学生沐浴春风一般,能够使其受益匪浅。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并非简单的技巧,而是一种文化、一种激情、一种智慧[3]。小学生在课堂上时常溜号、精力不集中,教师应该对学生满怀期望,给予其充分的关爱,这样才能够赢得学生对自己的信任,进而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情感交流。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要立即给予其鼓励:“不要放弃,你一定可以成功的!”“你是最棒的,你能行!”借此帮助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使其荣誉感得到满足。借助激励性语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思考问题,学生更能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以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狼牙山五壮士》一课为例,课文主要描写了抗战时期,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与主力部队撤退,诱敌上山,最终英勇跳崖的事情。在学生阅读完课文之后,教师可以向其提出问题:“通过阅读五位战士的英勇事迹,你从中学到了什么呢?”开始,大部分学生并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课堂上一篇沉寂。这时,教师可以随机叫一名学生尝试性的进行回答,并在其回答后用鼓励的目光看着他,微笑的说道:“你回答地很好,其他学生也都在认真听,倘若你的声音能够再洪亮一些,胆子能够大一些,就更好了。”在教师的积极启发和鼓励下,一些学生尝试着举手回答,问答问题的声音也明显洪亮了许多。教师继续鼓励学生说道:“在你们的回答中,我能够看到思维的火花,看到你们学习能力在提升,同时也给了我很多启示!”这些期待和鼓励性的评价对每位学生而言都是一种激励,使学生均能够主动探究知识,从而体会到五位壮士宁死不屈、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与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崇高品质。
结论:综上所述,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基础,语言也是人类交流与传承的必要工具。良好的语言艺术能够将情感充分传达出来,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均是借助艺术语言来传递自身悲伤或愉悦情感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绘声绘色的语言,则更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其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恰到好处的语言艺术能够促进师生间良好互动,引发学生情感共鸣,进而拓展其思维,提升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谢雯.规范化·形象化·兴趣化——小学课堂中的语言艺术运用[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 (04):276+278.
[2]黄莺.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语言艺术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J].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 (02):69-73.
[3]毕丽君,李亚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阐释及存在问题[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9 (02):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