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乐读”和“悦读”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5期   作者:韦秀瑛
[导读]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通过阅读,使学生直接或间接体验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韦秀瑛
        融水县融水镇小荣村小学,广西  柳州 545300
        摘要: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通过阅读,使学生直接或间接体验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理解文章的主要思想与相关道德价值,促进学生价值体系的有效构建,使学生在感知语文之美,提升内在涵养上获得认知迁移,从而促进核心素养的培育。可见阅读的重要性所在,然而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使得学生对阅读的重视不够,缺乏应有的阅读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为学生创设“乐读”、“悦读”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与写作能力,丰富学生思想情感,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引言:
        在素质教育发展与核心素养培育的时代教育背景之下,我们语文教师需要积极弘扬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实现和强化语文学习活动中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构建语言和思想体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主要教学内容,它能帮助学生发展语言,培养良好的语感,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文章的风采格调、逻辑脉络、语言表达方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阅读是学生语言发展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要在创新教法、关注学情、优化措施、拓宽路径上寻求突破,让学生在感知语文之美,体悟语文内涵中实现自身核心素养塑造,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审美情趣,养成良好习惯,激活认知潜能,更好地提升自己、发展自己。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教学存在着功利主义
        由于多年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是功利的,学生的学习也是功利的,没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教师把阅读视为一种正式的活动,有时会出现略读文章、泛读文章等现象。有些老师喜欢打断课文,从文章中提取一些句子以供欣赏。他们没有整体意识,只注重向学生讲解一些解题技巧,扭曲了阅读目的,不利于学生语言的发展和构建。
        (二)学生独立阅读的机会较少
        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特别是在农村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没有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没有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出现紧张、匆忙和放松两种极端情况。在阅读课上,教师通常是先阅读,然后教师再向学生讲解文章的内涵,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没有足够的阅读时间,无法保证阅读质量。另外,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不能有效锻炼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三)没有围绕不同阅读焦点施教
        阅读过程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过程,阅读文章一般是为了了解作者的感受,学习文章所蕴含的深意。小学语文的阅读内容大多短小。文本背后往往有着深刻的原因,有助于学生建立价值体系,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但是教师习惯于话题,从话题出发,根据文章的话题解读,这种阅读的教学方法没有抓住阅读教学的重点,导致学生只能做问题,不会深刻理解作者的感受,没有很好的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这样的阅读意义不大。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改进
        (一)强化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培养,激活学生认知潜能
        具备基本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已成为新时代小学语文教学得以高效开展的必然趋势。同时,语文又是一门基础性交际工具,其教学重点是对于学生应用所学语言与知识表达自身诉求意识的培养,而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提升,离不开辅助性交际、互动、探究活动的开展。因此,教师应该小学生的认知特性为基础,通过对课文教学中涉及的一些基本词汇、语段、篇章的解读与分析,使学生形成基本的语感,并能够自主组织语言、应用语言开展交际、分享、互动,在语言应用中感知语文之魅力,体悟语文之价值,使教学导向由学语文向用语文迁移。例如,在开展《日月潭传说》教学时,教师可以以自主阅读为引领,指导学生将自己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生字、生词,难以理解的语句等即时标注,并自主揣摩其在课文中的内涵与意义,随后借助工具书对其开展深度理解,通过对“剪”、“社”、“峻岭”等生字词全面认识,利用其组织语言开展对话,在运用语言表达自身内心诉求中实现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从不同层面来强化对学生听、说、读、写意识的培育。
        (二)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培养,提升学生理解能力
        小学生虽然其思维比较活跃,但却有着很强的个性夙愿,其更愿意在自主探索、实践、应用中利用所学语文知识来表达自身的思想的与情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对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设计一些具有探究性、思辨性、研讨性的问题,组织学生在彼此协作、互动交流、分享认知中实现思维发展与提升。而且,随着学生在合作互动中自主表达机会的增多,其思维将会更加活跃,对应的想象、联想自会更加丰富,便会于无形之中实现对学生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合作意识的激发。另外,针对不同教学内容,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探索,并敢于畅所欲言,将自己的思想与认知反馈于课堂教学领域,使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获得切实释放。例如,在开展《村居》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媒介资源为辅助,借助图画、视频等来展示“草长莺飞二月天”的春日美景,让学生们在这些美景的熏陶、感染下,感受其语言文字所传达出来的美妙意境, 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强化对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三)落实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培养,调动学生阅读兴趣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入的很多课文、活动、图画等都兼具文质优美、内涵丰富的特点。而语文之美既需要学生在深度感知中领悟,又需要一些必要性教学生态的驱动,而只有学生充分融入丰富教学生态,其审美鉴赏与创造方可切实实现。因此,教师应该以教材所涉及的课文、案例、活动、篇章为辅助,营造出鲜活且生动的教学生态,将学生引入其中,使学生的真实且直观的认知体验中诱发思想与情感共鸣,领悟语文的语言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在观察、赏析、分辨获得审美意识与情趣的陶冶,以切实丰富学生的思想与情感。同时,教师还应该适时融入一些辅助性媒介素材与资源,将音乐、图画、视频、微课等融入课堂,将一些抽象的教学内容、知识等直观化呈现,促使学生在多元认知刺激下感知语文之美好,获得审美鉴赏与创造的深度塑造。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对一些描写“美”的课文的解读,组织学生在深度感知、理解、品味中探寻其语言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以实现对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培养。
        三、结语
        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比较丰富,外沿十分宽泛,其主要涵盖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等,且彼此关联、衔接密切。而随着新课改的深度推进,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落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变革,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重要的是,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与学生认知需要,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也逐步由课堂向课外迁移,由理论向实践过渡,其更为注重使学生在丰富体验与深度感知中参与阅读活动,获得认知能力的全面提升与发展需要的充分满足。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强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种时代趋势,是新时代语文教师必须落实和完善的基本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杨小萍.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启迪与智慧,2020(12):42.
[3]苏娜.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路径探寻[J].四川教育,2020(22):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