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方法探究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5期   作者:张法清
[导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环境下,教育方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
        张法清
        四川省南江中学  四川 南江  6366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环境下,教育方式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在初中语文教育中,教师开始受到新形势的影响,逐渐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地位,并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也能够落实对学生的文化知识的教育。但是在实际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导致课堂教育质量无法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进步。本文主要对高中名著阅读教育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开展审美教育提出相关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审美教育
        语文作为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不仅仅是落实对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的教育,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较为学生的做人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个人品格,而在高中名著教育中,教师应该积极落实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能够对文学名著进行赏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以便学生能够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实现综合发展。
一、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
1.1培养学生审美意识,提高学生鉴赏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育中,通过落实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可以大大落实对学使得审美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促进文化素养的提高。在现代教育中,教师不应该只是将注意力放在对学生的理论文化知识的教育上,而是要根据教育目标,落实对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身品格。通过的对学生间审美教育,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落实文化教育目标。
1.2促进学生对文学的理解
        高中语文知识具有一定的深度,尤其是在名著教育方面,有效学生对各种名著无法深入理解,不能很好的洞悉作者的思想,了解作品的内涵,这就使得学生的学习和阅读停留在表明,不利于学生情感的情感深入。而如果教师在对学生的进行教育的时候仅仅采用的传统教育方式,只是让学生学习一些基础的理论性的时候,而没有对作品的文化内涵和整体结构去分析,就无法调动学生的情感,不利于学生深入学习[1]。而在文学教育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教育,通过全方位的分析,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文学的理解,促进学生深入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奠定知识基础。
二、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策略
2.1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审美
        在高中文学名著阅读教育中,为了激发学生的情况,促使学生深入融入到文学作品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育的时候,利用课堂导入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通过课堂导入,使得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引导学生对相关作品进行鉴赏。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十分有利。在教育的时候,通过课堂导入,可以使得学生快速融入到文学作品的学习中,使得学生更加投入[2]。例如在学习《雷雨》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采用构建相关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进入到文学作品的学习中,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方式将《雷雨》中主人公最具有情感宣泄的部分展示出来,让学生感受到主人公情感的矛盾。画面是一声声的闷雷,通过将画面完整的呈现给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气氛,从作品的高潮部分进行切入,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和探究意识。并以此为导向,对学生进行作品的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及作品中主人公的生活,从而进行综合分析,提高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促使学生发生思维上的转变。

又比如,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采用多媒体方式让学生进行深入学习,通过讲述作者的身世和仕途,同时让学生理解作者作品中的表达含义,教师可以将周瑜的生平事迹通过短视频的方式展示出来,从而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虽然经过了一些不好的事情,但是这并没有影响作者的洒脱的情怀。在课堂导入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三国演义》的相关片段,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热情。以《三国演义》人物原型为基础,并适当的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在实施鉴赏教育的时候,让学生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和和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通过课堂导入方式,引导学生走进作品,并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山河壮丽,及英雄人物,通过结合人物和作品落实对学生的鉴赏教育,逐渐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2.2细致品读作品,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育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通过多读,多想,更多的了解作品,深入到作品中,取得与作者的共鸣,实现与作者的对话,并逐渐深入到作品中,更多的了解作品的内涵。同时为了能够达到较高的教育效果,教师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细致的品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3]。在品读过程中,通过专业的指导,细致的分析作品,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在教师长期的品读教育和引导下,学生就会具备一定的鉴赏和审美能力。这样当学生在进行自主阅读的时候,就会主动去思考一些问题,从而深入到文学作品的学习和探究中。而这不光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习惯,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和审美兴趣,当学生在阅读其它作品的时候就会不自主的对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和审美。而这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起到了一定的反推动能力。有利于学生更深入的学习。
2.3对学生进行启迪,落实审美教育
        在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学习和审美的时候,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因此,教师在教育的时候不能忽略了,而是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些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迪,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的启迪教育也是一门学问,不能当学生一遇到问题的时候,教师就帮着解决,这样只会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依赖,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也无法提高学生的文化内在素养。而是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当学生思考到一定的时候,实在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教师再进行启迪,这就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方式,要让学生的能够产生一种顿悟的感觉。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深入学习,且学生的对相关知识会理解的更加透彻[4]。例如在学习《故都的秋》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要通过先让学生自主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和社会背景,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高中都具备了一定的文学基础,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抓住文章的主旨,让学生去分析和鉴赏。并鼓励学生进行探讨。当学生熟悉了教材的时候,教师再对学生间细致的点评和品读,进一步的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
三、结语
        总之,在现代高中语文名著教育中,教师不光要落实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方面的教育,更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红艳.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解析[J].课外语文(上),2021,(3):133-134.
[2]陈贤斌.谈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散文百家,2020,(26):92.
[3]刘向瑞.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策略探讨[J].课外语文(上),2020,(11):107-108.
[4]章颖.审美教育在高中语文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36):18-18.
张法清,1976年9月,男,籍贯:四川省南江县,大学本科,最高学位:无(自考本科学历),职称:高级,高中语文,邮编:636600,单位:四川省南江中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