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香
乌鲁木齐市第十三幼儿园 830000
摘要:幼儿园作为孩子学习道路上的启蒙阶段,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提出更高的标准。幼儿自理能力培养是幼儿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环节。立足幼儿教育现状,从多个角度分析了现在幼儿的自理意识不够强烈、自理能力普遍较低的具体成因。幼儿教师需根据这些具体原因,发挥教育智慧,运用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教会幼儿各项生活必需的自理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幼儿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幼儿教育;自理能力;策略
引言
自理能力是人在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必备的基本技能,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是指人们在生活中自己照料自己的行为能力。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应让幼儿认识到自理的重要性,在思想上使幼儿树立生活自理意识。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幼儿不能独立完成一些事情,如果没有教师的帮助,他们只能独自等待,有可能着凉生病或摔倒大哭,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因此,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有明文规定,幼儿园必须重视培养幼儿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学前阶段是幼儿发展十分关键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幼儿接受能力较强,行为可塑性大,好习惯一旦养成,更容易成为动力定型。所以说,学前时期是个体自理能力养成的关键期,而教师和家长要抓住这一关键期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1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现状
在现今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念中,吃饭、穿衣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需要学习和教育。随着物质条件的优越和独生子女的日益增加,父母、家长花在孩子身上的注意力和时间越来越多,因此,娇生惯养、包办各种琐事也成为常态。哪怕幼儿要求自己学习穿衣、吃饭,也会被家长认为效率低且麻烦而拒绝,随之而来的就是幼儿自理能力低。而事实上,3岁左右的幼儿正是塑造身心的关键阶段,家长包办的做法不仅妨碍了幼儿的成长和独立,还损害了幼儿的自尊心,使之过于依赖家长,抗压能力减弱。除了在家里,幼儿园中也存在教师过分干涉幼儿的行为,比如,看到幼儿吃饭慢就会喂他,看到便后提裤子困难就帮他,乍一看是教师的善意,但实际上阻碍了幼儿自我成长和学习。由此可见,幼儿自理能力低并不是儿童的原因,更多是家长和教师教育不当,造成幼儿不会自理、过分依赖大人的现状。
2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策略
2.1正面引导,榜样教育
教师要从正面引导的教育角度出发,发挥自主能力较强的幼儿的榜样作用,鼓励幼儿积极向这些榜样学习,认识到自理的重要性,学习和掌握特定的生活自理技能。幼儿学习能力较强,且善于模仿,有了榜样的帮助,幼儿有样学样起来较为快速。但如果教师树立的榜样脱离幼儿生活实际,难免会让幼儿觉得“遥不可及”,反而把榜样变得抽象化了。幼儿每天在园内的生活、学习时间较长,这为教师选择作为榜样的人选提供了诸多便利。教师要善于发现,抓住幼儿日常行为的优秀表现,哪怕只是反映某一种自理技能的小细节,也需要引起教师足够重视,对幼儿进行合理的教育引导,组织幼儿向其学习,从而充分彰显自理能力较强幼儿的榜样作用。教师发现幼儿在园内生活中存在自理能力方面表现优异的地方时,要坚持赏识教育,及时对这些行为表现进行鼓励、表扬,满足幼儿渴望被关注、被表扬的心理诉求,强化幼儿行动意志。比如课间加餐时,很多幼儿结束用餐后便随手把垃圾堆放在桌面上或扔在脚边,也有部分幼儿会把苹果核、香蕉皮、酸奶盒等垃圾一一收拾好,分类投放到垃圾桶里。
教师抓住幼儿这一行为表现细节,将其作为正面引导榜样,大肆表扬孩子的这种卫生习惯,引导其他幼儿予以学习。被表扬的幼儿自然会更有成就感,之后的园内生活会更加努力地坚持这些正确做法,而没有受到表扬的幼儿,也会为了争取表扬而积极学习这些做法,慢慢养成主动清理自己餐后垃圾的良好习惯。身边的榜样有着巨大的力量,孩子从小伙伴的身上能学到更多自理经验,提高自理能力。
2.2注重幼儿性别差异,加强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的性别差异可能与幼儿一直以来的性别角色期待及角色认同相关。具体来说,幼儿一出生就被贴上了男孩或者女孩的标签,开始了其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历程。日常生活中,人们倾向于认为女孩是文静、温柔、体贴的,她们比男孩更加细心,懂得关心他人的感受,更懂得如何进行自我照料。与此同时,人们对男孩的印象则往往是好动、不拘小节,对自己疏于照料的。自理能力的培养对男孩和女孩来说是同样重要的。家长和教师应改变以往的观念和态度,清楚地认识到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意义,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给予其充分的个人时间,促进其自理能力的养成。
2.3与家长协作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而家庭是孩子进入的第一个小社会。要做好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工作,仅仅有幼儿园教师的努力远远不够,只有幼儿园和家庭联合起来,共同协作,才能对幼儿进行最完整的教育。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从家庭过渡到校园总要经历一段不适应的过程,做好家长和校园的沟通工作显得至关重要。幼儿园可以开创联系家长的直通车,对幼儿在园内的表现、日常生活、行为方式等进行汇报和交流,在家长感受到幼儿成长情况的同时,也引导其做好支持园内教学的工作,帮助幼儿实现园内和家里自理能力的一致。此外,也可以在公告上张贴一些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经验和意见,供教师和家长探讨、交流,在相互的建议中总结教训、取长补短。幼儿处于比较小的年纪,初入集体场合难免会引起家长的担忧和顾虑,针对这样的问题,幼儿园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各位家长普及育儿知识,强调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重要性。通过示范,教授家长一些通用的生活技巧,从而使幼儿园和家庭对孩子的培养进度同步。2.通过游戏,在玩乐中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生活中的许多自理能力都可以融于游戏之中。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观察幼儿的兴趣所在,并将培养自理能力的活动和幼儿喜欢的游戏有机结合。
2.5午餐分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午餐时间是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使幼儿形成良好规则意识的好时机 。因此,在培养幼儿日常生活的习惯方面,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对幼儿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同时要注意发挥幼儿的独立自主能力,如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为他们安排相应的工作,锻炼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包括摆餐具、发放食物、收拾餐盘、打扫卫生等,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品质和核心素养。
结语
总之,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核心素养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教师要准确抓住一日生活中的各个教育契机,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及时、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拥有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为他们将来的良好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德兰.有效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培养幼儿核心素养[J].速读(中旬),2019(08):251-252
[2]林小平.如何培养幼儿园小朋友生活自理能力[J].名师在线,2019(08):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