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桂华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慈山学校 邮编:362411
《语文课程标准》把一、二年级的作文称谓“写话”。“作文就是写话,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写自己想说的话。”主张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应当从低年级抓起,那如何更好的指导学生上好写话的第一课,培养自由表达的乐趣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可操作性的做法。
一、重是启蒙阶段,诱发写话的欲望。
人的一生往往有不少难忘的“第一次”,而这恰恰又是最关键的。作文入门就也是如此,就拿我儿子来说吧,他的“第一次”就启发了我如何去教孩子们习作。那时,儿子才上大班,有一天,刚上二年级的小姐姐,在一篇平时的日记中写到和他一起玩的事,当时小姐姐把自己写的日记念给他听,他竟兴奋无比的吵起来:“哦,太有意思了,妈妈,我也要像姐姐那样写故事。”“好!先说说你今天的故事,我来帮你记!”“太好了!”……就是这次偶然的机会,激起了他强烈的习作欲望。于是,他常常乐此不疲,津津有味地讲述着每一天的新鲜事。我帮他记完之后,他就叫我念给他听,我们常在一起陶醉着。后来,儿子上一年级了,当然他不再让我帮他记故事了,而是自己认真地动手写在日记本上。而我有时与他一块儿翻阅,有时则让他在日记底下配上好看的画,尽管他的日记大多只是短短几行,但当中:“今天晚上,表妹家到宾馆去请客,我尝到了许多好吃的东西,还喝了一杯可乐。洗澡时,我突然发现自己的肚子圆滚滚的,原来是吃得太饱了。”“我小心翼翼地把自己刚掉下来的一颗乳牙用纸包好,准备把它送给小公鸡,因为妈妈说过小鸡是没有牙齿的,老是吃小石头,一定很不舒服。”这些“童言稚语”让人忍俊不禁,堪称是一流的,最可爱的“习作”了。由此可见,每个学生一旦写话、习作产生兴趣,习作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二、重视个性教育,呵护创新的灵感。
教育家,蔡元培指出:“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作文是最富有个性的思维活动。尊重作文的本质意义,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是作文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所以儿童从一开始写话,就应该努力本着“求真、求新”的作文理念,尽量尊重学生的个性。即:语文教师在作文指导中,既要重视给学生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又要重视给学生一对驰骋想象的翅膀。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利用写想象中的事物,激活学生的想象力。续编故事,编童话,看图写画等等,都是低年级想象写话可以采取的方式。低年级是最富幻想、最爱想象的年龄段,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一旦让它释放出来,将会带给我们一次次惊喜。比如:期末考试时,我负责改“看图写话”一题,不同的孩子写出的句子也不一样,现摘录如下:①池塘里有许多美丽的荷花,荷花上还有无数晶莹的水珠。②美丽的荷花开了,碧绿的荷叶长出来了。夏天真可爱啊!③荷叶圆圆,他对青蛙说:“我是夏天。”④夏天到了,碧绿的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鲜艳的荷花绽开了迷人的笑脸,湖里就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⑤湖里的荷花开得多么美丽,荷叶和荷花好像在说:“我们都是好朋友。”⑥湖里长满了荷叶,绿色的荷叶上点缀着几朵艳丽的荷花。⑦夏天到了,湖里的荷花开得多么好看啊!荷叶就像一个英勇的战士,荷花就像一位美丽的公主。
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在想象的世界中,儿童可以自由的探索,让他们想象作文,能使他们无拘无束的天性得到最大的发挥。因而,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地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像爱护幼苗一样,呵护和培植他们的想象和创新意识。
三、重视表扬赏识,用儿童的眼光去评价。
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荣誉感强、有上进心,。因此,教师适当地表扬、肯定,能增强信心,激活他们的写作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以朋友的口吻来评价学生的作文,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所表现出来的哪怕是微小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和赏识,这将有助于个性的发展,而且学生从老师的评价中也会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特别在开始写话阶段,学生自己有时会为用了一个新的词而沾沾自喜,如果再受到老师和同学的表扬,可能还要为此兴奋一段时间这样的过程和体验是极为宝贵的,因为只有伴随着学生自我欣赏的乐趣,学生写话的动力才会形成并得到保持。所以低年级写话教学应该尽可能给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空间,少一些硬性的要求,是否会写并不重要,关键是学生是否乐意写。只要儿童对生活有独特的感悟,哪怕是一两个富有情趣的、鲜活的句子。如:“啊,多清的泉水,我真想喝一口。”“山上五颜六色的花儿开放了,各种各样的茶树,长出了绿色的新芽。”“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家养了许多小蝌蚪,小蝌蚪在水里快乐地游来游去,真有趣!”“春天到了,柳树柔软的枝条随着微风轻轻地摆动着,好像春姑娘的长头发,好美呀!”……看到这种句子,我都会用红笔在句子下面画上波浪线,并在旁边写上“好!”,还不失时机地奖给一朵小红花,并附上“老师的话”,以示对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率真的语言、巧妙的思维的嘉奖。有时依据“优、良、合格”,分别用“★★★★★”“★★★★”“★★★”来加以评价,一目了然,效果也很好。
写话原是发自内心的、无牵无挂、充满灵气的一种倾吐。如果束缚太多,捆绑太紧,势必会导致学生的作文本上众口一词、千篇一律,无思想火花,无情感波涛,无个性色彩。反之,如果我们的努力可以使孩子们抓起笔便能直抒胸臆,用文字来展示一个立体的自我,这或许就达到了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四、重视阅读积累,激发读书的兴趣。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儿童在大量识字后,应接触多种语言风格的文章,广泛阅读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课文,了解个性化的语言,这对于提高写作水平有重要帮助。一般来说,提高阅读兴趣,培养文学素养是可以从小抓起的,循序而渐进,低中年级,侧重提高幻想力,可提供童话寓言、民间故事、古诗和通俗的小文章。从高年级起,主要培养文学想象能力。
为了保证每次读书的质量,我建议孩子从小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我让学生先用彩色笔将好词好句画出来,再摘抄在“阅读卡”上,低年级的阅读卡设置比较简单明了,易于操作。通过读书,让学生的精神在不知不觉当中被陶醉、被净化。久而久之,畅游书海之后的沉淀将使他们笔下生花。
实践证明,无论是课内或是课外的积累,对于他们习作都是十分有效的。如学了第二册《好孩子》一课,有一位同学写了:“今天,奶奶生病了,全身酸痛,发高烧,妈妈给奶奶挂瓶输液,我给奶奶拿药拿水、测体温。晚上,奶奶感觉好多了,奶奶笑了,我也笑了。”多么懂事可爱的孩子,多么流畅纯真的话语,这就是可贵的“儿童化的创新”。
新课程为创造丰富多彩的写话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空间,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作出多种探索。沐浴着新一轮课改的春风,我将与孩子们一道徜徉于他们的故事里面,用笔真诚地记录着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共同感受他们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