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5期   作者:周怀贵
[导读] 数学,作为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开展数学学科教学工作,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周怀贵
        广西合浦县公馆镇中心小学   
        摘要:数学,作为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开展数学学科教学工作,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传统数学教学工作来看,采取的一些陈旧的教学方法,比如填鸭式教学方法、灌输式教学方法,难以获得显著的教学成果。而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角度考虑,则需及时革新教学方式方法。因此,本文以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需遵循的基本原则为切入点,进一步分析具体的培养路径策略,希望以此促进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能力;基本原则;培养路径
        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抽象性较高的学科,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需重视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培养,才能够让学生学以致用,解决一些实际性质的问题。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较为片面,缺乏针对性,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方面的效果不佳[1]。因此,从促进小学生创新意识及能力角度考虑,针对“小学数学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路径”展开分析研究具备显著的价值意义。
1.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与能力需遵循的基本原则分析
        小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循序渐进的工作,培养方式方法均需要有针对性及科学性,并遵循一些基本的培养原则。结合实践教学工作经验,具体的基本原则如下:
1.1符合学生实际原则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接受新知的关键阶段,在对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过程中,需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思维特点,设置的一些数学问题不能偏难或者偏简单,偏难会导致大部分的学生难以迎刃而解;偏简单,则会弱化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效果。
1.2与数学教材相配套原则
        在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与能力过程中,教师需深入解读小学数学教材内容,采集一些重难点知识,然后制定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数学问题,指导学生自主解决相关问题,或者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相关数学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创新意识及能力。
1.3联系生活实际原则
        数学知识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是教会学生做题、应付考试,这样会阻碍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发展[2]。教师需严格遵循联系生活实际原则,设置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相关数学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并使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与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2.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具体路径策略分析
2.1合理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1)理论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必要合理设置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进而顺利将教师设置的问题解决。


        (2)案例分析:在小学数学“二位数除以一位数”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符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实际的情境问题,比如“有24支圆珠笔装在4个文具盒里,其中三个文具盒分别装了7支圆珠笔,剩下一个文具盒装了3支圆珠笔,请问同学们如何将圆珠笔平均装到两个文具盒里?”教师设置这个情境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或小组合作探究,能够认识到“24÷2=12”,两个文具盒,平均每个文具盒12支圆珠笔;其中原本两个文具7支圆珠笔保持不变,剩余两个文具盒中7支圆珠笔、3支圆珠笔拿出来,“(7+3)÷2=5”,平均分给之前两个保持不变的装有7支圆珠笔的文具盒,这样便实现了平均分配,顺利解决了教师提出的问题。
2.2有效引导,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
        (1)理论分析:小学数学知识灵活多变,有些数学问题存在多种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创新能力,教师有必要加以引导,使学生在思维训练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提高自身在数学知识方面的举一反三的能力[3]。
        (2)案例分析:在小学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长方形,然后连接这个长方形的对角,将长方形的长、宽、对角线长度逐一标注好,然后对学生提出问题“请问同学们,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对角线形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思考,动手实践;有些同学会用“长方形的面积除以2”而得出三角形的面积;有些同学会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底×高÷2”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这样,便可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并且由教师引出三角形与长方形之间的关系,升华教学课堂主题。
2.3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
        (1)理论分析:如前所述,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及能力,需遵循联系生活实际原则。因此,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学以致用,提高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功能。
        (2)案例分析:在小学数学“二位数乘一位数”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数学问题“班干部小红带了200元钱去商场为班级学生采购日记本,每本日记本的价格为2元,一共需要采购45本日记本,请问小红一共能够剩余多少钱?”针对这个数学问题,学生通过思考、运算,“200-45×2=110”,可以得出小红一共还剩下110元。虽然这个数学问题较为简单,但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购物当中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学以致用,将自身所需知识合理、科学地应用到日常生活当中,使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有效引导、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学习当中,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使学生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提升,并使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及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罗雪梅.例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88.
[2]张韦韦.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J].才智,2020(15):103.
[3]张爱红.试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5):2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