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究——以《大学体验英语》为例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55卷5期   作者:靳淞茹
[导读] 众所周知,英语是当前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同时也是国际交往和交流的重要工具。
        靳淞茹
        新疆艺术学院
        [摘要]众所周知,英语是当前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同时也是国际交往和交流的重要工具。由于大学英语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学习者可通过它有效传播中华文化,提升我国软实力。然而高等教育经历了量的快速扩张,质的提升矛盾越来越突出随着量的变化,这使得教育者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研究更加重要。笔者通过教学设计与实践,以《大学体验英语》为例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期为教学实践者提供借鉴,为大学英语思政课程常态化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英语 课程思政 设计与实践
        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2020:27)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了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过程中,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这两个与课程思政密切相关的概念被明确提出,其意义在于充分挖掘课程和教学方式中所蕴涵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意义
        2015年5月,高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补充修订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该《教学指南》要求外语教学要使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并且能够讲好中国故事。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了《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在四个基本原则中明确提出了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在2018年9月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2020:347)总书记对高等教育目前所需要提升质量的状况做出了深刻的阐述:要求大学英语教师要更加注重课程知识内容的意义与价值。
        在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中,我们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学生。并以英语为语言工具,在教会学生学会辨别与借鉴西方优秀文化的同时,能够正确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总之,在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需人才的过程中,通过挖掘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从而宏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对于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研究现状
        自2013年“课程思政”的概念被提出至今,许多研究者已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做出研究。根据中国知网首页高级检索关键词“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笔者在与其相关的文献中发现已有的研究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新型外语人才培养途径、新时代外语教师发展、课程思政教学必要性、对相关实施举措思考以及教学的可实施路径探究。其中,涉及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研究可谓少之又少,仅70篇左右。有不少研究者根据相关理论依据,在结合具体教学案例的基础上,试图自行构建出相关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陈红美(2019)基于“人的全面发展”和“有效教学”理论,构建得出包含三个阶段的教学模式即:课前挖掘、课中融入和课后巩固。在课前挖掘阶段,教师需要分析挖掘教育和思政元素,学生可通过平台资源实现课前自主预习。在课中融入阶段,通过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导入、讨论和反馈这三个步骤,并通过此阶段设置高质量的问题和多样化教学形式,将思政元素渗透其中为第三个阶段打基础。在最后一阶段,教师可通过反思表格、社会实践活动、课本剧再现等方式进一步巩固思政教育内容。实践证明,通过该教学模式,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此外,也有研究者基于国外已有的教学模式对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实践研究。例如,赵金宇,张锐,龙援婷(2020)在2020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参赛课的教学设计中,以广泛运用于很多国家的加拿大BOPPPS教学模式(Bridge-in, Objective, Pre-assessment, Participatory, Learning, Post-assessment, Summary)为参考进行了教学实践,该研究整合BOPPPS教学模式后的教学设计包括:Starting point, Listening in, Authentic listening skills, Exploration, Assignment这五个主要步骤。在整堂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逐渐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该实践研究表明:在理论的指导下并且基于该教学模式,课程思政元素能够与大学英语教学有机融合,这有效提高了英语课堂的水平并激发了学生的英语学习潜能。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范例
        本文中,笔者以《大学体验英语》(基础目标第四版)为例,就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到大学英语的教学设计进行探讨与实践。实践对象为笔者所在支教高校喀什大学一年级学生,所学专业为理工科(物理、生物、化学)。《大学体验英语》(基础目标第四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并随着学生学习的成功和教师职业的发展,已成为中国大学英语学习和教学的主流教材。经过修订,第四版的学习内容能够更好地突出大学英语学习的人文性,以此进一步强化学生们的素质教育。该教材涵盖八个主题,其内容如下表:

        
        由表1可见,该教材适用对象为大一新生。其主题内容主要为学生在校园与社会中的学习与生活。由于篇幅有限,笔者以第二单元的TextA阅读Why Study Humanities?为主进行了实践并作以下探讨。
        (1)主题内容分析
        就主题而言,第二单元与前后两单元有着紧密的联系。第一单元的主题为大学生活,其主旨在于帮助大一新生快速适应新的校园生活,并使学生意识到学习与上进是大学生活的重点。第二单元为第一单元深入探索,其主题围绕着教育与学习的意义开展,并在A篇议论文为体裁的阅读中强调了学习人文学科的重大意义,引导学生为将来的学习设定正确的学习和认知目标。第三单元在第二单元主题的基础上,以扎克伯格于哈佛大学的演讲为开篇,进一步阐明了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为自己和社会团体制定目标从而使所有人具有共同目标感的价值性。此外,A篇阅读的作者为John Horgan, 他的职业及对科学知识的态度均可作为背景知识有所提及。本篇的插图为Auguste Rodin所著雕像Le Penseur (The Thinker),其不仅象征着人文学科,也暗示着学生们要学会思考学习软科学的意义。此外,本文涉及“软科学”和“硬科学”两大概念,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认知。
        (2)教学目标分析(思政元素的挖掘)
        从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价值目标出发,该篇阅读的知识目标包括:①使学生掌握主旨大意及生字词②使学生学会分析议论文的结构;能力目标包括:①使学生能够推断词句意义与作者态度②使学生通过阅读技巧筛选基本信息③使学生能够通过议论文结构阐明自己的观点;情感和价值目标包括:①引导学生注重软科学(人文学科)知识的价值性②引导学生思考教育与学习的意义,并能为今后的学习设定更深层次的目标。课程思政元素挖掘:①使学生在未来的大学学习生涯中获得更强的思考能力②使学生朝着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奋斗,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教学步骤设计(思政元素的融合与巩固)
        笔者从读前、读中和读后的方式对阅读进行展开并进行中西文化对比,以此帮助大学生了解中西方价值观念,选择性地吸收西方文化的精髓,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姜雪 2020)。
        ①读前:课前五分钟(学生自选话题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实践当天,学生展示的知识以论语为主题,由此,笔者点评时引导学生学习孔夫子的知识与名言英译,铺垫后续话题。接着进行话题引入,笔者首先通过提问“What is science?Can you give some examples?”,“What is love? Can you explain it in Science?”,以国内外著名科学家、love产生的方式作有趣解读,在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区分Soft Science和Hard Science的区别及联系,并从关于爱的感性问题中意识到文章的主题Humanities,最后回顾到我国人文学科代表人物(再次提及孔子)。
        ②读中:Skimming, Scanning, Further Reading。其中Skimming过程设置段落大意正误判断或连线题,使学生能够将篇章分段,抓住主旨大意;Scanning过程引导学生分析段落组成结构即介绍主题-观点陈述-重申主题;Further Reading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信息交换,并学习重点生词难句。其中生词难句的讲解放于语境中解读,并在例句中涉及我国政治文化金句与传统文化。
        ③读后:复述、小组讨论和总结。其中学生通过就“Soft Science vs. Hard Science, which is more important?”话题进行小组辩论,由此延申引导学生意识到二者的相互促进发展的关系,领悟人文历史文化知识对于学习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引申至Francis Bacon所著文章Of Studies与我国著名翻译家王佐良的译文《谈读书》作为赏析。最后以“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读书的意义是什么?”为开放性问题供学生写作或以演讲形式于下节课堂展示。

四.结语
        总之,在教学设计与实践中,教师们需要提高自身课程思政教学素质的发展之外,也需认识到教材是语言教学的载体,而教材的选题和内容将影响“课程思政”的实施(陈敏,谢天言 2020),我们使用的教材需要平衡中外文化所占比例,其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笔者的研究较为局限,仍有许多不足,需要后期进一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面进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改革实践,并结合对任课教师的教学发展及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探索深入开展研究。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 03.
[2]陈红美.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 智库时代, 2019.
[3]陈敏,谢天言. 基于学习需求分析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探究[J].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
学院学报, 2020.
[4]姜雪梅. 大学英语课堂中思政教育的渗透路径[J]. 戏剧之家, 2020, (17): 181.
[5]王守仁.《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点解读[J]. 外语届, 2016, (3): 2-10.
[6]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 2020: 6.
[7]赵金宇, 张锐, 龙援婷. “课程思政”引领语言与育人融合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以2020
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参赛可为例[J]. 东北亚外语论坛, 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