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越 可亚南
平顶山市第七中学 467000
摘要:新时代要求我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初中时期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非常重要。《道德与法治》课是孕育学生崇高道德修养的重要基地,劳动教育也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探讨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融合劳动教育的策略问题, 助推初中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劳动教育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光荣和幸福属于劳动者。初中学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伟大事业的继承者和接力人。强化初中学生劳动崇高意识,培育他们的劳动光荣观念和热爱劳动品性意义重大。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承载着对青年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愿劳动、能劳动、会劳动、爱劳动等多项品质的重任。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对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弘扬热爱劳动的传统美德,培养各方面综合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意义格外重大。
一、新时代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劳动教育融合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劳动教育总体目标
习总书记说过,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劳动教育能够帮助青年学生构建正确的劳动观念,,尽快形成劳动是光荣、崇高、伟大、美丽的情感;感受劳动铸就幸福人生、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愿意劳动,崇敬劳动者崇尚劳动精神;形成基本劳动能力与优良劳动习惯的劳动教育总目标。现在的很多青年学生没有树立劳动光荣的正确观念,不爱劳动,不屑劳动,看不起劳动人民,这是与国家的劳动教育总体目标相背离的。要想扭转这种错误观念,必须要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给广大学生贯彻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思想观念,潜移默化,春风化雨,让热爱劳动的幼苗在他们的脑海里茁壮成长,开花结果,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的育人潜能和价值导向。同时,要在劳动实践课或社会实践课中渗透劳动崇高、劳动美丽的思想理念,把《道德与法治》课上劳动教育和课外劳动教育融合起来,更好地落实国家的劳动教育总目标。
(二)有利于促进初中学生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
中学阶段的学生,身体快速发育,心理却不能及时跟进。青春期的他们身体变化很大,身高和体重都与成年人差别不大,但他们的心理发育并不匹配,具有爱表现,易冲动和常叛逆的特点。如果不进行合理的引导,很容易形成偏激偏执型人格,影响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包含着亲情与友谊、成长与生命、集体与社会、国家与世界等诸多内容,对初中阶段的孩子们的健康人格的形成非常关键。北宋诗人陆游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材和学校学到的知识归根结底还要在生活中进行验证。我们仅仅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育学生要热爱劳动、劳动光荣还远远不够,还要让学生在具体的劳动中感受到作为普通劳动者的快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和劳动教育具体实践有机统一起来,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健全的个性特征,牢固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
二、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劳动教育的融合策略
(一)立足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
我们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时,千万不要只是单纯的传授学生知识,讲授空洞的理论,还要把劳动教育贯穿于课堂全过程。我们在讲授七年级上册的亲情、友谊、师生交往时,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作业。比如帮父母洗脚、整理家务、制作手工艺品送给老师、同学和朋友等,这样既加深了学生与父母、老师的感情,还能够让孩子们在简单的劳动中体验到劳动的乐趣和劳动的魅力,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有益终生的劳动习惯。
(二)树立大课堂理念,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劳动品质
新时代的教育要求我们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时,不能把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束缚在课堂之内,而要树立大课堂理念,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寓教于课堂之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开展公益活动要始终谨记,以强化孩子们的劳动兴趣,激发他们的劳动意识,锻炼他们的劳动技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为教学目标。例如,我在讲授《生命的思考》这一课时,就把课堂延伸到课外,组织孩子们去了平顶山市新华区焦店镇敬老院看望慰问了敬老院里的独居老人。帮助敬老院的居住人员打扫卫生,铺床叠被,又给老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让孩子们在简单的劳动中感受生命的意义和自己的价值,对他们的劳动习惯养成和正确劳动观念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建立劳动教育基地,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劳动教育融合的深度和广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与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光靠课堂教育和公益活动还远远不够。我们必须建立稳固的劳动教育基地,让学生能独立自主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劳动项目,在轻松愉快的劳动过程中感受作为普通劳动者的快乐和伟大。本人所在的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到中学生实践基地去进行为期一周的素质拓展和劳动教育实践活动。该基地专门给我校划拨了一块土地用于种植实践活动。孩子们可以在基地里进行农作物种植、松土、灌溉、撒肥、拔草等多种劳动实践。还可以学习剪纸、磨豆浆、急救、编织、跨越障碍、团队协作等各种劳动技能。在这一周里,学生吃住在基地,离开家和父母,又学会了洗衣服、整理内务、独自生活等基本技能。平时在思想品德课上讲了多次热爱劳动,珍惜粮食、厉行节约,团结友爱的大道理,学生不一定能记住,但短短的一周就能把各种思想品德课上将的多种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劳动品质,学会了多种劳动技能。劳动教育基地很好地把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和劳动教育融合在一起,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新时代对我们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把《道德与法治》课和劳动教育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寓教于实际行动,寓教于轻松快乐,寓教于学习之中。劳动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初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体质,同时对于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特别重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和劳动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帮助我们早日完成党和国家给我们提出的劳动教育总目标的可靠途径。
作者简介:潘越:(1970—),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七中学教师,河南省级名师,中学政治高级教师。
参考文献:
1.初中加强劳动教育的实践和思考[J].中小学校长,2020(2):17
2.初中思想品德课堂融入劳动教育的实践和研究[J].课程研究,2020(2);169
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劳动教育与初中综合实践课的整合[J].新一代,2020(1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