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因生成而精彩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4期   作者:黄潇锐
[导读]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小学数学课堂变成了平等开放,以生为主的课堂
        黄潇锐
        广西百色市西林县八达镇第二小学  533599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小学数学课堂变成了平等开放,以生为主的课堂。学生发挥积极主动性的过程,是教师积极创新地开设课堂学习情景,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个人体验和思考融入课堂,弘扬学生个性化、差异化的过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应该进行清晰的定位,这才能够焕发出课堂的生命。基于此,本文章对让数学课堂因生成而精彩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生成
引言
        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进行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别是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教师若能及时把握与合理处用,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重要助力。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及时把握、合理利用生成,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
一、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预设就是预先设定与计划;生成是事物的发生、发展形成的结果。可以说,预设与生成是教学的一个整体,并非是存在矛盾的独立个体,两者之间具有相互依存、互相转化的关系。由于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教学的预设,反而忽略了生成,只是要求学生按照课前的预设内容进行学习,完全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其实这样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存在偏差。所以教师只有在课前做好足够的教学准备工作,才能促进生成课堂的有效形成,而生成的发生与完成更是预设的体现,也就是说生成是预设的升华,因此教师要把握好两者的转化关系,明确预设与生成的本质,促使预设成为学生生成的指南针,以此来构建高效的生成性数学课堂。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小学数学课程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知识相对抽象,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很多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节奏,尽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投入较多的精力,但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参与课堂学习,所接收到的数学知识有限,甚至很多时候听不懂,势必会影响数学课堂整体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出现这一问题后,部分教师并未能及时反思并调整教学方式,并未立足学生需求选定教学方法,师生之间互动不到位,教师无法及时获得学生的反馈,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根本性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从而极易造成恶性循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高。
三、小学数学课堂中生成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精心预设
        一节成功的数学课,并不是教师照本宣科的知识传授就能实现的,而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地“预设”,尤其是在教学准备工作过程中,不仅要梳理好教学内容,包括重点、难点知识,还要提前预测学生可能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针对知识点提出的疑问等等,以便为课堂生成留白,给予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与学习空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促使学生的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实现学生的高效率数学学习。可以说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会有精彩的生成,所以只有教师充分发挥教学的组织与引导作用,对课堂教学进行充分预设,才能引领学生走向正确的学习轨道,从而促进教师构建高质量的数学课堂。
        (二)以生为本
        由于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在进行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那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学会以生为本,不仅要尊重学生的生成,还要努力地为学生去营造一个生成的氛围。如果每一次学生有了创作的思维,有了有价值的生成,而数学教师给他的是一些消极的话语和不能满足的信息,那么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就会降低,他的积极思维也会逐渐地被磨灭,这样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具有消极作用。

所以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当中,学生有了火花迸发出来,教师不要把这些微弱的光芒熄灭,而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若学生的火花在课堂上没有办法进行解决,那教师一定要留到课余时间和学生进行研究和探讨,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不要简单地布置学生在课下进行研究,然后不了了之。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和心理方面不成熟的影响,基本不可能会进一步地研究。这样,可能一次有价值的生成就消失了。教师要让学生感觉到,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下,只要是学生提出来的有价值的问题,教师都会重视,而且会和学生一起沟通,一起想办法去创造条件,进行展开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智慧、潜能就会爆发出来,这样就能够对学生的数学素养起到不错的作用。
        (三)设置悬念
        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还是非常足的,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师设置了一定的数学悬念的情况下,学生想在自身已学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数学问题的探究分析。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也完全可以以设置悬念的方式,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设置悬念,往往需要紧紧依靠教材内容,对课本中的知识进行挖掘,从而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数学知识。比如在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课《认识图形》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图形,并建立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基本认识。教师可以提出教学问题“要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正方形,需要用什么学具来证明”,并让学生举手示意回答。学生会积极借助手中的学习工具来拼、摆出正方形的形状,并思考正方形的特点。学生在亲自动手拼、摆出正方形的过程中,了解到“正方形的四个边是等长的,且四个角都是90度”等内容。教师可以继续让学生思考生活中的正方形有哪些,并举例说明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区别。学生在借助学具来认识图形的过程中,也锻炼了自身的创造能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该知识,让学生寻找是否有更好的认识正方形办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四)差异教学
        以学定教的教育原则与教育方法要求在课堂教学当中确立起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别,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学习个体,在教师的支持之下走上了创新发展的广阔道路。为了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教师要积极推进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并注意划分学生的学习层次,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接受相应的指导和帮助,在各自的层次基础之上实现综合提升。例如,在百分数的应用题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提出一个典型例题:水果店运来富士苹果80箱,库尔勒香梨50箱,请问苹果比梨多百分之多少?面对这个问题,第一种解法就是先算出苹果比梨多的箱数,之后再用这个数除以苹果的总箱数乘以100%。这样的解决方法是非常基础的,因此要求所有学生都要掌握。第二种方法是先算苹果箱数占梨箱数的百分之几,之后用求得的数减去1。这种方法比较抽象,会让很多学生无法顺利理解,于是教师可以运用差异化和分层原则,要求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掌握两种方法并灵活应用,要求接受能力不足的学生掌握第一种方法,了解第二种方法。
结束语
        总之,课堂生成是重要的、可遇不可求的教学资源,教师要科学利用课堂生成展开教学调度,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思考的机会,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形成新的学科认知。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灵活、科学、合理地利用课堂生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更多助力,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岚.让数学课堂因生成而精彩[J].江西教育,2020(33):49-50.
        [2]顾凤芹.让小学数学课堂因生成而精彩[J].天津教育,2020(23):67-68.
        [3]陈锦凤.让数学课堂因生成而精彩[J].数学教学通讯,2019(35):33-34.
        [4]田亚军.让数学课堂因生成而精彩[J].教育文汇,2019(03):29-30.
        [5]田亚军.让数学课堂因生成而精彩[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8(07):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