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4期   作者:冯鸣钟
[导读] 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物理教学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冯鸣钟
        无锡市胡埭中学
        摘要: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物理教学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核心素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也不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视角进行初中物理教学对策的探究,对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意义重大。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引言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至关重要,通过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能够使得学生形成终生发展以及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以此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获得全面发展。基于此,本篇文章将针对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进行分析探究,意在使得有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更好发展,同时有助于提升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让初中物理学科能够立足于学生发展以及健全学生人格的基础上开展教学。
一、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不统一
        物理课堂本身就是理论与实践同步进行的课堂,在实际的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际操作是一一对应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其对于物理知识的学习,除了要进行理论知识的理解之外也要对于课本上的实验进行有效的完成,从而加深对物理知识理解的同时建立形象化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但是在实际的物理教学过程中,其教学的方法大部分情况下会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上对于理论的讲解较为重视,忽视了实验课的开展。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上,出现一种重理论轻实践的错误倾向。同时即使其开展实验也不会对所有的实验进行展示,通常会选用几个较为经典的实验进行研究,而实验教学的推进,其操作形式也主要集中在教师示范,学生丧失了物理实验的机会。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相互脱离导致学生通过枯燥的物理理论,无法切实地掌握物理知识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物理应用。
        (二)教学方式较为单一,难以提起学生的兴趣
        尽管素质教育在各个学校不断深入,应试教育对广大师生的影响依旧存在,虽然学校通过改进学校制度,教师推进创新与素质教育相呼应的教学方案,也确实改善了教学质量,教学的方式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对激发学生的兴趣也相应容易,但纵观现状,由于应试教育影响的根深蒂固,以及各种现实的因素,教学的方式还是较为单一,教师教授的重点还是在于考试的要点,这样会一定程度上造成物理失去原有的乐趣,反而会显得枯燥。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一)立足教材内容,树立物理观念
        物理观念是学生对物理的认知,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基础。初中生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树立物理观念,不仅能使其清晰地理解物理知识,而且能有效地提升其物理成绩。物理是一门具有科学性质的严谨的课程,物理世界不存在模糊的理论。初中生学习物理的时间较短,对物理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尚不牢固,严谨、科学的物理知识对于初中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一些教师在物理教学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忽略了对学生物理观念的培养,导致学生未能形成物理观念,不利于其长远发展。因此,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立足教材内容,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物理观念。
        例如,教师在教学“熔化和凝固”时,可以利用水与冰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是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态而发生改变”。冰在融化成水后,虽然体积变小、密度变大,但质量不变。水在凝固成为冰后,虽然体积变大,但质量不变。学生生通过水凝固、冰融化的结论可以清晰地理解关于质量的知识,从而树立物理观念中的物质观。又如,教师在教学“能量的转化”时,可以举例讲解胶片感光成像为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水电站发电为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森林火灾为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等。学生通过能量转化的案例,能够清晰地理解能量转化的相关知识,从而树立物理观念中的运动观。教师在物理教学中立足教材中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可以完善学生的物理观念,丰富其物理知识,促使其更好地学习物理课程。


        (二)增加课堂趣味性,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此阶段的学生对外界很多事情充满了好奇心,对于过于死板的事物存在一定的抵触心理。所以,教师想要在学科素养背景下开展教学,首先要改变自己过去的一些教学想法,认识到现在教育的发展方向。在教学时利用一些有趣的内容开展教学,对学生进行引导能够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其中。所以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学生自身的认知水平设计物理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以《摩擦力》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脱离课本,让学生在一些实际的情境中感受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能够在生活中起到的一些作用。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大家知不知道什么是摩擦力?”“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感受到过摩擦力吗?”学生会对此进行积极地考虑,踊跃地回答教师的问题。有的学生回答说“知道,鞋子在冰上面就没有摩擦力。”还有的学生因为对摩擦力没有具体的概念,所以不知道自己生活中的哪些现象属于摩擦力。在学生激烈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上体验什么是摩擦力,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铺有瓷砖的地面上进行摩擦,之后带学生到操场的跑道上进行摩擦,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不同。学生会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对摩擦力形成一个概念,并且从中感受到物理的魅力,使学生在思考过程中逐渐形成科学思维。
        (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
        物理教学的任务是引导学生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发展思维,提高综合能力,迁移为综合素养。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物理知识学习时,教师应多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全面分析和深度研究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现象、自然现象,通过实验、实物、视频等手段,让学生感知物理现象的普遍性,通过思维碰撞和资料查找,来探索万物变化的内在原因,形成清晰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并能运用从中获得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去分析和研究自然界的物理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物态变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学生最熟知的温度计和水引导学生亲身感知物态的变化。由于学生对温度计遇热温度升高,遇冷温度降低的现象熟视无睹,通过师生的对话和教师的点拨,引导学生把温度计的液泡放在自己的腋下,这就不难得出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通过对冰块的加热实验,学生经历“冰受热变成水,水沸腾变成水蒸气”的观察和研究过程,既能很容易掌握物质的三态的定义、特点和变化的条件,又能强化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然后, 教师再让学生阅读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露、霜等水的形态变化情况的补充材料,上网查找相关的素材。学生在研究物态变化的过程中,主动阅读素材、上网搜集资料、实验探究、合作交流,提高了自学能力、搜集信息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形成了善于观察生活和自然,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习惯,其综合素养自然得到了发展。
结束语
        总之,核心素养理念引领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是体现物理课程价值的必然选择,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实现育人目标和人才战略的形势要求。教师应该用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发展观引领自己的教学,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世春.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20,49(21):3-4.
        [2]阮志锋.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9(09):13+29.
        [3]徐耀东.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8):169.
        [4]陈治锋.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浅谈应用有效设问激发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J].中学物理,2018,36(24):11-12.
        [5]罗勇.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43):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