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创造力培养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4期   作者:徐伟
[导读] 当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也在不断的变革
        徐伟
        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大港头学校    323005
        摘要:当今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也在不断的变革,在学生的启蒙阶段创造力培养,是最终能否使中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创造力得以发展的关键环节。此问题也已成为大家思考的敏感问题。在美术教育中,大家都已清楚的认识到在美术教学中提高与完善学生的个人素质方面具有的独特作用,而在实践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美术教育中就更为显得重要了。因此在美术实际教学中更应注重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的培养,让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字:学生  创造力培养  
一、个性教学设计培养学生创造力
        具有创造力的美术教学设计,应要考虑到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个性认知的相互结合。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应在教学目标上,明确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要求,如在空间创造力和形象思维上的要求,并预期会达到较好的“创造”效果。那么一份好的具有创造力的个性教案就显得格外重要了。一份好的个性教学设计我认为,首先要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以获得更为感性的经验,从而不断丰富学生的创造能力,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能充分给学生思考时间和尊重个体发展的机会,让学生打开想象的大门。其次,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体验生活、积极实践生活、不断丰富学习和生活经验,为发展良好的创造力创设条件,不严格追求画面的完整与美观,重点关注孩子的创造力发展。例如:我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优点在于热爱学习、肯钻研,因此我在教学设计非常注重反思内容的设计。教育学者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能坚持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这里说明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离不开教学反思的。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如何提升教学水平并形成良好教学风格的好方法,更是促进教师成长的唯一途径。每当我上完一节课后,我会反思自己在这节课中做得不足的某些环节、某些设计、某些语言,是否设计不合理、不到位等情况。剖析自己的教学,发现问题要深思,存在问题就整改,不断向高层次迈进,为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发展不断努力。
二、不同情境设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美术课堂中,美术作品在表现上很多时候是静态的呈示,而我们关注到它所表现的内容又是动态的。由动态向静态的转变自身就是一种创造,画疾驰的火车、飞翔的鸟、流动的河水等等。用静态作品来表现动态美也是美术的一种表现手段,重点在于创造的美术创作学习活动时,这就要求教师在提供素材、指导观察素材的时候考虑情境空间创设的功底了,这一教学设计师让学生与素材产生共鸣的主要教学手段。如在实际教学中《服装贴花设计》这一课时,我就为学生设计了表演游戏。开始让班里一个学生戴上漂亮的贴花模仿模特走秀表演,这样的表演情境设计,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评比表演中评最佳表演奖,让各小组评比,并推荐小组中的一位同学上来表演,组成服装节表演“模特队”,老师一放音乐,学生排队依次进行表演,并由其他小组的学生当评委给每组打分,看哪一组表演得最好。
        通过表演,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更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学会了不同方式的评价,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三、语言交流为创造力培养保驾护航
        《新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要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互价。”采用学生自评和互评是美术作品评价,能增进学生间的交流和沟通,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评价,转变成为主动的思想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这样说过:“教师者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语言是教学中的主要交流手段,语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主要交流方式,同时也是老师和学生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产生思维共鸣的主要方式。
        学生之间的交流是要公平,平等的,只有保持相互尊重的原则,真诚倾听对方的意见,这才是学生们乐于喜欢“交流”的方式。例在美术教学中,我经常这样提问:“你认为自己(或某同学)的作品美吗?具体说说是你认为美的理由?”、“你觉得自己或其他同学的作品有什么不足之处吗,你的建议是什么?在课堂上让学生评价自己和同学的作品时,学生会感到非常轻松,尤其是自我评价环节,因为这幅图是他自己画的,整个创作过程的想法、体会、感受非常真切。通过自评和互评使学生的画、想、写、说等各方面能力都得到锻炼,表达能力得以不断增强。在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多关注交流语言的作用,想必对创造力的培养定能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四、小组合作是创造力培养的保障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教学环节中运用较多方式之一。在美术教学中创作的个体行为与小组合作的团体行为,存在着很多的联系,如合作关系,协调意见等。而且小组合作可以给学生带来许许多多好处:如认知上的共享、感受上的交流、方法创造的互相学习等。学生间的这种平等交流的方式,不仅能促进学生的交流能力,还能在交流碰撞中产生思维的创造,再结合自身对于创造性的认知,这对学生在实际创新能力发展上得到帮助。在小组合作的空间里孩子的交流还是相对畅通的,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小组合作中对创新的保护。如:我在一次美术课堂中将班里的30位同学分成了6个小组,并且给每个小组成员分配了任务:分别为组长;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并且分别负责本组的组织讨论与合作;负责具体的操作;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负责将情况作出总结性汇报。每位同学都各自分工明确,每次合作对于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都是充实而快乐的。这样的合作学习方式在课堂中,学生也学的轻松愉快了,我也不用担心某个学生在活动中无事可做了。各小组的分工任务也不是一直不变的,在每两周后我会根据课堂的课型与每组成员的特长特点,调换他们的任务分工和角色变换,担任组长的去和担任汇报员的调换,担任操作员的去和搞记录的同学调换,让每个学生在四个角色的学习中,都能学会做,学会了解,并明白这四项工作的重要性。当长期的合作后,每个小组都形成了本组的合作默契。学生们会为了完成目标,每个成员都会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教师进行合理分工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恰当分工,让学生参与到共同的学习任务中来,使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小组合作的运行规则在培养学生创造力上显得非常重要。因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观察素材的能力,学生各抒己见的独特见解,学生之间的聆听尊重;探讨方法的学习,创造力的共通有无;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表述见解,独立共享,采纳有效;表达自我;交流品评,等等能力都得到了有效发展。
        创造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是一个创新的工程。我们身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明在新时代教学前沿的责任与使命,才能更好地深入研究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性,更好地为课堂,为孩子服务。在美术创作的个体独特创作行为上决定了美术作品的“创新性”存在,只有具备创造力的个体参与到其中,才能使个体创造能力得到发展。新时代下孩子们的求新求异的思想,在创造力的感染下,我相信必然会升华为美术创作的不断源泉。那时候,我们的孩子们定会回到课堂、回到画中,创造出更多具有新时代少年特点的新时代作品。


参考文献
        [1]张书维.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方法初探.2016.人民教育出版社
        [2]鲁墨.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策略探究.2017.上海出版社
        [3]田雨欣.浅析学前教育美术教学中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培养策略.2018.美术教育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