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活化教学路径初探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4期   作者:童朝扣
[导读] 初中阶段是开展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此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童朝扣
        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十里墩中心学校, 安徽  芜湖238300  
        摘要:初中阶段是开展德育教育的关键时期,此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事物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因此在这个阶段加强对学生的素质和道德指引,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现在的道德和法治教学仍然存在有待改进之处。本文分析了生活化教学的几点优势,然后总结了几点教学措施。
        关键词:中学教育;道德法治;生活化教学
        引言:
        现在的初中生每天接触到的信息远比十几年前的学生多得多,先进的科技给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便利,也让他们接受了更多不良信息的侵袭,要纠正学生的不良心态和习惯,加强道德和法治教育至关重要,这也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一、开展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让道德法治教学更加丰富有趣
        和其它科目不同的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容相对抽象,并且各个章节之间并没有很明确的联系,知识点的衔接就显得很不顺畅,这也是学生普遍觉得这门科目学习难度较大的原因。再加上教师普遍采取知识点剖析的口头传授方式,并不能给学生理解知识点带来很大帮助。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大讲特讲,学生们却是一头雾水。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状况,采取生活化教学方式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创建一些符合生活实际的情境,将道德法治知识代入到情境之中,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里去感受知识,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会大大降低。
        (二)改变学生对道德法治兴趣不高的现状
        知识点的抽象和琐碎,仿佛横亘在学生面前的一座大山,让学生学习道德法治知识的路途困难重重[1]。如果教师仍然沿用以往效果比较低下的教学方式,很快就会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之感,不积极参加课堂教学活动。如果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知识点,很容易就能意识到道德法治在生活中的存在,这样能够减少学生对这门科目的陌生感,激发他们探究和学习的欲望。
        二、实现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措施
        (一)生活化的导入构建轻松的课堂氛围
        很多教师不重视课堂导入,觉得课堂导入就是让学生简单预习一下。实际上,课堂导入虽然花费的时间不多,但是如果精心设计,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作用,为构建高效课堂打下基础[2]。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做好课堂导入工作。比如在“悄悄变化的我”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构建情境来完成课堂导入。

对于学生来说,青春就像是一封“邀请函”,他们会遇到身心变化,也会感受到困惑疑问,但这都是青春的标志,学生应该正确对待这种变化,才能迎来更好的成长与发展。虽然教师用几句简短的话进行了课堂导入,但是却让学生感受到青春的朝气蓬勃。本来气氛比较沉闷的课堂顿时变得活泼起来,学生们纷纷表达自己对青春的见解和感悟。教师可以由此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教学之中。
        (二)运用生活化方式教授新知识
        感受到了课堂导入的活泼有趣之后,教师就要采取有效的办法维持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3]。教师教授新的知识点,就像是给学生敞开了一扇门,让学生能够探索道德法治的世界。采取生活化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扩展视野,学会如何运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比如在讲解“政治权利和自由”这个知识点时,为了方便学生理解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几段村民选举的短视频,让学生感受一下选举的主要方式和过程,也让学生们了解到,每个成年人都有选举的权力,也有被选举的权力。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到与选举有关的场景,但是通过视频教学,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这个知识点。相对于以往教师大费周章地口头讲解,这种方式无疑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也给学生学习这门课增添了不少乐趣。
        (三)运用生活化方式进行知识拓展
        除了课堂教学外,一定的知识拓展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讲解“生活需要法律”时,教师在课堂教学将要结束的十分钟里,可以设计一个辩论比赛,让学生们针对“生活是否需要法律”这一辩题,分为正方反方两组进行辩论。为了提高活动质量,教师事先让学生在网上搜集了一些资料。在活动中,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发表着自己的想法,这种辩论活动,让学生们充分感受到了为何法律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
        (四)生活化的课后练习扩宽学生视野
        课后练习是巩固已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为了改变学生对道德法治兴趣不高的状况,在设计课后练习时,教师也应该坚持生活化的原则。比如在讲解“法律保障生活”这几个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后练习:自行搜集资料,分析纪律、道德、法律三者的差异。学生自己探究,明白了纪律一般是班级或者学校制定的,没有强制力,道德是人内心的理念,而法律则是由国家制定的,任何人都必须遵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落实生活化这一教学理念,“接地气”的教学更能引起学生兴趣,也能降低学习难度。教师可以从生活化的练习设计、生活化的知识拓展、生活化的新知教学和生活化的氛围创建等途径中,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谢江锋.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探究[J]. 科技风, 2019.
        [2]王学军. 刍议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生活化[J]. 课堂内外:教师版(中等教育), 2020(2):118-118.
        [3]胡良萍.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J]. 新课程导学, 2020, 000(008):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