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新课导入的优化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1月第4期   作者:崔汪洋
[导读] 小学科学新课导入是新授课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崔汪洋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大同星沙小学      410100
        
        
        摘要:小学科学新课导入是新授课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就教学进程而言,万物贵乎始,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也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必然条件。就导入价值而言,小学科学教师设计精彩的导入环节能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启发思考、激发学习兴趣等,进而顺利进入学习状态,对于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有很大的帮助。对新课导入的研究是强化科学教师课堂调控技能的路径之一,更是优化新课教学的必由之路。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其次研究了小学科学新课导入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新课导入;优化策略
1目前小学科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部分教师在上科学课时,课前不再钻研教材,只是敷衍备课,课堂中对一些需要让学生操作的内容也不再按照课标要求去分组实验,甚至演示实验也省略了,直接把实验操作过程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画出知识点让学生死记硬背,晨读时读、加班加点读,甚至要求学生默写,上科学课就是画画重点、板书一些实验步骤、圈简答题,然后就是读、背、默。其结果,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很多学生产生了对该学科的抵触,最终导致对该学科的厌烦,甚至对以后初、高中相关学科的学习造成了不良影响。再者,教学方法陈旧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比较肤浅,很难理解检测题的含义,就会出现考分过低的现象,大多数班级平均分不及格。这种现象的出现会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影响。一是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二是会使任课教师面对分数的权威性消失,感觉无法胜任教学工作;三是造成家长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误解;四是使社会对学校的办学水平产生怀疑;五是对学生下阶段的学习会造成不良影响。
2小学科学新课导入的优化策略
2.1再现生活图景,拉近距离
        学生认知的发展是建立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上的,当学生明确意识到学习任务与自身日常的生活经历有密切联系时,才有可能进行主动、自发的学习。贴近生活的导入情境,不仅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而且还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联系日常生活可以将科学知识生活化、具体化,更容易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科学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经历,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主线组织导入活动。从学生熟悉的并且已经积累一定经验的生活内容设计导入活动。
        在《热的传递》一节中,教师可以选择“冬天父母给孩子暖手”的事例作为素材。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呈现真实的生活情境“冬天,我们手冷时,爸爸妈妈会用他们温暖的大手握住我们冰冷的小手”,联系学生的生活感受。

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学生“手变暖了又说明什么?”“为什么暖手常常发生在冬季?”从而引导学生考虑“热量是不是可以传递的?热量传递的条件又是什么?在《溶解的快与慢》一节中,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建立导入情境:我这里有一有包糖,我怎么做可以快速的喝到一杯糖水?有的可能回答说“一边加温水一边用筷子搅拌”,有的说“用热水可以很快的把糖化了”......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继续追问:为什么这么做可以?哪些因素会影响糖溶解的快慢啊?这样就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的参与课堂学习。
2.2 运用实验、游戏活动,维持兴趣
        小学科学教学是以实验为基础,一些小实验,能帮助学生获得对科学事实明确具体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又能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科学知识的理解。小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实验的趣味性高、操作性强、原理简单、易于理解。在《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演示导入新课。在烧瓶中装入高锰酸钾,用带玻璃管的橡胶塞塞紧瓶口。把烧瓶放进装有热水的烧杯里,让学生观察水位的变化,再将烧瓶放入冷水中,让学生继续观察水位的变化,通过水位的升降来引发学生的思考。游戏活动可以采用竞赛、表演、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通过游戏活动可以满足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心理要求,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科学,寓教于乐、寓学于乐。教师在《杠杆》一课的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游戏竞赛的方式:教师将两个同样铁钉钉在同一个木板上,保证没入深度相同,然后选择两位力量悬殊的同学进行“起铁钉”的比赛,力量小的要使用工具,而力量大的只能徒手进行。在《运动与摩擦力》一节教师也可以采用游戏竞赛的方式,分别让两位同学比赛限时“捉泥鳅”,一位同学要带着粗糙的手套,而另一位同学则空手进行。在学习《大气压力》时,教师可以设计“谁是大力士”比赛项目,利用吸盘进行导入,将吸盘固定在黑板上或者墙面上,找几位力气不同的同学分别上台拉动,体验大气压力。
2.3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促进知识应用
        学习科学知识需要从生活、生产实际中来,还要到实际中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应用科学知识。教师应关注学生对科学知识、科学概念、科学规律的实际应用,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科学现象,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联系生活、生产实际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建构、消化科学知识。教师需要留意生活、生产中科学现象,寻找能够反映抽象知识的具体事例或现象,将其转化为学生可操作的活动或可以揭示的事例,将其渗透到导入活动中。在《液体的热胀冷缩》一节,教师可以使用“饮料瓶都会预留一定的空间”的实例或者“热鸡蛋泡在冷水容易去壳”的生活小技巧进行导入。教师只向学生展示事例,为学生预设悬念“为什么热鸡蛋在冷水里更容易去壳”“为什么饮料瓶都会预留一定的空间,这样做又有什么好处?”,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解释实际现象。这样既巧妙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生产,又能让学生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生产现象,检验知识的理解,强化知识应用意识。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教师要科学设计新课导入方法,联系生活、生产实际,促进小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运用实验、游戏活动,维持小学生对科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要注意再现生活图景,拉近学生与科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志显.新课改下运用多媒体导入新课方法探索——评《新课改的探索与发展》[J].新闻爱好者,2019(04).
        [2].张红岩.小学科学课堂导入的激趣方法[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3,30(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