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阅读评价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4期(下)   作者:何桂凤
[导读] 小学整本书阅读存在着对评价目的认识模糊、体系建构松散、方法使用不当、参与主体单一等问题
        何桂凤
        广西柳州市鱼峰区水南路小学  545005 广西柳州市
        摘要:小学整本书阅读存在着对评价目的认识模糊、体系建构松散、方法使用不当、参与主体单一等问题,因其面临着读物开放、实施受阻、教师评价素养匮乏等诸多挑战。因此,立足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厘清小学整本书阅读评价的目的,结合实际设置清晰适切的评价目标,多维立体构建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本文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考察,分析了当前小学整本书阅读的现状、提出了转变策略。。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评价;挑战;转变策略
        一、小学整本书阅读评价的现状
        (一)对评价的目的认识模糊
        “整本书阅读要着力解决‘读什么’‘怎样读’‘读到什么程度’及‘读得怎样’等方面的问题。”“读到什么程度”及“读得怎么样”是对学生整本书阅读成果的反馈及教师阅读指导效果的评价。整本书阅读评价是评估目标的达成、检测阅读指导策略的效果、判断学生阅读水平的重要一环。对为什么要评价的认识就是评价的目的。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对整本书阅读评价目的的认识比较模糊,对整本书阅读评价的落脚点“落的位置”不够明确。新课改之后,社会和学校普遍重视“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有老师就认为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监控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是为了落实课标对学生阅读量的要求,因此把检测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作为最终追求,认为所有评价工具的开发和评价手段的运用都是为了对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进行反馈评估。
        (二)评价体系建构松散
        “整本书阅读”这一学习任务,在读和教的同时,还必须配有合理、完备的阅读评价体系。从哪些方面来评就是对整本书阅读评价的维度规定,即整本书阅读评什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小学三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的评价要求分别是5万字、40万字、100万字,而对一本书要多长时间看完的评价只规定了第三学段默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目前,课标只对阅读量和第三学段的阅读速度做了明确要求,对阅读领域、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并没有提出具体的评价标准,这需要各区域各学校依据学生发展的实际确定。而各校学情不一,对整本书阅读的课程建设处于摸索阶段,关于整本书阅读评价体系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而对评价目的的错误认识,也会使评价体系的构建“失衡”,即不够全面、系统。总的来讲,对整本书阅读评价体系的构建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关于整本书阅读评价体系的建构是松散的,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公认、系统的评价体系。
        (三)参与评价的主体单一
        整本书阅读评价需要借助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各种合理、有效的评价方法从各个维度对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成果进行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还涉及一个核心的要素就是由谁来执行评价,即评价的主体。而评价主体会影响评价标准的把控及评价方式的选择。整本书阅读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和家长等都可以成为评价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的整本书阅读的评价主体是教师核心,学生仅仅是参与评价的过程,缺少对评价过程的监控及评价结果的分析,老师掌握着整本书阅读评价的话语权。比如一些老师会发放或者让学生制作一些学习任务单、阅读记录卡、阅读小报等,开展一些展示活动或者是交流会,也会组织一些整本书阅读考试。学生通过这些评价工具和交流平台反馈自己的阅读成果,让自己的阅读成绩得以评估。低学段也会让家长参与学生整本书阅读的评价,让家长对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量、阅读兴趣等进行评价。测试的成绩由教师判断、展示的效果由教师点评、书面的记录由教师评估,学生整本书阅读效果的好坏、阅读能力是否提升都是靠老师、家长这些成人评价的,自己仅仅是任务的完成者和活动的参与者。

而当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之后,就不再关心评价的结果,更不会用利用反馈的结果来促进自己未来的阅读
        二、小学整本书阅读评价的转变策略
        (一)设置清晰适切的评价目标
        依据城乡实际,分设层级评价目标。整本书阅读在城市与农村的开发速度与实施过程是不同步的,那么核心素养落实的速度和程度也有区别。有的学校早就把整本书阅读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中,在部编版教材使用之前就做了诸多研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而有些偏远的农村学校正艰难起步。而为了实现最终目的,需要根据地域、学校的实际情况,设立层级目标,让整本书阅读评价目标具有层级性,这样各区域、学校、班级可以结合学情灵活设置,拾级而上,最终达成落实核心素养的目的。其次要依据学情把控,具化学段评价目标。部编版教材从二年级起推荐学生读整本书,类别涉及童话、寓言、科普读物等多种类别。因此,小学整本书阅读评价应该根据对学情的充分了解,设置学段评价目标,这样整本书阅读评价目标在体系化的同时能兼顾差异性。最后要依据读物类别,区别任务评价目标。艾德勒、范多伦认为,阅读的目标有两种:为了获得资讯而读及为求得理解而读。我们必须要考虑两种阅读的目的,一种是读的懂的东西,另一种是必须要读的东西。当我们在阅读时,凭我们的阅读技巧与聪明才智一下子便能融会贯通了,这样的读物能增加我们的资讯,却不能增进我们的理解力。整本书阅读评价目标要与阅读目标契合,与课程目标一致,区别设置任务评价目标。
        (二)确立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
        构建一个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能够有效的评估和反馈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成果。为了确立一个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考虑,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跟进,从显性、隐性两种反馈方式来判断。按照学段划分,小学整本书阅读的评价体系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来建立,从显性和隐性两种方式来反馈。横向评价适合在同年级或者同一阅读水平的学生中进行,比如第一学段“讲故事,爱表达”的展示评价,同样水平的孩子在一起评价,能比较出孩子们的理解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也能看出学生对阅读及阅读参与的兴趣。纵向评价看学生的自我评价及阅读效果反馈方式,能看出学生在各个阶段的整本书阅读成果的变化。成长记录袋走进高中教师的教学生活,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终极样态”——高三,“课外阅读记录袋”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评价方式。那么在小学阶段为每一个孩子建立一个专门的阅读档案袋,等到六年级做阶段性回顾,既是对六年阅读成果的一个纵向评价,也能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阅读状况,有效衔接未来的阅读。
        (四)培养素养过硬的评价主体
        明晰了整本书阅读评价的目的,设置了清晰适用的评价目标,构建了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开发了多样的评价策略,还要对执行整本书阅读评价的主体做反思。对评价主体的反思,关乎对评价目标的认知,对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的处置。目前小学的整本书阅读评价主体,多以教师为核心,低学段家长参与评价,主要是成人掌握着评价结果的话语权,而缺少自身、同伴的声音,学生多从老师、家长的角度来发现整本书阅读过程的问题。其实整本书阅读评价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家长、同伴等都可以成为评价者,学生借助不同评价者的判断,从不同角度发现自身问题,寻找合理的改进途径。建立以学生为主,教师、家长、同伴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整本书阅读评价,同时使得每个参与评价的主体具备过硬的评价素养,从而促进评价的精进。
        结论
        小学阶段整本书阅读是基础教育整本书阅读的关键起点,与高中整本书阅读一脉相承。破解小学整本书阅读评价的难题,需要以系统、全面的眼光来关照目前小学整本书阅读评价的现状、直面小学整本书阅读评价的挑战,深入反思评价的目的、评价的内容、评价的方式及评价的主体。以落实核心素养为最终指向,通过自评内省的方式让参与整本书阅读评价的主体训练自己的元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
        [1]苟天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1(13):61-62.
        [2]宋艳.探究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4):71-72.
        [3]王亚琴.优化阅读教学,提升阅读效应[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02):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