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4期(下)   作者:梁兆婷
[导读] 语文在所有的学科中都是处于工具性的地位,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基础
        梁兆婷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平凤镇初级中学,广东 肇庆526532)
        
        摘要:语文在所有的学科中都是处于工具性的地位,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科目的基础。在初中阶段,我们必须要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在以语文课堂为平台的基础上,通过多样化的方法来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的水平和效率,这也是当前我们教学过程中所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也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能力;教学;方法
        
        引言: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以及语文地位的不断提高,阅读理解的在语文试卷分数比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也就说明了课程的培养目标已经给我们规定了教学的大方向。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需要通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层次理解,来提高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人文情感体验能力,这样不仅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出路,也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起到了巨大的帮助。
        一、阅读教学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使用多种教育模式不仅会增加学习的动力,而且也会促使他们积极的参与,因此这样学习的语文知识是很有趣的。确保语文不是一个枯燥的话题,而是融入生活,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的内涵。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来让每一名学生都感受到语文的人文情感,这样能够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由此可见,阅读教学不仅是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更能够为他们今后人生的成长提供帮助。
        二、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文本理解不透
        在讲授新课之前,学生须在自主阅读思考的基础上,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如《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先生崇高精神的一篇文章,但由于学生不了解上个世纪中期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及内涵意蕴,学生读来觉得古板艰涩,无法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更难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2)以师讲代替生“思”
        课堂之上,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满堂灌”仍是大多数教师改变不了的问题,教师占堂了,学生只是浅层阅读,何来思考理解的时间,更不要谈创新意识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三、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方法
        (1)师生共同转变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让学生自己看书预习,注重教师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 “经历” “体会”“感受”,而使教学失去了弹性。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训练作出较高要求,作为教师要立足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三个纬度进行教学设计。学生也要摒弃“老师让我读就读”“读完就算”的观点,要主动阅读、多读、乐读、善读,读完课内的,还要读课外名著,增加阅读量,丰富阅历,增长见识。
        (2)心存兴趣,了解背景
        预习是学习课文的重要环节。教学生学会自行查阅资料,了解文本写作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作者的个人经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了解文本内容,便于学生较好地把握文本的中心思想。如童话《皇帝的新装》,教者与学生共同查阅材料以及观看视频资料,了解当时丹麦的社会环境封建阶级的穷奢极欲和丹麦人民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

这样读起来学生就对童话王国产生了巨大的兴趣,降低了阅读的难度,节约了阅读时间,更能深入理解批判文中人性弱点和统治阶级的权利意识。
        (3)关注细节,深入学习
        心理描写往往是给文章增添色彩的地方,这就需要学生反复的读,以弄清楚心理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并且要看一看为什么要用这一段心理描写。在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中“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家人要将我送到书塾里去,也许…也许…”这里是作者内心的一个猜测,至于为什么家人要将他送到书院里去读书,作者也不得而知,所以才有了这样的猜测,这在猜测,实际上是展现了一个孩子内心的心理特征:对百草园的不舍、依恋和对三味书屋的恐惧。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这些内容加以重视,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当理解了文章的主要思想之后,有必要仔细阅读,确定作者关注的部分,理解作者的思想和他在写作中的角色。例如,老师可以找到一些具有某些元素的文本,在教学《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回忆魏巍的《再见亲人》这篇课文,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的水平,又做到了拓展阅读,增加了学生的阅读积累量,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理解作者情感表达的延续性。
        (4) 开发多样化的初中语言教学内容
        为了在初中教育中,学习好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学生首先必须学会理解文章中包含的思想和感受,从文章写作是时代背景、作者的境遇等,这样才能合理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可以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例如在交流、写作等方面,以发展思想、培养情感和想象力。因此,语文教师在准备课堂课程内容时,必须要有一定的操作性,在高阶思维发展下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文章。这样的过程强化了学生对文章的印象与情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其内容。例如:在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针对某一天作品,就是可以将其中的某一段文字,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作者情感的表达形式。
        (5)通过名著阅读来带动课堂常规教学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想尽可能讲透教材,完成好初定的教学任务,但是名著阅读并不与课堂常规教学产生矛盾,我们可以将其穿插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便于学生的理解。例如,我们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候,就可以讲一下他笔下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来体会作者在遣词造句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艺术笔法。背影通过真挚情感的流露,来展现出作者对父爱的歌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作者写了夜幕下的秦淮河,借月亮来排解自己内心怅惘之情。这种对比教学可以收到双重效果,学生既对课内文章有了很好的掌握,也了解了课外的文章,增加了认识。我们可以将拓展的名著阅读作为课堂上的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也可以作为学生课后的拓展训练,巩固课堂教学,在对名著阅读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拘于形式但求效果。
        结束语: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越来越重视人才及其需求。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初中语文应强调对学生的多样化培训,提高他们的反思、创新和融合能力。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语文对于中国人来说是自己的母语,语文课改以后课程的内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变大了,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用多样化教学形式来保障课堂学习,时时刻刻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让他们体会到课堂学习的乐趣,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体会都文章深处的人文情感,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时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青峰,宋广哲,贾旭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体会[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初中教师教育教学管理版),2017,16(09):21~22.
        [2]刘大奎,董树亮,徐学武、以图为媒:从模仿到创作例谈思维导图在初中语文写作训练中的应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版)2017(15):233-234.
        [3]贾广平,李黎明,张贺龙.巧用导图阅读花开——思维导图在初中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中初中语文教师教育专版)2018(10):130-13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