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4期(下)   作者:叶伟东
[导读] 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产物
        叶伟东
        浙江省杭州市建德乾潭初级中学 浙江省 杭州市 311602
        摘要:每一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产物。唐代的诗,宋代的词,明清的小说,还有现代的诗歌,都是十分的具有时代的代表意义的。在现代的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阅读,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其受到文学的熏染,得到灵魂的升华。在学习古典文学的时候,也要适当的了解近现代的文学,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就曾经说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审美
        一、审美教育的意义
        在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娱乐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人们却变得浮躁起来,很难静下心来看一本好书。就算是偶尔闲下来的阅读,也是打开手机游览两篇快餐式的文章,这种碎片式的阅读,是不能对文学的积累有任何的好处的。这样碎片化阅读的形式,只能短暂的存在人们的脑海中,很快就会忘记。而且这种快餐式的文学,都是类型生产加工一样的快速产出的,几乎是没有任何的价值的。阅读这样的快餐文学对文学的积累是无用的。如果真的要进行一定的文章赏析,是一定要去阅读真正意义上的巨著,只有那样有价值的文章,才可以增加我们的文学素养。让我们体会到文字的美感。
        现代社会的快生活节奏,使很多人丧失了发现美的眼睛,每天枯燥的学习生活之后,人都仿佛变成了只会听指令行动的机器,只会机械的去完成这些任务,这种失去了思想的生活方式何谈幸福呢。甚至慢慢失去的还有我们对外界情感的感知,再进一步甚至是逐步的损耗到理智,进而连道德心都失了。这都是由于长期精神的高度麻痹和紧绷导致的。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之余,完全可以放松下来静静的去读一本书,把自己的思想放空,静静的去体会书中的美好,感受字里行间的灵动曼妙。
        二、古代写景诗的特点
        古代的诗,描写的时候总是离不开景的,古体诗的特点就是,融情于景用情景交融的形式来写的。那个时候的诗是一种美的载体,是非常严谨而纯粹的美好的一种存在。很多时候诗人看似是在说着自己的所见所感,却能让人一下子体会到他当时的那种荒凉的心境,仿佛那个失意的人不光是作者,还有着与其隔着隔了千年的我们。比如,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作者写到,“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唇焦口燥呼不得。”作者精湛的手法表达出了他在面对那样的困境的时候内心的那种无奈和焦急,表面上仿佛是对现状的苦恼,可是深刻的去读后,却能明白在作者的心里,和天下兴亡与众生的疾苦相比这些都是算不了什么的。
        与此同时,古代诗往往是十分的精华浓缩的,像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就会发现,一篇寥寥几十字的文言文在被翻译成现代文的时候就会变成数百字之多,这也是古代诗集的特点之一。在鉴赏的过程中,要充分的掌握景物鉴赏的手法,进行细微的变化的赏析,特别要关注其人文背景,领会其自然形象的深刻意义。思考诗中营造的怎样的意境,在脑海中解剖作者的思想,概括意境,临摹诗歌图画。
        三、现代写景诗的特点
        在《再别康桥》,作者写道“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整体给人一种清新隽永的感觉。现代诗的开始是离不开胡适先生的,虽然胡适先生并不是以现代诗歌的创作而闻名于世的,但是其倡导白话文运动,为现代诗打下了良好的开端。
        确实,现代诗的一个特点便是简洁明了,叫人一下子就能明白其中的意思,这是古体诗所不能企及的。我觉得文学不应该是少数人的文学,应该是可以被大众所接受并且了解的。现代诗大多是直接反应了生活的现实情况的,一般都是采取的白描的手法,平铺直叙,简单明了,也是极富表现力的,同时以其准确且精练的表达手法向我们展示了另一种和谐的艺术美。
        古代的诗,固然是可以凭借着很少的笔墨详细的表达出其意思,但是,在那个年代,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有受教育的机会的,读书的毕竟是少数人,不像现代社会这样每个人都接受接受九年的义务教育,那些之乎者也的文章也不是每个人够可以看的懂的,所以古体诗也是有着一定的缺点的。


        四、现代诗的开端
        我国在民国的时候,就已经开展了白话文运动,这场白话文运动主要是由胡适先生倡导的,在那个时候也是有一些守旧派的人不同意进行白话文改良的,觉得文言文更加的精简,能用更少的笔墨来写出所要表达的意思。这个时候胡适先生向所有反对的人出了一道题,当时的政府聘请他去当官,胡适先生不想去,让大家用最少的字来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同时还要客气。当时字数最少的人总了12个字“才疏学浅,空难胜任,不堪从命。”这个时候胡适先生说,要是用白话文五个字局够了“干不了,谢谢。”干不了就已经表达了才疏学勤和空难胜任,谢谢也表达了对对方的客气的态度。胡适先生用这样幽默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了,白话文也是可以十分的精简的。正是许多像胡适先生这样的先驱者,带动了白话文的开启,才为以后的现代白话体诗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不光是现代,古代的时候也有人有过这样超前的思想,这个人就是白居易,他就曾写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样简洁明了的诗,当时就连田间耕地的农民都可以理解诗中的意思,也是十分难得。
        五、如何在教学中领略诗歌的美
        在阅读中领略诗歌的美好,感悟诗中的韵律和情感,感受那起承转合处的合辙押韵,领略那平仄之间的起伏。分析诗里的语言,进行自我的思考,感受那鲜活灵动的文字,揣摩诗中的主旨和所表达的意思,开展新时代教育的审美艺术章程,去获得发人深省的艺术感知。
        (一)审美感知能力
        对美有一个基础的感知才能去体会到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厚的内在情感,一篇好的文章往往是引人入胜的,使人一读便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作为教师,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去对艺术进行探索,让其感受到诗中所充斥的美好的因素。已达到让其“耳目一新”的感觉,生活中总是不缺少美的,缺少的只有发现美的眼睛,作为教师,就应该去引导学生来进行这种探索和发现。同时也可以根据一些图画和视频等让其更加具体的去感受到诗歌中所蕴含的美。
        (二)审美体验感知
        就比如《千里江山图》中一改往日的以墨色来画山水的方式,反而以青蓝入画,青金石为蓝、群青为绿、砗磲为白、珊瑚为红,勾勒临摹五次,画出了这幅栩栩如生的图画。当我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首诗的时候,脑海中总是不自觉的会想到这幅《千里江山图》,在教学中同样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方法。
        (三)审美理解领悟
        在对审美的理解感悟中,是需要学生具有自己的思想感悟和体会的,这是需要其长期大量的接触和阅读才能实现的,同时对文化素养层面也是有着一定的要求的,需要对各类的艺术表现形式有一个具体的分析。需要用心灵去认真的体会这种艺术形式的美好,是一种精神层面的范畴。教师要去引导性的教学,让其感受到诗中所蕴含的豪迈与壮阔,体会诗外面的深意,体会到诗中真正的美。诗总是有着未尽之音的,那种无尽之感,作者总是不喜欢直接的说出来的,平铺直续的方法也未免会显得普通,那种朦胧的写法反而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那种欲说还休的感觉也都带着另类的美感的。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在对学生的教学中不光要教会他们知识也要教会他们如何去感悟人生的真谛和美好的。
        结束语
        在现代语文的教学中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拥有感知美的能力,使其主动的去进行学习,在学习中具有主动性,激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创作的热情。在学习生活中,逐步的成长为具有健全人格的能够独立思考的个体。同样的,这也是一个可以陶冶自己情操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拥有乐观豁达的性格。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诗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
        [2]朱光潜.谈美书简.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