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纠错习惯的养成对策探究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4期(下)   作者:梁恩群
[导读] 小学数学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梁恩群
        广西崇左市江州区新和镇第二小学 532202
        摘要:小学数学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数学知识的抽象难懂也让不少学生叫苦不迭,学习时、解题时犯错更是家常便饭。对于教师来说,应该认识到错误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抓好学生的错误,引导他们养成好的解题习惯。本文分析了学生犯错的主要原因,然后总结了培养纠错习惯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教学;纠错习惯
        引言: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偏弱,在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时,往往会因为粗心大意或者掌握知识不牢固而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而不少教师虽然要求学生大量练习,但是却没有引导学生养成纠错习惯,导致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很差。
        一、导致学生犯错的几个主要原因
        (一)没有打好数学知识基础
        有的学生认知能力较弱,对于一些知识点理解得不够全面和深入,这就导致他们很难打好知识基础,在解题时往往对应用哪些知识点、何种解题方法感到疑惑,解题过程和答案自然就容易出现偏差和错误,这个原因在学生群体中最为常见[1]。
        (二)对待数学态度不端正
        相对于其它学科,数学的难度稍大,外加不少教师仍然采取讲解概念定理和题海战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而学生本身也没有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就逐渐对数学产生了厌倦心态,在解题时就不认真对待,错误率自然就变得很高。
        (三)缺乏灵活的解题思维
        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学好数学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灵活思维以及举一反三的能力,能够仔细剖析题目条件并发掘解决问题的信息,才能既好又快地解决数学问题。但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不足,数学思维也处于成长阶段,在做一些形式、内容比较灵活的题目时,学过的数学知识就捉襟见肘了。对于教师来说,通过加强思维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这一现状,这需要得到教师的重视。
        (四)模板化思维的影响
        传统教学模式会对学生的解题习惯产生很大影响,不少学生都认为解题就是套用教师讲授过的方法,也就是模板化的解题方法。实际上,现在的数学问题越来越灵活,思维定势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几乎没有帮助,也会影响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效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纠正这一点。


        二、数学教学中培养纠错习惯的措施
        (一)提高学生数学纠错的主动性
        对于自律能力并不强的小学生来说,在日常练习以及考试中虽然积攒了不少错题,但是如果教师或者家长不督促他们,很少有学生会去订正和回顾错题[2]。实际上,不少学生都有一个错误观念,那就是花时间回顾错题还不如多做几道新题。一是因为他们抵触自己曾经犯的错误,二是因为他们觉得错题没有什么价值,因此主动性就不强,而教师就需要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这种主动性。比如有一位教师在三年级升四年级的假期,为学生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业:让学生将三年级下册做错的题目整理30道并记录在错题本上。开学后,教师将学生整理的错题收集起来,并分析错误率最高的题目、比较不常见的错题等,结合这些题目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编写一份测试卷,并在四年级刚开学的时候让学生当堂完成这份试卷。在这次测试中,有的学生肯定会取得好成绩,也肯定会有学生成绩较差。教师表扬进步的学生并鼓励成绩较差的学生,并给他们讲清纠错的重要作用,因为身边就有学生通过认真对待纠错而逆袭的案例,通过这种教育,学生就会更加主动地纠错了。
        (二)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不强,往往导致一些难以预期的错误,比如在简单的知识点上犯错,又或是错过的知识点却一错再错,这就要求教师在强化思维能力这一方面下功夫。思维能力不强最常见的就是解应用题速度慢、错误率高,虽然学生基本都能掌握基础知识,但是在应用时却总感觉无从下手,审题时容易出现遗漏,做题时方向不对,最终得出了错误答案。对此,教师应该分析学生经常犯错的地方,将知识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不断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在四年级上册《除法》这一章的教学中,此章节中有关于带余数除法的知识点,不少学生都觉得学起来难度较大。对此,教师不妨使用实物来演示,给同桌两人发放11个物品,每次每人发2个,发放5次后发现不能做到每个人得到相同数量的物品,剩下1个无法发放。通过这样的例子,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余数的概念,数学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强化,可以有效提升做题正确率。
        (三)认真分析提高纠错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错题的重要作用,鼓励他们收集并分析错题,不断提高自己的纠错能力,丰富解题经验[3]。比如在《分数加减法》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给学生纠正了常见错误:对分母进行最小公约时忘了把分子做相同的处理。教师让学生自己分析几道错题,然后给出几道例题,学生们很快就能得到正确答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提高纠错能力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利用好错题资源,通过提高分析纠错能力、强化数学思维以及提高纠错主动性等途径,切实培养好学生的纠错习惯。
        参考文献
        [1]周新杰. 浅谈小学生数学自主纠错能力的培养[J]. 教育, 2019(19).
        [2]邵毓.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纠错习惯的养成策略[J]. 新课程导学, 2020, 000(015):74.
        [3]陈冲石. 有效利用小学数学错题资源的措施分析[J]. 女报:家庭素质教育, 2020(4):0048-00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