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化学学科素养的高考工艺流程题解题方法

发表时间:2021/5/20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2月第4期(下)   作者:刘江
[导读]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化学工艺流程题与现实生产联系十分紧密
        刘江
        蓝田县玉山中学,陕西省西安市,710500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化学工艺流程题与现实生产联系十分紧密,注重考察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历年高考化学试题中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学生具有较强化学思维和解题能力的同时,还需要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基于此,本文以近年来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为例,对解题方法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希望为更多高中化学教师优化工艺流程题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化学学科素养;高中化学;工艺流程题
前言:
        高中化学工艺流程题主要围绕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原理、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等进行命题,通过实际生产案例,将高中化学知识融入其中,并通过严密的逻辑性设置问题。近年来,高中化学工艺流程题占分比例较大,综合性和考察范围较广,让很多学生闻声色变。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应对历年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题型进行课堂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能够快速解题,增加学生解工艺流程题信心,以提升学生的高考成绩。
一、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型的特点
        基于化学学科素养的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重点在于检验学生对化学反应原理的掌握,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具有综合性强、涉及范围广、知识关联性强等特点。目前,高中化学工艺流程题已成为高考必考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对化学元素、化合物、物质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实践操作常规等知识,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正确的解题技巧与方法,才能顺利解题。
二、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的解题方法
(一)首尾分析法
        在高中化学工艺流程题解题中,首尾分析法是从生产原料和产品关系入手,以共同元素关系为依据,对工艺流程中间步骤和化学反应进行分析。工艺流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获得最终产品。所以运用首尾分析法解工艺流程题时,需要将解题重点放在提取物质和化学反应上,根据题目中的已知信息,以最大限度获得产品为解题依据,补全中间步骤和化学反应[1]。
        例如,以2018年全国Ⅱ卷,闪锌矿为原料制备金属锌的流程为例,原题中给出的信息是闪锌矿(ZnS)含有SiO2和少量FeS、CdS、PbS杂质,流程图如下:

        此题运用首尾分析法解题,需抓住闪锌矿生产工艺的主要目的是避免Zn流失,最后得到纯净的锌。所以中间步骤产生的气体和滤渣1、2、3是不含锌元素的,这样思路就清晰可见了。分析过程可以是这样:首先,焙烧过程都是高温与氧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由此可写出四个反应条件都是高温的化学方程式:2ZnS+3O2=2ZnO+2SO2、4FeS+7O2=2Fe2O3+4SO2、2PbS+3O2=2PbO+2SO2、2CdS+3O2=2CdO=2SO2,产生的气体都是SO2;然后,加入稀硫酸进行溶浸是把固体物质溶解和除杂,其目的是除去Zn2+以外的其他金属离子,如Fe2+、Fe3+、Cd2+、滤渣1是PbS与稀硫酸反应生成PbSO4和焙烧未反应而剩余的SiO2;其次,氧化除杂工艺,加入O2和ZnO后,O2会使Fe2+转化成Fe3+,ZnO会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导致pH值的变化,致使Fe3+转化成Fe(OH)3,存在于滤渣2中;随后,还原除杂加入锌粉,Zn会和Cd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d,存在与滤渣3中;最后,在电解过程中,溶液中Zn2+在阴极得电子生成单质锌,溶液中锌离子溶度会降低,此时可以将剩余溶液投入到溶浸工艺环节,避免资源浪费,正好切合原题中返回工序继续使用。
(二)逆向思维法
        逆向思维法是指在解题过程中,将正向思维解题的思路用反向思维进行推导。在高考化学工艺流程题解题中运用逆向思维法时,可以借助试题中的已知信息和结果,反方向进行推导和求解,从而达到事倍功半的目的[2]。运用逆向思维法解题需要找准问题切入点,要从多角度对已知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尤其是对原材料信息甚少或结构复杂,但工艺流程中间步骤较为清晰的题型。
        例如,以2017年全国Ⅱ卷,高锰酸钾法测定水泥熟料钙含量的流程为例,原题中给出的信息是水泥熟料主要成分为CaO、SiO2,并含有一定量的铁、铝和镁等金属的氧化物。流程图如下:

        如果按照正常解题思路从前往后推算,势必会掺杂铁的三种氧化物,这样会让解题思路混乱,增加干扰因素,加大解题难度。而此时,运用逆向思维法,就可以不用考虑水泥物质成分,从草酸钙加入硫酸与高锰酸钾发生化学反应为切入点,分析工艺流程就会变得极为简单。再由滤液加入草酸铵溶液((NH4)2C2O4)可以生成草酸钙(CaC2O4),由此可知,说明经过氨水(NH3·H2O)在Ph4~5加热工艺这一步骤后,生成的滤液中已经没有其他金属离子,也就说明滤液中的Fe3+、AL3+水解成Fe(OH)3、AL(OH)3沉淀,也就是沉淀B。水泥中SiO2不溶于盐酸和硝酸(HNO3),所以沉淀A主要成为是SiO2,加入硝酸(HNO3)的目的是利用其氧化性,将Fe2+氧化成Fe3+。经过这样逆向思维分析,我们就不用弄清工艺流程链中是如何反应的,只需把需要的元素找出来,这样就可以化繁为简轻松解题了。
总结:
        总之,基于高中化学学科素养的高考工艺流程题,重点是考察学生对化学元素、化合物、物质结构、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等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除了需要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和较强的化学思维解题外,还需要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这样才能更加高效、顺利的解答工艺流程题。
参考文献:
        [1]孙忠元.新高考背景下化学工艺流程题的突破探究[J].成才之路,2020(18):84-85.
        [2]张鹏程.高考化学化工流程题的解题策略[J].学周刊,2019(2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