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实践浅谈

发表时间:2021/5/21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4月   作者:毕洪珍
[导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阳信县洋湖乡中心小学  毕洪珍   251812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这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正所谓“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然而,笔者在调查中发现,课外阅读往往为学校、教师、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弱化、忽视了,其结果是导致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两大硬伤:对语文课程产生厌烦情绪,写作材料贫乏、语言表达苦涩。
       “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现在有一种现象,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家长和学校都把学生束缚在教材中,不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孰不知,这就切断了学生了解生活和社会的一条重要通道,也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刘国正先生的这段话十分清楚地阐明了轻视课外阅读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张志公先生也指出:“语文这个工具,要掌握得好,运用得好,首先必须手中握有丰富的材料,贫乏是语文能力的致命伤”。产生这种结果正是弱化课外阅读所付出的最惨重的代价。
        为此,笔者认为,要治愈语文的这一致命伤,唯一的药方就是走进课外阅读。
        一、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也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当作礼物来接受。”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儿童的阅读期待,激活他们的已有经验,及时满足他们的表现冲动,因势利导,让他们尽情地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表露、沟通、碰撞,从而体验到语言的张力、阅读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这精辟的论述无不说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心理学也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先决条件,是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强烈而稳定的兴趣,他就会自觉地去克服重重困难,排除种种干扰。为此,当学生对某一事物有兴趣时就会持续、专心致志地钻研它、认识它,这样一来学习效果就提高了。
        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每个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问题是绝大部分的初中学生只是把课外阅读当作是一种消遣调剂,而有一部分的教师、家长把课外阅读看作是提高考分的一种手段,“为得高分而读”,这样的阅读就难以发挥书本应有的作用,体现出阅读的力量。相反,有时还可能对学生形成负面引导,会让学生养成功利性阅读。这种阅读就成了一种有害的阅读。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这是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关键。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高阅读质量呢?笔者认为著名学者胡适的论述对于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具有借鉴作用。


他说,读书要有效果就要做到“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我们知道,课外阅读本身具有一种自我生成的内在机制,做到胡适先生所说的“四到”,那么课外阅读的效果就显而易见了。效果有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信心就有了,越有兴趣和信心,那么阅读的效果也就越好。如此一来便形成了课外阅读的良好循环。
        四、教给学生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科学的阅读方法可以控制和调节学生主体的注意力和信息加工过程,从而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
        第一,将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重视以点辐射,把把联系课文的课外拓展阅读作为一个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和技能巩固扩展点。”然而,课外阅读的指导关键在于课内学习所得的方法的正确迁移,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各种阅读方法如精读、泛读、速读、浏览等在课外阅读中得以运用,另外将课内阅读的内容向课外阅读延伸。这样一方面会使学生在阅读的量上有一个大的突破,另一方面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内阅读学习的理解深度和广度。
        第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好读书笔记。心记不如笔记,阅读时可以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将读过的名言妙语和自己的感悟摘抄在笔记本上,这样既有利于巩固印象,也有利于反思回顾。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将自己的点滴之思写下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理解顿悟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外阅读笔记还可以成为学生日后写作的材料与借鉴。
        第三,采用反思、探究性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为此在实践中,要让学生在认真阅读作品,收集有关的资料,并在整理、归纳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阅读心得体会,实现对文本的思考、探究。这样的课外阅读,不仅提高了阅读行为的层次,扩大了课外阅读的范畴,同时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也得到了培养。
“日积月累,方能生悟。”学生读的书多了,就会掌握发展、运用书面语言,就会积累丰富的语汇,就会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也就是说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学生习作时便有话可写、有感而发,习作就不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写作的源泉就会源源不断。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当语言积累达到一定的量时,就能文思如涌、妙笔生花。学生一旦把读书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好读书、读好书,那么无论在阅读能力上、语文素养上还是在学习潜能上,都会给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惊喜,这样的话,语文的两大硬伤也就得到“标本兼治”的痊愈了。
        教学路上只有不负芳华,方得始终:用激情增加我们教师职业的“热度”,不断学习增加教师职业的“广度”,深入实践增加教师职业的“厚度”,深入反思让我们的教师职业有了“深度”,深入研究增加了我们教师职业的“高度”,学会合作使我们教师职业有了“力度”,不懈奋斗延长了我们教师职业的“长度”,与君共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