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书法学习过程中的读帖与临摹

发表时间:2021/5/21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4月   作者:郭仕泓
[导读] 分析书法学习过程中的读帖方法,提高书法临摹的效率。

成都天府新区华阳小学  四川省成都市  郭仕泓  610213

【摘要】
目的:分析书法学习过程中的读帖方法,提高书法临摹的效率。
方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析书法教学中读帖和临摹的现状,从书写的技术层面和心理状态着手解决读帖和临摹的实际问题。
结论:读帖和临摹是学习书法最为重要的方法,是提高学生书法学习效率,强化书法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读帖  临摹  分析 
        正文:
        一、读帖和临摹的学习过程分析
        学习书法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读帖和临摹,通过读帖和临摹,可以了解和体会古人用笔用墨的技巧,体会古人结字的特点以及对行气、章法的处理,以形取神,体悟古人由技法所达到的一种精神表达,潜移默化,引发出自我的认知,用之于创作,成就有个性有新意之作品。书法的学习不外乎这样一个过程,所以,这第一步很关键,开步不好就容易走弯路,若一旦形成习气,再要改正就非常困难。我认为过程是这样的:(下笔处)对象--看(观察)--体验--心理传递--手部反映--落实纸面。然后,对照--纠错--再次心理体验--加强记忆(收笔)。最后,再一次重复临摹练习,反复练习下去。这是一个无数次的"尝试--修正"的过程,任何的临摹都不能百分之百等同于原帖,只能说是尽量接近原帖,一步步接近原帖。
        书法临摹的意义是通过准确重复古人的书写而达到与古人接近的书写状态及心理状态,临帖入古深浅就看这了。因此,这么看的话,字形的逼真非常重要,是一个必要的环节。没有逼真的笔触模仿是根本无法体验古人的书写情境和心理状态,就是不能入古。所谓的复印机式的临摹我也认为很有必要,起码是检验书写者的能力的一个标准。
        二、读帖和临摹的常见问题
        读帖是书法学习的最为重要手段,与临摹相辅相成。古人云:“皆须是古人名笔,置之几案,悬之座右,朝夕谛视,思其用笔之理,然后可以摹临。”(宋姜夔《续书谱》)其实,古人将所要说的、想表达的蕴藏在他的书法作品中了,就看我们后来的学习者是否能读懂了。那么如何去读?读什么?是首先要弄清楚的。杨雄说:“书为心画。”虽然他说的书并不一定指书法,但这句话却能体现书法艺术的基本特性,要用心去感悟。书法讲究神韵和气息,但是任何的神韵和气息都依附于物质基础--形。不存在神似而形不像的临摹,但存在形即使不似而神不错的临摹作品。分析来看,不同效果的神都对应不同的形。通常认为的"神似而形不似"只是读者的一种误度,一种心理认同。形不是指表面的,书法作品的“形”应该有肉、筋、血等,这样神也随之而生。在临摹中一般使用"形-神"是一种模糊的大方向,是中国人思维方式决定的对书法一种描述。



        现代有些书法学习者善于夸大某些感觉,以为那就是现代精神,并崇拜它,搞一些艺术的另类,也确实是反映了所处时代的精神,但这种现代精神的意义和价值能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还大有问题。人类是渺小的,真正值得尊敬的艺术价值也许不多,而这种价值很可能不存在现在或将来,也许就存在于以前。所以,某种意义说,我们遵循古法是一种传统书法的回归。
        历史上一个书法大家的成长起点应该是日常书写,而中间是日常书写的技术积累,最终是日常书写达到艺术性的高境界,就是历代书法大家所达到的水准。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才能达到那种水准?临摹大概是现在书法活动中解决此问题的最有效方法。那怎样的临摹方式才能最有效呢?很多大学的书法专业已形成一套有效的训练方法,但任何事物一旦发展为一种模式,也会渐渐暴露出不好的倾向。而有时候给人一种感觉是,用那种流水线一样的教学模式,是不是在培养越来越多的写字匠人。
        书法学习中临摹的话就看你临什么,结合性情选择,笼统的说,青少年时期比速度,越快越好,好像只有快才能写得漂亮,标准是在最短的时间完成最难的动作,随着学习年岁的增长,就比谁能写得沉稳下去。我怀疑少年时不会快写而老了能慢写好的人,也怀疑老了还在拼命快写的人会写的好。关于临摹的逼真问题。一般的形似要求是没人怀疑的。由于人们习惯于用"继承=创新"、"古-今"、古人--自我"等二元论思考问题,对逼真的程度可能会时刻反思。到底如何算临摹得像,怎样的度才算标准呢?答案每人会不同。比如有些书法家的临摹,其本人已认为作品很有古人神韵,但是也可能被认为没有自己的风格和意识。
        三、书法临摹的心境和状态问题
        读帖对书法学习是极为重要的,其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都是相当大的,需要一个长时间持续的过程。具有独特的思考和感知方式的书法家,他在入古这条路上比别人走得更彻底,这不仅仅指他的书法,而是他的整个人的心境和状态,这从他有意识得排斥某些现代化的东西的行为中可以看出。敢毅然决绝地把自我的火种掐灭,置之死地而后生。入古在他那里已成为自律的事情。这些常人眼里最简单,基础的、一般性的问题在他看来是严重的问题、根本的问题,而他能把这些问题一直深化下去。临摹法帖有的时候会觉得既枯燥又乏味,所以贵在持之以恒,去细细品味其内在意蕴。在这方面,古代书法家已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书法临摹的效果决定于读帖的认识,决定于对字帖笔法理解、结字认识等方面。心理体验中有个心理筛选问题,人们面对字帖,总是注意到某些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总是看到或选择其乐于接受的东西,视觉的发现要经过心理的过滤,这就是筛选。任何人都会存在心理筛选问题,因此任何人在临摹时都会有自身的局限。好的临摹应该克服因心理筛选而忽略的信息,临摹中"视而不见"的情况太多了。针对被忽略的信息要经过感觉系统的反复检验修正,即培养"修正的眼睛"。很多人临的不像,不会观察字帖,甚至临写得一塌糊涂还自鸣得意,所以临写过程中观察力的培养也显得尤为重要。  
        书法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使如历史上的一些大书家也不可能一下子领悟古人书法的妙处,更何况是我们呢?所以,我们要虚心学习,持之以恒,用心去体会,用手去实践,这样才能与古人对话,领悟其中的奥妙,从而为己所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