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矫正小学生偷窃行为的策略浅探

发表时间:2021/5/21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4月   作者:樊望梅
[导读] 在处理班级事务中,每年不可避免的情况之一,是学生的偷窃行为。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处理好小学生的盗窃问题,以免伤害学生,又彻底根除他们的错误行为呢?

义乌市苏溪镇第四小学    樊望梅

【摘要】在处理班级事务中,每年不可避免的情况之一,是学生的偷窃行为。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处理好小学生的盗窃问题,以免伤害学生,又彻底根除他们的错误行为呢?笔者认为,我们有必要对孩子的心理有更深刻的认识,分析他们偷窃的心理状态,并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辅导教育。
【关键字】小学生;偷窃行为;矫正辅导
        一、追本溯源寻原因
        小学生偷窃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可能来自社会、家庭、自身等多方面,但心理因素是主要原因。
        (一)占有心理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仍然不够完善,一旦他们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据为己有。分析原因主要跟孩子的早期教养有关。这类孩子在幼年时没有形成自我意识,缺乏对“东西所有权”的理解,常常把看到的喜欢的东西随意拿走,如果做父母的这个时候没有发现没有或者大人发现了却不重视,不加以纠正,任其发展,孩子就会存在侥幸心理,继续“拿”下去。
         【案例一】
        班上有一个学生佑佑,有一天中午,有个学生放在课桌里的钙奶丢了,我想着让孩子们自己站出来承认,于是,想了个办法,让大家都闭上眼,如果是谁做的,就自己偷偷把东西放回去。结果,并没有人站起来。下课了,有学生走过来悄悄告诉我,他看到大课间结束后佑佑在丢东西的同学课桌前走来走去。我心下疑虑,决定把他叫过来旁敲侧击地问,最终,小家伙败下阵来,承认了是自己拿的,钙奶并没有喝掉,而是放在了书包里。至于偷偷拿走的原因,是因为瓶子上有小熊维尼,那是他最爱的动画片了,他喜欢上面的图案,实在忍不住就拿走了,本来打算放学了就偷偷拿回家的。
        (二)妒忌心理
        学生理性思维水平不高,他们无法正确理解自我评价及对其他同学的认知,当认为不公平时,就会错误的产生妒忌心理,采取不恰当的方式来寻求心理平衡。如有一阵班长小楼的东西经常丢失,后来经过调查发现,是班里两个平时表现比较好的女同学干的,这两个女生由于对小楼被委以重任心生嫉妒,便用偷窃她的东西来给她制造一些麻烦,以满足她们的心理安慰。
        (三)不满心理
        儿童对情绪的理解和评价水平不高,当他们对自己所处的境遇不满时,就可能会通过不正确的方式来宣泄,如通过偷他人的东西来发泄不满。
        (四)炫耀心理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不稳定,他们经常以为自我的价值是通过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来彰显的,想要向别人炫耀自己的东西来体现个人价值。
         【案例二】
        上学期,正是大冬天的时候,有一次,学校对面的小卖部店老板来投诉,说是我们学校有学生到他店里偷了东西,不是一次两次,很多次了,忍无可忍,我们老师听了都大为吃惊,多么希望这样的孩子不出现在自己班啊,可谁知,通过监控竟看到是我班上的一个女学生。在找她谈话前,我先向坐在她座位旁的同学询问,最近有没有谁突然多了很多印章?果然,她旁边的同学都说:“最近小涵每天都拿出很多印章出来,盖了好几本书,有些同学觉得她家里肯定给她很多零花钱呢。



        二、因材施教来矫正
         (一)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我们发现许多小学生在偷走别人的东西时并没有意识到盗窃的严重性,但后来从身边同学背后的议论和老师的批评中,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与此同时,这些孩子的心理是不成熟、不完整的,他们更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尊重,并保护他们的自尊。因此,教师在处理时必须注重方式和方法,从保护儿童的角度避免使他们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
        1.注重教育的方式。在教育时,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心理动态,营造对话与沟通的平台,而不是以简单的批评、打骂、羞辱、吓唬等简单粗暴的措施,让学生从心理上产生抵触和背离情绪。当然,更不能用“贼”、“小偷”等绰号来歧视他们。我们要争取让学生走近老师,并在心理上接受老师的教导,使之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自己的做法。
        2.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小学生犹如一张白纸。其实这些犯错的孩子比没有犯错的孩子更加看重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并希望保留他们的自尊心。因此,教师要善于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要让他们认为自己和其他人一样,虽然犯了一点错误,但是认识到错误并愿意改正,依然是很棒的孩子!
        3.获得孩子的信任。学生很需要有一个人能够成为“自己人”,特别是想要得到老师的信任。当他们犯错误时,我们首先应该想办法让他们说服并接受改正过的自己;二是老师可以和学生约定帮她保守秘密,使学生学会感恩;三是要从行动和心理上让学生信任。
        (二)对症下药,加强心理辅导
        大多数学生的偷窃行为都是由认识缺陷引起的,他们需要一些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首先,所有学生都可以进行一些预防性的团体心理辅导,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价他人,在活动中教给他们合理的情绪宣泄和健康的交友方式。其次,对于个别有认识偏差的学生,应该使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个别心理咨询。倾听、询问、鼓励、释义、具体化、面质、指导等心理咨询技巧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和放弃自己的认知错误,并以合理的信念取而代之。再次,对已经产生偷窃习惯的学生可以采用“厌恶疗法”来抑制诱因,矫正其行为。
        (三)严格管理,防微而杜渐
        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小学生小偷小摸的行为。因为孩子的第一次偷窃一旦成功,如果他没有受到任何惩罚,那么他的偷窃行为对他来说是一个积极的强化,并可能继续下去。所以,在日常班级管理中,一旦出现丢了东西的现象,就必须在第一时间找出真相,扼杀萌芽中的错误。
        (四)及时与家长沟通,改善家庭教育
        许多儿童的心理偏差是因家庭教育的缺失或失当造成的。有的家长对孩子太过溺爱放纵,当孩子出现一开始出现小偷小摸的行为时,没有严格管教,客观上纵容了孩子的偷窃行为。有些父母对孩子过于严格,过度监管零用钱,使孩子无法满足他们的物质欲望。因此,当孩子出现盗窃的行为时我们要耐心地与孩子父母一起分析问题,找出原因,统一意见,有效地开展孩子的改造工作。
        三、小结
        总而言之,小学生的偷窃心理是非常复杂的,我们的教育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古人曾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小时候偷窃的危害虽然看起来不是“严重”的事,但它关乎孩子一生的品行养成,我也相信,只要抓好养成教育,关注儿童健康心理的形成,就能培养出道德高尚、言行一致、举止得体的新时代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 怡.《小学生偷窃行为的心理分析及矫正策略》[J].2011.
[2]钟志农.《班主任心育活动设计丛书:班主任心育活动设计36例》[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