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5/21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4月   作者:肖青艳
[导读] 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也是学生建立新知识的必要途径。对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问题的引入,并改变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使问题发挥导向价值,不断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分析,帮助他们发展数学思维。

湖北省崇阳县桃溪中学  湖北咸宁   肖青艳   437000

摘要:问题是数学的核心,也是学生建立新知识的必要途径。对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问题的引入,并改变传统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使问题发挥导向价值,不断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分析,帮助他们发展数学思维。但目前,在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存在着“注入式”的教学思想,并将知识传输到学生头脑中,这样造成学生的学习变得较为被动,发展数学思维自然也无从谈起。由此可见,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这一问题展开深入分析,无论对教学方法的创新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问题情境;创设;实施
        引言:学习数学要求学生具有严谨性和逻辑性,要想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就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情境是包含问题的材料、信息,应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出发,并考虑学生对问题的认知性以及接受问题的能力。良好的教学情境应充分体现情境性、问题性、启发性、针对性、趣味性等。设计的问题情境不仅要使数学教学效果提高,还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养成探究和创新的习惯。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各个因素的影响,以发挥问题情境给学生带来的帮助。
        一、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基本特征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需要充分利用外界的客观事物来展示数学的思维过程,再通过学生自由表达、质疑、讨论问题,从而获取知识、运用知识,以此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但数学学科其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对于学生而言难免会产生思维障碍,对此,教师应巧妙地设计问题,并使问题情境的基本特征外显出来。首先,问题需要具有情境性,换句话说,教师所选择的问题需要拉近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与客观世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其次,问题作为学生探究的方向与动力,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需要具有“问题性”,进而使学生提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除此之外,问题情境也需要具有启发性与针对性,使问题真正能够达到引发学生联想与思考的目的。
        二、问题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第一,启发性原则。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层层递进,可以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必须以启发性原则为根本,从学生学情和理解能力出发,设置分层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可以能够得到,如此才能实现问题教学的价值,才能促使学生积极探究。第二,直观性原则。问题的创设一定要简单、明了,语言不能含糊不清,让学生摸不到头脑。第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问题创设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联系实际生活,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去解决现实问题,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
       (一)在因材施教法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对问题情境进行巧妙地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同时也能提升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将变得更简单。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的真实认知能力进行分析与掌握,明确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确保创设的问题情境可以和学生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相关联,这样可以提升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教师还要对所创设问题情境的度进行准确把握,避免出现问题情境设置过于简单或难度过高,这样都是无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对于成绩相对不错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提升问题的难度,而对于成绩一般或较差的学生,教师要设置相对简单一些的问题。教师要坚持因材施教,从不同的视角,用不同的态度和方法来对待每一位学生。



       (二)结合生活实例,创设现实情境,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数学和人们的生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数学知识从现实生活中来,又要让学生用到生活中去。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挖掘有关的素材或案例来开展数学教学,以此来调动学生以往的认知经验,使学生联系这种经验对具体问题进行自主地建构和解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存在的密切连接,同时促进其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锻炼初中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因此,教师要结合生活中实例来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性,逐步增强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应用。例如,在教学“矩形的判定”时,教师拿出了生活中常用的火柴,并挑出四根将其组成平行四边形,适当地转动火柴,并引导学生思考有何发现。在贴近现实的情境中,学生发现了火柴之间的内角发生着改变,还有对角线,也在逐渐变化。接下来教师适当转动这个火柴,并使它的四个内角为直角,再次引导学生观察火柴拼成的是什么形状?通过观察得出矩形。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之前所学的有关矩形的知识来思考,怎么证明四根火柴拼成的是一个矩形?……在现实情境中,学生逐渐思考得出矩形判定的方法,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
       (三)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伴随新课改的全面实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新现有教学模式,以提升学生探究合作能力,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必然要求.为此,教师需对传统教学方式加以改变,以具体教学内容为参考完成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对数学问题加以思考,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使其积极投入至问题答案找寻中,将传统模式下的被动学习逐渐向主动探究学习模式转变,为今后学生学习活动的展开打下坚实基础.以“勾股定理”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将Flash课件应用至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展开三角形的作图等任务.学生经教师点拨后,自身数形结合意识逐步形成.随后,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勾股定理应如何推理?勾股定理的应用条件是什么?”教师借助一系列数学问题的提出,可实现学生学习主动性的积极调动,再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展开问题的探讨。
       (四)设计启发性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启发性情景,要考虑到学生对普通问题或数学事实的了解程度,使学生能够根据这些问题进行猜想、类比和联想。此外,设计的情景要避免局限,例如相应的问题、条件、结论、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不要过于单一,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来解决问题。设计的情景要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能够从已知的知识点中去探索未知的真理。教师一般在讲授新知识时会设计启发性情景,而教师在创设情景时,要从教学内容、目标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考虑,设计的问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挑战性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符,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出答案,增强学生学习上的成就感。
        结束语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出现,其中问题情境创设法就是十分有效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这一教学方法的应用,对数学教师以及初中生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组织课堂内容的能力,学生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问题情境创设法的引入与应用,丰富了初中数学课堂的形式,课堂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夏宇敏.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探寻[J].考试与评价,2019(12):34.
[2]马玉涛.初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管窥[J].名师在线,2019(33):28-29.
[3]杨常奇.初中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141-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