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林峰

发表时间:2021/5/21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4月   作者:林峰
[导读] 在教育部门发布的很多文件中都提到了“生命教育”这一概念,要求将生命教育的开展视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主题之一。

福建省福清市梧瑞初级中学    林峰

摘要:在教育部门发布的很多文件中都提到了“生命教育”这一概念,要求将生命教育的开展视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主题之一。这一要求反映了国家意志层面对生命教育的重视。鉴于此,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从生命教育的含义、重要性及课堂教学实施的策略等方面,阐述自己的一些粗浅观点,仅供参考。
关键词:生命教育;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施策略
        引言:感受生命的存在是辅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前提,是帮助学生形成理想抱负的基础。生命教育由来已久。早在先秦时期,孔子就提出了“人为贵”的观点,他所开创的儒家学派也一直以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为一切的根本,所以他们倡导积极入世,倡导仁者爱人,关注对他人的尊重和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而这一理念并没有在新教学模式实施之后得到较好的传承。直到21世纪,人们对生命教育的关注度才逐渐上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以德育为本质的学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无法忽视的部分。除了在教材中融入了大量关于生命教育的内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标准和教学大纲中也提出了明确的生命教育要求。
        一、生命教育的含义及重要性
        生命教育的含义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价值追求的含义,它强调对生命意义的追求,认为生命教育就是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在于人生价值的体现,是一种教学方式,也被称之为“生命化教育”;另一方面是教学内容的含义,它阐释了生命教育应用于学校教学中的具体内容,比如帮助学生掌握生命教育的理论知识,提升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培养学生敬畏、珍爱生命的情感等。简单来说,生命教育理念主要是指将教育变成对学生生命的关怀,使学习过程变成一种享受生命的过程。
        从根本意义来说,生命教育乃是一种全人教育,它涵盖了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既关乎人的生存与生活,也关乎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关乎人的本性与价值。生命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通过生命管理,让每一个人都成为“我自己”,都能最终实现“我之为我”的生命价值。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生命教育正是让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获得珍爱自己及他人生命的情感和能力。生命教育的开展,不但能够促进学生生命质量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实现个人价值、教育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二、生命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立足课堂教学,延伸学习范围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时,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作为立足点。为此,教师应该将教材内容作为基本的教学依据,并且要结合教材主题选择一些辅助性的学习资料。这样不但可以有效挖掘教材中的生命价值内涵,而且能够拓宽学生的思考范围,从而有效扩大生命教育对学生的影响。以“增强生命的韧性”为例,这一节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坚强的意志及努力克服困难的人生态度。从教材内容来看,这一节主要包括“生活难免有挫折”与“发掘生命的力量”两部分。在课堂教学中,笔者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之后,笔者引导学生对逆境与挫折进行客观的分析,并结合具体的事例使学生学习一些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完成课堂中基本的教学内容之后,笔者从一些经典的励志书籍中引入了与挫折有关的学习资料,如《用脚飞翔的女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通过对相关资料的阅读与探讨,学生们汲取了课内外文本的思想精髓,对自身正确挫折观的养成就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运用案例教学,警示生命教育
        要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效推进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的意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仅讲解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融入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因为课本上的案例有限,且距离学生较远,生活中的真实案例让学生更有代入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


因此,教师在进行生命教育时,要大量融入生活中的案例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敬畏生命”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2020年数以万计的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抗击新冠疫情的新闻视频,或者播放战斗在抗疫一线的“最美逆行者”守护生命的感人事迹进行生命至上教学,让学生懂得尊重和善待他人生命,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在教学中,教师除了用正面案例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外,还可以加入反面案例给学生警示。如今社会上的人道德素质参差不齐,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初中生辨别是非能力较弱,如果学生没有提前接受警示教育,他们很容易受社会不良事件的影响,采取过激行为,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悲剧。因此,在进行生命教育时,教师要向学生分享一些社会上的反面教材,对案例发生的原因及造成的后果进行深度剖析,同时教给学生杜绝此类事件发生的方法,让他们掌握爱护生命的技能技巧,提升珍爱生命的意识。
        (三)设计探究活动,接受生命知识
        要想使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生命教育活动能够顺利实施,教师就需要调动学生在学习、接受生命教育时的主动性。例如在学习“生命可以永恒吗”这节课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成长中的种种生命遭遇,如自己刚出生时生命遇险,幸亏有医生的及时救治,或小时候的一次重病得到亲人无微不至的呵护,或一次小小的鱼刺卡喉经历……,让学生大胆发言,表达当时的痛苦情形,痛之深则爱之切,畅谈他们对生命的感悟,教师只要适当进行正确引导即可,生命来之不易的教学难点就在学生们的探究活动中迎刃而解,相信他们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上能时刻铭记自己的生命故事,勇敢面对挫折,经历风雨,更好地守护自己的宝贵生命。所以,在对初中生进行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摒弃“灌输式”的知识传授方式,以适当的引导,辅助学生完成主动观察、阅读、讨论与探究,使学生主动接受生命引导,获得生命成长教育。因此,在构建生命教育课堂时,教师要重视对课堂的探究性构建,根据教学要求设计适宜的探究活动。
        (四)开展主题活动,强化学生感悟
        生命教育是一种系统化的教育活动。为了取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除了要把生命教育的内容穿插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外,还应该组织学生开展与生命教育相关的主题实践活动。同时,在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之前,教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这样一来,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化的活动效果,从而提高生命教育的质量。在七年级上册“绽放生命之花”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不同主题的实践活动,例如可以开展“最美逆行者”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表达他们对抗击新冠疫情的广大医护人员的崇敬之情,也可以让学生网上收集资料,开展“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致敬英雄缅怀先烈的诗歌朗诵活动。通过活动学生们懂得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不知不觉地将个人的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让有限的生命绽放出绚丽光彩。在活动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准备:第一,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准备好相应的教学设备,并尝试邀请一些经历过逆境的成功人士为学生进行主题演讲。第二,联合其他德育教师将班级与学校中的黑板报、宣传栏等换成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内容(如珍爱生命,远离毒品;119火灾逃生技巧;游泳及交通安全等方面知识),并对学校环境的布置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在学校中营造一种生命教育的氛围。第三,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人文景观与地域特色等优势,将校外生命教育资源引入主题活动中。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对人才的品德素质要求越来越严格,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初中教学中的地位也日益凸显,尤其是生命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借助家庭和社会的力量有效推动生命教育的开展,使学生拥有珍视生命的意识,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为一个德才兼备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琼.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方法[J].考试与评价,2020(12):109.
[2]章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生命教育的方法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22):93-94.
[3]李宾朋.生命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运用价值及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32):151-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