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生活之灯 照前行之路——刍议小学二年级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效性的策略寻译

发表时间:2021/5/21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4月   作者:林安琪
[导读]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综合课程,因而,在本学科教学中,要紧紧联系生活实际,结合生活,整合课程资源。

义乌市苏溪镇第四小学   林安琪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一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综合课程,因而,在本学科教学中,要紧紧联系生活实际,结合生活,整合课程资源。我通过对接生活,开发教材;切入生活,落实教材;结合活动,细化教材三方面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切实落实以良好习惯习得为核心的教学目标,达成培养学生品德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开发教材;落实教材;细化教材
        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助力核心素养的发展,是我们在教学中关注的重点。如何切实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效性,让这门课程真正体现“以儿童的生活体验为依托,以培养品德良好,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综合型课程”呢?我从注重学生的内化环节出发,做了如下尝试。
        一、对接生活,开发教材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学习内容要生活化,在课程培训中,杭州来的专家详细地解释了《道德与法治》教材与生活的联系。我们教学时要在真实地再现生活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渗透。我们应该用孩子们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的一些真实、生动的事例,应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进行教材的合理的开发、拓展,以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一)巧用天时促成长
        如在教学《挑战第一次》一课,笔者结合实践操作,要求大家为下周过生日的同学庆祝生日为主题,调查一下其他班是怎么给同学过生日的?流程是怎么安排的?生日蛋糕是谁切的?座位怎么安排?课上,我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别以“我来安排桌椅”、“我来准备主持稿”、“我来准备节目”三个场景,让学生分组讨论;接下来选几组进行展示表演,其他小组同学评议。通过说说、演演、议议等环节,学生不仅懂得了怎样的行为才是文明友好的,而且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学生第一次体会到该如何给同学准备生日庆祝会。到了第二周,我拿出一节课,专门让他们按照之前讨论的计划进行实施,在甜蜜的蛋糕和欢声笑语中,孩子们
        真正地体会到了第一次是挑战,也带给我们成长和惊喜。瞧,一次小小的生活实践,带来的收获还真不少,真是一举多得啊!
        (二)借用实例促成长
        积极地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走入生活大舞台,从生活实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激活品德课堂有效教学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如《学做“快乐鸟”》一课中,我布置学生开设“雏鹰快乐门诊部”,给班里经常在走廊追跑还感到很快乐的男生、不做作业还感到很快乐的同学进行诊治,学生结合书本中的提示,认真分析,派小组代表上台耐心劝导,让这些原先什么都无所谓的同学,有点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生活实例大课堂中,不仅帮人诊治的学生得到了锻炼,被诊治的人也得到了教育,教学回归生活,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精彩。
        二、切入生活,落实教材
        新课标指出:“教学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


教师要将教材中原有的材料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鲜活材料结合起来,尽量拉近范例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和道德体验。
        在开家长会的时候,家长总是说自己小孩很乖,读书很自觉,几乎没有家长会来说我家小孩每天会帮我干什么,我家小孩会帮谁谁谁干什么。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家长的认识培养不到位,也是学校教育落实地不到位。我认为一个进行了良好品德教育的孩子,应该有帮助他人、体谅他人,给他人带去快乐的习惯。
        三、活动结合,细化教材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要与综合实践活动,中队活动、社团活动等相融合,用自己的实践活动教育自己、约束自己,在各种活动中进一步培养与巩固学生的良好习惯,提高教学实效。
        (一)自我评价活动,让孩子热爱美德
        培养学生互助精神的教育对于孩子、家庭、集体和社会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自身成长过程中也具有巨大作用。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也是大多独生子女最需要接受的教育。因此,在《做个“开心果”》一课活动设计时,我们设计了“助人为乐能行”主题活动。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及班级养成教育规划,我们进行了“少先队员帮助家人情况登记表”的制定,希望通过长期坚持的主题式训练,能让学生从以上的几方面做起,不断帮助家人,帮助朋友,在思想上有所进步,能养成助人为乐的好习惯。
        (二)书香阅读活动,让孩子热爱美德
        中队活动融思想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能够培养班级的文化风气,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因而,我尝试把品德教育融入到中队活动中得以拓展。如结合“寻找书中的思想光芒”、“我爱我家”、“小小少年”等活动,在班级设立正能量港湾,利用课余时间交流读书感悟。有了充分的阅读以后,学生触类旁通,对品德的感悟更深了。
        (三)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热爱美德
        垃圾分类是近年的市里的重点工作。我组织学生陪环卫工人劳动三小时,了解环卫工人的辛劳,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的工作,学生在真切的体验中把《我的环保小搭档》一课上得有血有肉。然后我鼓励学生感受校园的美丽,发现校园存在的不足,用各种方式为学校做点事。通过活动,在校园里乱扔垃圾的现象改善了,垃圾分类做得更加到位了,课堂内容达到了扎实的落实。
        引导学生用生活自己去感受、领悟的过程,也是儿童整体生命投入的过程。教无定法,只要我们紧紧围绕有效体验的目标,立足学生实际,做足功课,就能构建高效地《道德与法治》课堂。
参考文献
[1]施玲玲.巧用生活素材,构建魅力品德与社会课堂[J].小学教学参考2017(06)
[2]刘圣兰.谈品德与社会课中的“无痕教育”[J].中国德育.2017(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