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法(3)试一试教学实录

发表时间:2021/5/21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4月   作者:廖传忠
[导读] 数学课堂中,除了知识的获取,技能的提升,还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经常会用到举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但是,学生举例往往存在随意、不全面的情况。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西街小学   廖传忠

        数学课堂中,除了知识的获取,技能的提升,还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经常会用到举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但是,学生举例往往存在随意、不全面的情况。因此,我们考虑到借助教材,合理设计教法,培养学生举例的能力。
        教材及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本课为五年级下册分数乘法第三课的“试一试”,在前三课的学习中,学生学习了一个分数乘整数,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法则,在此基础上,本课提出了两个数学问题,探究分数乘法积的变化规律。
        学情分析:学生在1-4年级,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猜想—验证”经验,也知道了举例可以作为验证的一种方法,但是,究竟怎样举例法,才能得出正确完整的结论并没有系统的梳理。所以,本节课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生长点,侧重对举例法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培养学生的缜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在经历猜想,验证,得到结论,应用提升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探索分数乘法中积的变化规律。
 学生亲历数学探索的过程,发现并总结举例法的列举原则,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引入,经验联想
        孩子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分数乘法中的问题。【板书:试一试】
 出示情景一:
        迅速口算【出示PPT】(齐说)
        师:通过计算我们发现,一个不为0的数与整数相乘,积一定大于或等于这个数。那一个数与分数相乘呢?所以笑笑提出了一个猜想:一个不为0 的数与分数相乘,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生1:这个数就是指那个不为0的数。
        师:那你同意他的猜想吗?
        生2:不同意,
        生3:不一定。
        师:猜想到底对不对,需要验证。请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验证的(板书:验证)
        二:新知探究
        生1:我举了一个例子,比如2× 4/3= 8/3,8/3>2,所以我认为这个猜想是错误的。(师记录下学生举例的内容)。
        师:你举了一个与猜想相反的例子,来验证这个猜想是错误的
        师:你用了举例(师板书:举例)的方法,笑笑也是根据举例,得到猜想,同样是举例,为什么结论不同呢?
        生2:因为你用的是一个不为0的数×真分数,而他用的是一个不为0的数×假分数,所以你们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
        师:哦~原来一个不为0的数与分数相乘,这个分数既可以是真分数,也可以是假分数,那乐乐得出的猜想是错误的,原因是?
        生3:因为笑笑举的两个例子都是真分数,它就只概括了其中一种情况,没有概括到其他情况,笑笑的这个结论就是不全面的。
        师:看来分数不止一类,我们用一个不为0 的数×不同类别的分数,结果是不一样的。如果只用一个不为0数×其中某一类分数,得到的结论是片面的。所以,在举例时,要考虑到每一类分数,才能做到全面。(板书:分类—全面)
        师:一个不为0的数与分数相乘,积到底有什么规律呢?请你独立思考,记录下你的想法,并跟同桌分享交流。
        生4:汇报
        你有没有什么问题吗?
        生1:老师,还有一种情况没有说,假分数还可以等于1,比如35× 5/5=35,35=35
        师:由于他举例时没有考虑到假分数还有两种情况,所以,没有得到正确的结论。



        师:请下面这位同学分享他的方法(PPT出示生3)
        生4:汇报
        你有没有什么问题?
        生1:我觉得你的举例很全面,但是我在举例中每一类多举几个,因为有的例子是特例,多举几个才能说明问题。
        师:看来在每类中多举几个例子,更便于我们发现结论。还有吗?
        生2:你们都是把分数分成了3类,分别是大于1,等于1和小于1的情况,然后用一个不为0的数与他们相乘,因为你们都举出了每一类分数,这个同学还在每类中多举了几个,所以你们的结论非常完整。
        师:这里还有一位同学的想法,仔细观察,对比两个同学的想法,你发现了什么?
        生3:他们都举了3个例子,每一种类型都举出来了,但是第二个同学是从大到小来举例的,他是从小到大来举例的。
        师:不管是从小到大,还是从大到小,他们的举例都做到了(生:有序),那作用是(生:不重复和遗漏)。其实,包括刚才总结的分类举例,每类中多举几个,有序举例,都是为了便于我们发现完整的结论。【板书】
        结论是:(板书结论)
        一个不为0的数×大于1的分数,积就大于这个数;
        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1的分数,积就等于这个数;
        一个不为0的数×小于1的分数,积就小于这个数;
        师:刚才,孩子们都是先举例,然后通过计算的结果,发现了结论,那你能看懂这种想法吗?
        何:他是用画图的方法来解释的,2/3×  3/4的意义是求2/3的 3/4是多少。意思是把    2/3米平均分成4份,求这样的3份是多少,所以积比2/3小。
        师2:你用分数乘法的? 解释了第一条结论,那你能用这样的方法继续往下解释吗?
        生4:如果拿2/3× 4/4,它意义是求2/3的 4/4是多少。意思是把 2/3米平均分成4份,求这样的4份是多少,所以积与2/3一样。
        2/3×  5/4的意义是求2/3的 5/4是多少。意思是把 2/3米平均分成4份,求这样的5份是多少,所以积比2/3大。
        师:看来,既可以举例说明,也可以从分数乘法的意义来研究这个问题。
        三.应用与拓展。
        那现在你能运用这个结论来解决问题吗?
 出示30页第4题:
        师:孩子们,你们真是火眼金睛,发现一个不为0的数既可以是第一个乘数,也可以数第二个乘数,关键是看积在跟谁比,谁就是这个不为0的数。
 拓展
        师:两条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条剪去1/2米,另一条剪去它的1/2。
        请举例说明:哪一根绳子剪去得部分更长?
        师: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生1:我学到了一个不为0的数与分数相乘,积的变化规律:如果一个不为0的数与>1的分数相乘,积就大于这个数;如果一个不为0 的数与=1的分数相乘,积就等于这个数,如果乘小于1的分数,积就小于这个数
        生二:我还知道了举例是验证中常用的方法,但在举例时,一定要分类,有序,多举几个,才更便于我们发现结论。
        孩子们都说的很棒,今天我们就是用举例的方法发现了一个数乘分数的积的变化规律。
        在四年级下册小数乘法中我们也研究过一个不为0的数乘小数,积的变化规律,[ppt]
        一个不为零数×大于1的数,那积就大于;一个数不为零的数乘1,积就等于这个数;一个数不为零乘小于1的数,那么积就小于这个数。对比我们今天探索的分数乘法中积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