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傅静

发表时间:2021/5/21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4月   作者:傅静
[导读]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检验美术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美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做出了明确的要求,但部分学校的美术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义乌市塘李小学   傅静

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检验美术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美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做出了明确的要求,但部分学校的美术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该文作者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切入点,分析美术创造力的主要内容,说明影响小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因素,同时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探讨培养学生美术创造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造力;内涵;影响因素;培养策略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美术的教学目的做出了明确说明,能够指导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引导教师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因此,在组织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时,教师要立足于课程的教学目标,采取多样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围绕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力,文章将重点探讨美术创造力的内涵、影响美术创造力培养的因素以及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策略。
        一、美术创造力的界定
        什么是美术创造力,到目前为止还未形成统一的标准。通过分析现有的文献资料可以确定,美术创造力主要包括知识与技能、创造性思维以及创造性人格这三方面的内容。其中,知识与技能是美术创造力的第一构成要素,也是形成美术创造力的基础。从字面上可以看出,第一要素由知识和技能两个维度组成。知识指包括造型元素、形式原理等在内的美术语言、创作理念等;技能指包括美术表现力、观察力以及实践能力在内的多种能力。美术创作离不开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学生获取丰富的记忆表象,再以此为基础进行二次加工,这就是思维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记忆表象是基础,创造性地建构记忆表象是关键,如果缺乏创造性的建构,美术创作将无所适从。在加工记忆表象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会获得发展,并逐渐形成创新思维能力。
        二、影响培养美术创造力的因素
        尽管新课程标准中早已明确了培养小学生美术创造力的要求,但是在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部分学生的美术创造力较为薄弱,只是按照教师的指导,机械模仿。个别学生对美术学习不感兴趣,美术水平较低。结合当前小学美术教学的情况,笔者将影响小学生美术创造力培养的主要因素归纳为以下两点。第一,美术课程不受重视。第二,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有限。由此,在组织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时,要想真正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除了要重视美术教学,还要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采取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美术知识。下文就如何改进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进行详细说明。
        三、小学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美术创造力的策略
        1.营造良好的课堂创作氛围。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环境是必要的因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指出了环境的重要性。在以往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只是按照书本讲解知识,或在黑板上随意绘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参与相关的课堂活动,其参与度不强,积极性不高。


由此可以看出,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沉闷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自由创作也无从谈起。要想解决此问题,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创作氛围的营造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而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关。因此,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起点,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
        2.重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根据上文对美术创造力内涵的界定的分析可以看出,发散思维是学生形成美术创造力的基础。小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小学阶段是他们形成发散思维的关键时期。在组织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时,教师既要以学生为本,又要立足学生的发展特点,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同时根据教学所需,给予学生创造的机会,驱动学生自由想象。为了实现这一点,在实施美术教学活动时,教师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而是要以教材为依据,创设探究情境,驱动学生观察、想象。
        3.组织美术作品欣赏课程。美术创作除了需要有适宜的环境、让学生具备发散思维,还要让学生找到创作灵感。在缺失灵感的情况下,即使环境适宜、学生拥有发散性思维,美术创作也会存在一定的阻碍。美术创造力的养成与记忆表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记忆表象,帮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创作知识,自主地加工记忆表象,开展创作。要想实现这一点,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时,需要重视美术欣赏课,尝试为学生呈现一些具有启发性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欣赏作品,积累作品的创作理念,增强美术创作认知,建立美术创作自信心。
        4.拓展美术课堂指导学生体验。美术课堂是学生发展创造力的主要场所。而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不再是学生学习美术的唯一场所。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打破课堂的空间局限,将学生引入广阔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开阔视野、发散思维,自主地将所思、所想通过美术创作呈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发现美、表达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因此,教师在组织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时,要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回归生活,鼓励学生切身体验,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由创作,潜移默化地发展美术创造力。在手工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活动主题,如“五彩缤纷的花园”“漫步踏空”“漫游生活”等,鼓励学生根据活动主题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生活中自主地选择活动材料,并利用裁剪、粘贴等方式,灵活地运用这些材料,以创作出不同的作品。在开放的创作活动与体验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自主体验的机会,而且可以通过切身的体验,发散思维,自由创作,提升创造力。
        总之,在组织小学美术教学活动时,教师要立足课改要求,形成对美术创造力的正确认知,结合影响美术创造力培养的因素,重视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力,采取多样的手段,帮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的过程中欣赏作品、体验生活、发散思维、自由创作,通过实践提升美术创造力,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德冲.小学美术教学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华夏教师,2018(27).
[2]席智慧.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策略研究.美术教育研究,2018(20).
[3]邹明慧.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周刊,2017(34).
[4]张婕.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创造力的探究.美术教育研究,2016(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