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发展中独立学院教学模式转型探析

发表时间:2021/5/21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4月   作者:郭城
[导读]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低,但社会应用型人才需求缺口却越来越大。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独立学院在转向独立设置高等院校时,应该以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为定位。独立学院能否成功转型创新,关键在于教师。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郭城  210000

摘要: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低,但社会应用型人才需求缺口却越来越大。国务院在《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独立学院在转向独立设置高等院校时,应该以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为定位。独立学院能否成功转型创新,关键在于教师。但仍有一些独立学院的教师明显脱离社会和市场定位,人才培养和教学方式普遍滞后。转型期的内涵发展呼唤教学模式及时转型,期待教师走出一条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所需要的教学之路。笔者的观点是:教学理念必须与学院定位相应;教学内容与实践应用相融;教学阶段与教学目标相切;实践教学与身心管理相济;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接。
关键词:独立学院;转型发展;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应用能力
        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和教育部的《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本科学校》文件,为独立学院发展转型指明了方向。转设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的定位,对目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模式提出了新挑战。但如何认识独立学院发展转型与教学模式转型的关系,如何面对发展转型中出现的各种教学问题,构建有异于普通本科院校的新型教学模式,这既是教育理论问题,更是教学实践问题。本文不揣浅陋,略陈寸管之见。
        一、独立学院发展转型与教学模式转型的关系
        (一)独立学院发展转型对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
        信息技术的创新导致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席卷各行各业的局面,使社会、市场迫切需求具备信息技术、技能与应用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但一部分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却仍然比较落后,从这些院校毕业出来的学生无法胜任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导致了人才供需上的尴尬: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低;另一方面,技术技能与创新应用型人才的缺口却越来越大。为解决这一尖锐矛盾,实现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转型,改革传统接受型教学模式,就成为迫在眉睫的应然之举。
       《决定》明确提出了独立学院在转设时应该以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为定位,在此背景下,许多独立学院已经在探索构建与发展转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立足定位和校情推出了带有创新意蕴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工作制度。“产教融合”“双元制”等模式的探索和教学组织的调整固然重要,但作为教学最终实施者的教师,则是决定独立学院教学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决定》给予人们最重要的启示是:身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必须挣脱传统教学的桎梏,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能,使学生真正学到专业、管用、有益的知识,形成娴熟运用技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既是独立学院发展转型的旨归,也是独立学院教学转型的方向。
        (二)独立学院教学模式转型的基本内涵
        1.原有教学模式之不适性
        独立学院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最初主要以公有民办二级学院为主要形式。大部分独立学院创办伊始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复制和模仿,几乎照抄照搬母体院校培育目标与教学方式——以学术型、研究型的传统高等教育模式为主,着重教授学生理论知识,以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为主要目标。而独立学院录取的大多为高考考分偏低学生。与母体院校相比,这类学生普遍基础较差,今后能真正从事学术研究的不多。因此,独立学院要实现高质量就业目标就很难。这就驱使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聚焦于“应用”和“技术”,教学模式必须取向于“应用实践能力培养”。
        2.新型教学模式之准则
        独立学院教育教学转型要以培养出广泛适合社会生产实践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必须注重知识技能应用能力以及社会、市场适应能力的培养。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应行业专业知识及实践应用操作技术,还要具备该行业所需求的综合素养。所以新的教学模式必须具备以下基本准则:
第一,服务市场需求,紧跟就业导向。教学必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思维方式与自主学习对接。重点就在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实践应用水平和就业能力。
第二,促进产教融合,突出特色办学。将学生专业学习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同步,将相关产业生产活动全流程引入教学,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发展衔接配套。突出独立学院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
第三,推行系统培养,落实因材施教。以符合市场需求、高质量就业为导向,以产业发展为骨架,以提高学生综合实践应用能力为核心,制定出系统的、与学生不同阶段学习能力相适应的教学培养计划,并切实落实。
        二、独立学院教学模式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理念因循守旧,教学改革动力不足
        受母体院校影响,学术型、研究型的教学思想在独立学院依然根深蒂固,一些教师依然崇尚学术与研究,不太愿意接受生产与实践,懒于创新改革。教学内容依然偏重理论化,缺少实操技能的学习与训练。课后作业及实践训练严重缺失,致使学生的知识体系与市场及行业严重脱钩。
还有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与独立学院转型改制双重影响,教学目标定位模糊不清,既缺失传统大学学术研究的纯粹性,又未将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放在主导地位。培养出的学生既无服人的实践能力,也无深厚的理论素养。
        (二)教学内容与方式陈旧,应对社会与市场被动
        部分独立学院的教师仍然以传授书本知识为主,不想也不愿接触社会与市场。由于不进行实际项目的实践操作,这些教师的知识与技能囿于原有课本与教材,缺乏与现代社会和市场相适应的实践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自身专业能力与素质的落后导致了这些教师教学内容陈旧老化,缺乏更新迭代。
教学方式传统单一,仍然以“被动接受型”教学方法为主:即教师一人独占讲台一讲到底,学生全程被动接受。如此模式,既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无法引领学生刻苦钻研。教学场域仅局限教室,未将学生带入真实的社会场景,不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能力培养无序,教学实践乱象丛生
        在很多应用实践型的学科领域,知识技能是随着生产实践需要不断更新和产生的,学生在教室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如果不经过生产实践磨练是无法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的。因组织管理教学实践活动非常耗时耗力,一些教师不想也没有能力组织此类实践活动。对教材和学校明文规定的实践活动无精心策划,缺组织管理,少严谨准确考核,只简单将学生放入某一公司或企业。这就导致学生在企业并未持续开展合理的实践活动,更未能通过实践提升知识与技术实际应用能力,还对所在公司、企业正常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影响了学校社会声誉。甚至有教师为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实践指标,通过关系让企业直接在未参与实践活动学生的实践活动表格上盖章。
        (四)教学研讨交流稀少,转型创新氛围薄弱
        遵照《决定》指示办学的独立学院,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往往比较相似。所以独立学院本应结成联盟,有组织地举办独立学院间教学研讨,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微课大赛等活动,使教师能相互切磋、交流。但因传统影响、母体学校间竞争等原因,独立学院之间很少有此类活动。即使有也不成规模和制度,未能形成校际之间的研讨、交流、创新氛围,使得独立学院中想变革、想创新的教师只能独自摸索。
        三、独立学院教学模式转型应然策略
        (一)教学理念与学院定位相应
        “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是目前独立学院重要目标,独立学院应依据本校校情和专业特色,做好顶层设计,制订教师教学理念更新提升具体目标和行动计划。教师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水平和就业能力放在教学的第一位,树立起教学就是为引导学生自主构建与当下及未来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知识与能力体系,引领学生不断提升实践应用能力,强化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素养。
        教师需要将“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大目标细化为每一学段、每一单元、每一学时的教学目标,制订的教学大纲日历、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课后作业等都必须明确指向生产实践应用需求。



        (二)教学内容与实践应用相融
        1.教师自身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要在教学端输出给学生符合市场及就业需求的教学内容,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这样的技术、能力以及应用经验。独立学院的教师必须逼自己走出“一本教材打天下”的舒适区,广泛参与到相应领域的生产实践中。利用假期参与企业一线生产;利用自身社会资源承接相关项目;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模式跟进、接触生产实践。通过不断完成实际项目积累应对生产、市场需求的经验;在解决实际困难中创新知识、技术和技能。
        2.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
        及时革新与社会和市场需求不匹配的教学内容。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设计、动画、影视视频制作等相关领域的软件、插件迅速更新迭代,相关联的思想理念、技术手段的创新更是层出不穷。这些新颖、前沿的专业知识应该成为相关领域教学内容重要组成。教师需养成精准、敏锐的洞察力,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新知识、新技术中挑选出最适合当今和未来社会需求的内容,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实践中学习与运用。
        (三)教学阶段与教学目标相切
        应依据大学生认知水平、高等院校教学规律、社会发展,统筹规划学生四年的学习历程,构建起能不断提升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教学体系,使得教学的每一步骤都能契合“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基础教学阶段:扎实知识基础,培养钻研精神
        基础教学阶段,大约为大一整学年至大二上。此阶段学生刚刚进入大学,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和大纲,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将学生带入该专业知识大门,同时要不断培养和强化学生走向社会,运用知识与技能的意识。此阶段切忌照本宣科,应创设与社会、生活、学生关注的热点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钻研、主动运用的欲望。
        2.进阶教学阶段:真题假做,认识市场需求
        到大二下至大三上,学生已经具备相应专业的基础知识,也掌握了相关技能,此时需及时将学生习得的知识向实践应用方向引导。可以将自己已经顺利完成的项目引入课堂,将进阶知识糅合进不同的项目中。以项目为课题,让学生通过一个个实际项目或课题的完成获得进阶知识与能力。同时用相关专业实际项目的质量标准要求和打磨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制作习惯。这样的方法叫“真题假做”:“真题”即教师引入课堂的项目都是真实存在并经由己手完成的。使用“真题”的意义在于:
        第一、此项目经受了市场考验,学生学习操作“真题”,吸收感悟其中的知识技能应用经验,初步接触到市场对于本专业的质量要求和标准。
        第二、此项目是由教师亲自完成,教师有在项目完成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实践经验提升的切身体会,学生能从中学到更符合实际需求的知识与经验。如果拿来的是不存在或并非教师亲自完成的项目,就不能产生如此效应。
        “假做”是因为实际项目是一次真实的商业行为,甲方对于项目质量、期限等都有严格标准;项目操作中对于知识技能应用的实践经验、团队合作、抗压能力等综合素养都有较高要求。如果贸然让仅具备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生直接面对,极有可能造成项目失败。如此不仅严重打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加剧学生怀疑、畏难情绪,也影响教师和学校在社会合作中的声誉。
        此阶段的“真题假做”,创造了从专业知识技能到综合素质全方位磨练学生的机会,为之后的实践教学活动中的“真题真做”打下坚实基础。
        3.实训教学阶段:真题真做,磨炼提升能力
        到大三下至大四上,学生在学习方法、专业知识与技能、心理抗压等方面已有比较充分准备,必须在真正的实践活动中得到整合、升华,以完美对接未来职业要求。所以这一阶段教师引导下的“真题真做”既能强化学生应用实践能力,又能综合培养学生应对未来社会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教学案例为例:
        该学院在大三下学期应用“工程实训”的方式,将真实项目引入到教学中,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直接参与生产实践与商业行为,亲身体验甲方对项目质量、期限等的严格要求。在“真做”过程中,教师不断引导学生在反思中调整实践态度和行为方式,使学生学会依据合同和甲方合理需求,及时调整、改进小组合作方式和工作方式。在这样真实的挑战和磨炼中,学生将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与技能融会贯通,并不断挖掘自身潜力,突破专业瓶颈,还使学生学会团队合作,增强抗压能力。
         (三)实践教学与身心管理相济
        实训阶段学生已完全投入真实的生产实践中,此阶段教师对于教学实践的管理不可松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班级结构,根据项目要求,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团队,将真实项目分为若干部分分配给各个团队。学生以团队合作模式完成项目中属于自己的部分。为了给学生提供完整的长时间的项目完成地点,也为了便于管理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固定场所作为学生工程实训工作室。
        第二,改变课堂结构与评分模式。由于项目制作需要大段完整时间,传统的课时教学不适合这一阶段的学习。可利用工程实训替换传统课程,指导学生用完整时间持续投入项目中。学期末,对学生一学期所做项目以答辩方式进行审核评分,工程实训答辩所得分数可作为学生本学期课程分数。
        第三,把握好教学指导的度。既不能教授过多,影响学生项目实践体验,也不能放手不管。前者由于教师教授、干涉过多,项目实际可能大部分是教师完成,学生参与很少,这就违背了项目实训的初衷。后者则不负责任,学生碰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如求教无门,既导致学生产生厌烦、畏惧情绪,也会导致项目失败。此阶段教师应密切关注,适时点拨。对学生项目完成进度与质量了然于心;在学生碰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予以必要点拨。这样才能使学生既完整参与项目制作过程,提升实践应用能力,同时也能强化学生多方钻研、探索,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
        第四,时刻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此阶段需与学生加强交流。因学生直接面对了真实项目的质量、周期、服务等要求,也就直接承受了社会、市场的压力。可能会有学生因项目困难难以解决而沮丧;也有学生会因为项目截止日期临近而焦虑不安,并因此通宵熬夜,产生健康隐患;还有学生团队成员会产生矛盾。这些心理上、身体上的问题,需要教师时刻关注,及时发现,巧妙沟通,并予以解决。这样才能既让学生掌握了应对社会和市场需求的能力,又强健了身心,形成坚韧不拔的品格。
        (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接
        学校内部自上而下营造“学以致用、学以实践”的学习氛围和舆论环境,要从领导到教师到学生强调实践应用的重要性,强调与社会市场环境对接的必要性。可以经常邀请业内专家来校开展讲座,解答学生对行业市场的疑惑,宣传本行业的魅力。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企业、公司参观学习,使学生切身体会行业运行机制。可以组织创新创业应用实践大赛,鼓励学生全员参与到实践应用活动中。
        独立学院也应像企业一样建立行业协会或联盟,形成制度化、常态化的教学研讨和交流活动。不同独立学院有其自身的强项学科,有些学校的教师在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背景下,已经根据自身学校的优势及专业特点创立了有效的教学模式。相关部门和单位可以组织各大独立学院的教师以讲座、教学研讨会、跨校听课、教学竞赛等方式给教师提供学习、交流平台,使教师经常有相互切磋、取长补短的机会。
        独立学院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特殊群体,大家有着共同的定位与目标,应该团结在一起,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为独立学院创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添砖加瓦。
        本文为 2020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数字虚拟现实艺术在传承戏剧文化中的应用研究——以南通伶工学社为例”(项目编号:2020SJA2211)。科研成果之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