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第二中学 云南曲靖 张特翔 叶许春 655000
Analysis of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Unified Geography Test Paper for Local Senior Three and the Curriculum Standard and the Syllabus——A Case study of two sets of Unified Geography Test Paper of Yunnan Province in 2019
ZHANG Texiang, YE Xuchun
Schoo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Take two sets of unified geography test paper of Yunnan Province in 2019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unified geography test paper for local senior three and the curriculum standard and the syllabus based on the "SEC" consistency analysis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sistency between the two sets of senior three geography test papers of Yunnan Province in 2019 and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test syllabus is poor, failing to pass the 0.05 significance level test. In terms of knowledge structure, the proportion of the knowledge modules of human geograph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the two sets of test papers is too high,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knowledge modules is unbalanced; In terms of ability structure, the proportion of the ability goal of "exploring and evaluating geographical problems" in the two sets of test papers is too high.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geography teaching and promote the review effect of the candidates, the local test assignment system should clarify the cognitive requirements of the test questions, reasonably match the knowledge points, seek the third-party evaluation, and strive to improve the consistency of the test questions with the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test programs in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ability structure. The front-line teachers' teams of different school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feedback role of education evaluation and strengthen cooperation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ability and level of independent research and analysis.
Key words:Unified geography test paper; consistency analysis; knowledge structure; Ability structure
【摘要】以2019年两套云南省高三地理统测卷为例,以“SEC”一致性分析模式为基础,研究分析了高三地理统测卷与课标、考纲的一致性。研究结果表明:2019年的两套云南省高三地理统测卷与课标、考纲的一致性较差,未通0.05显著性水平检验;在知识结构上,两套试卷中人文地理和环境保护知识模块的比重过高,知识模块分布不均衡;在能力结构上,两套统测卷中对“探讨和评价地理问题”这一能力目标的考核比重过高。为了提升地理教学水平以及应届考生的复习效果,各地方试题命制工作应明确试题的认知要求,合理搭配知识点,并寻求第三方评估,努力提高试题与课标、考纲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上的一致性;不同学校的地理教研组应加强合作,建立教育评价合作机制;一线教师团队应重视教育评价的反馈作用,不断提升自主研究分析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字】地理统测卷;一致性分析;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2001年我国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主要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1]。2003年我国正式启动高中新课程的改革,同年制定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此外,2017年发布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宏观上规定了高中地理课程的性质、目标、知识体系,明确了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和评价应该如何开展和实施的建议。
高考是我国对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业进行等级性评价的重要方式,决定着学生未来学习平台,在很大程的度上影响了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高考地理学科试题注重创设与学习、生活、学科发展密切联系的情境,重点考察考生对所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大纲(以下简称“考纲”)以及《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标”),每年高考前夕,全国各省、市都会在辖区范围内举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阅卷的模拟考试,对全省、市范围内的高中应届毕业学生进行高考适应性摸底,以掌握本年度高三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存在问题。此学生类摸底考试属于各省、市高考考生参加的最为正规的、最高层级的统一考试,对高三毕业学生的自主复习和教师的备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2019年云南省高三地理的两套统测卷为例,运用一致性分析模式对试卷与课标、考纲的一致性进行分析,评价统测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合理性及其对考试导向功能的指导作用,为今后地方统一检测试卷的试题命制、一线教师的教学备课以及应届学生的冲刺备考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设计
1.1 课标、考纲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界定及分类
(1)知识结构的界定及分类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大纲》规定“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对所列考试范围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3]。《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规定了高中地理课程包括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必修部分中地理1、地理2、地理3分别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选修部分包括宇宙与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乡规划与生活、自然灾害与评价、地理信息技术的运用等六个部分[4]。
近年高考全国卷在知识模块上,必修部分主要考查地理1、地理2、地理3和初中地理(区域地理和宇宙和地球)等知识模块,选修部分主要考查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据此,本研究选取了课标、考纲规定的高中地理必修和选修共5个一级知识模块:自然地理(I)、人文地理(II)、区域可持续发展(III)、旅游地理(IV)以及环境保护(V),并整理出65条知识目标(图1)。其中,自然地理知识模块共计目标条数18条,人文地理知识模块16条,区域可持续发展13条,旅游地理知识模块8条,环境保护10条。
(2)能力结构界定及分类
本研究主要采用考纲的能力目标划分,同时兼顾课标的“了解”、“认识”、“理解”、“应用”这四类认知水平的要求,将能力结构划分为四个层级: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A)、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B)、描述和阐释地理原理与规律(C)以及探讨和评价地理问题(D)。对试卷的能力结构层次采用“获取”、“运用”、“阐释”、“探讨”等行为动词进行界定,在每个能力层级的基础上,又有具体的相关要求,如表1。
1.2 “SEC”一致性分析模式
“SEC”一致性分析模式是二十世纪末由美国的安德鲁·波特和约翰·史密斯在吸收借鉴诺曼·韦伯的一致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主要从“内容主题×认知水平”两个维度分析试卷和内容标准之间的一致性。研究中,首先将试卷和课标、考纲转化成具有相同框架结构的矩阵表格,再将表格中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到两个比率矩阵;然后,将两个比率矩阵中的数据代入波特(Porter)一致性系数计算公式:
式中,x表示矩阵中的评价单元,y表示另一个矩阵中的评价单元,i表示矩阵中的第i个单元格,i的大小从1到n,n是矩阵的单元格总数[2]。
P值介于0到1之间,当P值为1说明两者之间的一致性最好,两者之间几乎没有差异,而当P值为0则说明两者不具有一致性,且两者之间差异极大。
1.3 一致性分析框架建构
(1)分析过程
结合“SEC”一致性分析模式,对其“内容主题×认知水平”二维矩阵进行具体化应用和变形,注重从内容知识模块和能力目标要求两个维度进行分析。依据课标、考纲的要求,知识结构主要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旅游地理、环境保护5个知识模块包含的65个知识目标对两套统测卷进行统计,能力结构主要从“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A)”、“地理知识和技能(B)”、“描述和阐释地理原理与规律(C)”、“探讨和评价地理问题(D)”4个能力层级对两套统测卷进行统计。基于此,构建“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二维比率矩阵,然后对两套统测卷与课标、考纲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一致性进行研究分析。
(2)课标、考纲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建构及编码
基于课标和考纲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分类,把每个知识模块的目标条数及其考核的能力目标要求编码到“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二维矩阵中。在此基础上,为了满足Porter一致性系数的计算要求以及对比的合理性,把二维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转化为总值为1的比率矩阵,结果如表2。(3)两套试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建构及编码
以2019年的两套统测卷的考核内容及其分值为载体[5][6],将两套统测卷的知识模块和能力目标编码到“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二维矩阵中,第一套统测卷和第二套统测卷的总分值分别为94分和100分,其中第一套统测卷有两道选择题为初中地理知识模块,故不进行计算统计。表3显示了两套试卷标准化后的知识与能力结构的比率数据。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两套试卷与课标、考纲的整体一致性
将经过比率变换编码后的课标和考纲、第一套统测卷、第二套统测卷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中的数据(见表2、表3)代入Porter一致性系数公式计算,计算得出第一、第二套统测卷与课标、考纲之间的一致性系数P值分别为0.567和0.589。
为了保证两套试卷与课标、考纲两个矩阵之间的Porter一致性系数P值在0.05水平上具有显著一致性,本研究采用MATLAB软件的unidrnd函数,将20个内容标准随机赋值到“5×4”矩阵中,将试卷总分赋值到另外一个矩阵中,对两个矩阵进行标准化处理后计算出P值,并且将这个过程循环20000次。通过计算,要达到0.05水平上的显著一致性,第一套统测卷分值为94分,一致性系数参考值为0.6503;第二套统测卷分值为100分,一致性系数参考值为0.6653。由此可见,两套统测卷与课标、考纲的一致性程度均不高,未通0.05显著性水平检验。
2.2 知识结构的比较
基于课标和考纲、两套统测卷的知识结构分类统计(见表2、表3),绘制了三者的知识模块种类占比分布直方图(见图2)。由图可知,与课标、考纲相比,第一套统测卷的各类知识模块结构很不合理:人文地理与环境保护知识模块的占比过大,自然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块的比重较小,各知识模块之间分布的均衡性与课标、考纲的要求的一致性较差。第二套统测卷的知识模块种类的比例和知识分布的均衡性相较第一次有一定程度的优化,特别是其中的自然地理、区域课程持续发展的占比有所上调,选考部分的环境保护知识模块占比下降;除人文地理模块的占比远高于课标、考纲的要求外,其余各知识模块的占比与课标、考纲的知识结构占比差异较小,其知识种类和知识模块分布的均衡性稍好,知识结构趋于合理。
2.3 能力结构的比较
基于“内容主题×认知水平”统计的数据(表2、表3),绘制能力结构分布雷达图(见图3),对课标、考纲和两套统测卷的能力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由图3可知,在能力结构占比中,两套统测卷的“获取地理信息(A)”和“阐释地理原理与规律(C)”较为接近,均低于考纲、课标的能力目标要求;在“运用地理知识与技能(B)” 这一能力目标上,第一套统测卷与考纲、课标的要求最为接近,第二套统测卷低于考纲、课标的能力目标要求;在“探讨和评价地理问题(D)”这一能力目标上,两套统测卷中均高于考纲、课标的要求,第二套统测卷更是异常偏高。
3 结论与思考
3.1 两套试卷与考纲、课标一致性分析结论
本文采用“SEC”一致性分析模式对2019年的两套统测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试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与课标、考纲的一致性较差,第一、第二套统测卷与课标、考纲之间的一致性系数P值分别为0.567和0.589,均未通0.05显著性水平检验。在知识结构上,第二套统测卷的知识模块种类的比例和知识分布的均衡性相较第一次有一定程度的优化,但两套试中人文地理和环境保护知识模块的比重过高,知识模块分布的均衡性较差。在能力结构上,两套统测卷中对“探讨和评价地理问题”这一能力目标的考核比重过高。除此之外,试卷的图文等材料信息相对陈旧,试卷材料的创新性略显不足,与时事热点的关联程度较低,对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较差。总体来看,云南省2019年的两套地理统测卷对考试导向功能的发挥并不理想,不利于高中地理课堂的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复习备考。
3.2 关于地方统测卷命制及高中地理教学的思考
针对地方试卷的命制工作,可考虑设立第三方试卷评估组,主要负责试卷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统计分析,做好知识体系的双向细目分析、研究各个知识模块的搭配,评估试卷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与课标、考纲的一致性水平,避免出现较大的知识占比差异,提升统测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水平。其次,应注重试题材料的创新。试题命制的专家成员要加强对高考试题组织形式的研究,研究其材料的选取以及命题的角度,同时,做好材料的收集等工作,强化试题素材的时政热点性,提升统测卷试题的创新性与典型性。
对于地理课堂教学,不同学校的地理教研组应加强合作,重视教育评价的反馈作用,建立教育评价合作机制,尤其是具有高质量、高水平的教研团队,应共享研究成果,帮助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促进高中教育的共同发展;其次,应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主体性,加强一线教师的试卷评价培训,提高对地方统测试卷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分析能力,及时发现不足和调整教学内容;此外,地方教育科学研究院应发挥其教育研究的主导作用,及时把试卷研究分析结果公布,避免因试卷命制合理性不足而进一步产生的不良影响,更好的发挥地方统测考试的导向功能,帮助应届师生做好复习冲刺的备考工作,促进高中地理教学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宇, 章新平. 基于SEC范式的地理试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J].地理教学, 2016(10): 58-61.
[2]刘学智, 马云鹏. 美国“SEC”一致性分析范式的诠释与启示——基础教育中评价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视角[J]. 比较教育研究, 2007(05): 64-68.
[3]教育部考试中心.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EB/OL].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5]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019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EB/OL].
[6] 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年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文科综合能力测试[EB/OL].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8.
[8]杨柳, 段玉山. 2019年地理高考全国卷内容与能力结构分析[J]. 地理教学, 2019(18): 14-17.
[9]Norman L. Webb. Alignment of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standards [M].National Institute for Scienc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1999: 12-19.
[10]陈延松, 刘树材, 唐永强, 相炜, 等. 2017年高考地理试卷分析——以京、津、琼、苏等省市自主命题为例[J]. 地理教育, 2017: 23-28.
[11]汪晓璐. 2015年地理高考试卷与内容标准的一致性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6: 8-13.
[12]刘学智, 张雷. 学业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韦伯模式本土化探究[J]. 外国教育研究, 2009, 36(12): 1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