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诗知雅意 读诗促语用——浅谈部编三年级古诗教学

发表时间:2021/5/21   来源:《课程-教材-教法》2021年4月   作者:王珊
[导读] 古诗古诗词语言生动,形式简约,意蕴丰富,是中华文化之瑰宝。小学三年级已初具一定古诗诵读技巧,能结合注释理解词句,但这远远不够。

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塘李小学    王珊

【摘要】古诗古诗词语言生动,形式简约,意蕴丰富,是中华文化之瑰宝。小学三年级已初具一定古诗诵读技巧,能结合注释理解词句,但这远远不够。教师在古诗教学实践中应该理性和感性并重,可以着重从诵读、感悟、创作三方面来为古诗教学注入活水,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领悟诗词文化的精髓,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关键词】三年级 古诗 教学
        古诗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富有韵味。而在日常的教学中,古诗教学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古诗教学往往充斥着填鸭式的背诵、囫囵吞枣式的理解、文学鉴赏式的分析,学生学着枯燥,无法洞察作者所传递的真情实感。小学三年级是思维发展的蓬勃时期,更应抓紧这个时期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古诗学习的效益。
        一、熟读成诵,诵亦有情
        “好诗不厌百回读”,毕竟“言有尽而意无穷”。仅仅熟读成诵还是不够的,还应该能抑扬顿挫地读好诗,读出情,因此朗读就变得十分重要。
        1.韵脚节奏助朗读
        韵脚是诗词句末押韵的字。一首诗的一些或全部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即为押韵。韵脚让古诗充满音乐性,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背诵和记忆。在我国古诗中,一般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好韵脚。如果古诗押的是平声韵,那么就要略微拉长声音,读得充分饱满些。
        古诗富有节奏,通常五言诗的停顿有“二二一”和“二一二”,七言诗有“二二三”或者“二二二一”。读好语言的停顿,才能读好情感的节奏,才能让学生的朗读声情并茂,才能引发与作者内心的共鸣。
        2.方法多样促朗读
        在学生能整体把握好诗的节奏和韵律后,诵读的教学不要戛然而止,否则学生的兴味也便止于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来体验诵读古诗的乐趣,为教学注入活力,例如表情动作诵读、高低声音诵读等多种形式。表情动作读诗随着诗句情感的激昂和沉郁学生配以表情和动作,此举可以正确地反应学生是否理解古诗的含义,同时可以让学生敞开胸壑,读出作者的丰盈的情感。
        二、品读语言,情到深处
        1.关注字词,丰富积累
        中段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为主逐步过渡到抽象逻辑为主,因此理性地理解古诗大意必不可少。部编三年级上册学生也已经开始接触小古文《司马光》,这也让我想到了古诗和小古文其实是有共通之处的,中段古诗的学习应该为以后的古诗和小古文学习奠定基础,在玩味语言文字的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中段是词语学习的重要阶段,除了查字典、借用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以外,学生还应该对经常出现的字词进行归类整理。
        2.共研修辞,由言生象
        古诗大都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很多千古名句中,诗人采用了很多的修辞手法,让诗歌的语言更加凝练隽永,引人入胜。


学好这些修辞手法,能让学生对古诗有更加丰富和深刻的理解,能有更加强烈的审美体验。在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古诗中,比喻的运用占比十分大,通常给了学生很大的想象空间。
        三、学习创作,促进语用
        古诗意境丰富,感情充沛。学一首古诗,应该以一带一。教师可以选择主题相同、描写方式相同、情感相同的诗歌进行群文阅读,比较延伸,增加学生的古诗词积淀,从而将其内化称自己的语言。不过此处对群文阅读不作赘述,我将着眼于谈谈古诗教学如何与习作相辅相成。
教师应该注意开发古诗的的语用功能,挖掘古诗中的写作内容,培养孩子的语言运用能力,让古诗物尽其用。
        1.巧用插图
        部编教材很大的特点是插图鲜艳漂亮,这是很好的习作教材。例如第七单元的日积月累《采莲曲》,插图里展示的是成片的荷叶中间,立着朵朵粉色的荷花,一条小船正欲穿行其中。学生可以观察图上的内容,什么地方,有什么东西,在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荷叶、荷花、船头,想象图中会有谁,他们在干什么。通过这样的观察和思考,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仿佛身临其境,与诗人心灵相通,想象会被激发,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写,思维和表达都会得到相应的训练。
        2.续写情节
        在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日积月累《所见》中,后两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有很大的创作空间。学生也迫不及待地会思考:牧童捕蝉是否成功了?这个题材生动有趣,可以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兴趣,学生可以抓住牧童的动作、神态、心情,拓展过程,展现诗中牧童的警醒和机灵。这种方式,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诗中意象的丰富、诗中人物饱满的形象,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古诗鉴赏水平,另外还能为学生写作积累丰富的的素材,让学生得到很好的文字训练,真可谓一举多得。
        3.角色转换
        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主题是祖国的大好河山,其中第17课古诗三首分别描绘了天门山、西湖、洞庭湖的景色,给了学生深刻的审美体验。教学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该地的旅游局工作人员,为了吸引各地的游客,你可以如何宣传。也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你是该地的导游,你会如何介绍该地的美景。通过这样的形式,将古文充分展开转换成现代文,学生的写作热情必会高涨,既能考察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程度,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古诗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凝结了作者的文心与智慧。古诗教学应该符合该阶段孩子的身心特点,关注其特殊的文体形式,通过多样的创新的方法,品味古诗的内涵,丰富自己的认知体验,让理性和感性思维齐头并进,让学生在实践中回归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秦燕.创新吟诵法教学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效率[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年23期
[2]刘裕伟.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与教学艺术的融合[J].华夏教师.2018(12)上
[3]周丽亚.第二学段古诗词有效教学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8/3语文
[4]胡小燕.让“语用”在古诗词的天空飞扬——浅谈如何在古诗词教学中设计和落实“写”[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8/7·8语文
[5]王红霞.走自能之路 探名喻之妙——《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谈[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8/3语文
[6]张晓华.趣读 画读 辩读 创读——古诗教学的四种路径例谈[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8/11语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