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明艳
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湖南衡阳 421008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中职语文德育与美育融合的内涵、特征及必要性,其次分析在中职语文德育及美育中注入传统文化的历史依据,最后结合教学实践分析传统文化的注入策略,以为实现传统文化教育、立德树人教育及人文审美教育的融合提供一定的参考,让中职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悟哲思、体验情感、提高审美意识、吸收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中职;语文;德育;美育;传统文化
中职语文教学承担着重要的育人功能,在职业应用人才培养中,中职语文核心素养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其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更要能够基于文学的熏陶,形成高尚的品质以及“构建美”、“感悟美”的能力,传统文化在这一人才培育过程中能够发挥出积极作用。
一、中职语文德育及美育融合教育概述
(一)中职语文德育及美育融合内涵
“德”与“美”是相互关联的理念,“德”本身就是一种“美”,且是在“美”的环境和氛围中所生成的,这种“美”的环境与“和谐社会”的理念相一致。语文是引导学生深入感知汉语文化、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学科,孔子早就提出“兴于诗、立于礼”的理念,提出了文与德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中职语文德育及美育的融合是在汉语文化基础上构建的“德”与“美”的教育。
(二)中职语文德育及美育融合特征
中职语文德育及美育的融合具有思想性、人文性、情感性、生活性的特征,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文章囊括了从古今中外的名家作品,我国国内文学作品占据绝对优势,跨越上下五千年时间,具有一脉相承的文化意蕴,在开展德育与美育的过程中,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就会展现出来,学生可在学习中体味其中的思想、情感,与生活相联系,提升人文意识。
(三)中职语文德育及美育融合必要性
在面向00后学生开展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下,中职语文教育及美育的融合契合时代的发展要求,符合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而且,中职学生的文化素养问题一直是限制其个人职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基于语文教育加强德育及美育,可以促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个人品质和积极面对生活的乐观心态,从而不断学习,提高个人职业能力和素养。
二、中职语文德育及美育中注入传统文化的历史依据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职语文教育的一部分内容,与传统文化的深入融合有着一定的历史依据,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代表着我国的民族文化,是构建民族共同体的精神核心,其与中职立德树人教育、现代审美理念以及我国当前的民族精神、中国梦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存在紧密关联,其中很多内容是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取出来的。比如,屈原笔下的“香草”、“美人”“芰荷”、“芙蓉”等意象,都是比喻人的高洁、纯真的德行品质,其文辞美,犹如人之心灵美,从古至今,人们对于屈原的崇敬之情从未消减;苏武、岳飞、文天祥等人的忠节大义一直是现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不衰榜样,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写出了其不屈的气概,也展现出了一种坚韧美。
由此看来,优秀的传统文化所具有的人格陶冶作用、美学品位提升作用都对中职语文德育及美育有积极影响。
三、中职语文德育及美育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注入策略
(一)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融合传统文化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的注入需要有一定的承载物,中职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就是这一承载物,其中每篇课文都是精心挑选的,有着深刻的内涵和教育意义,以此为基础融合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有效实现德育及美育的效果,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促进学生形成民族文化认同感。比如教学《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课时,作者提出了对肉体与灵魂之间的关系的思考,认为要关注内心世界,怀有自我提升的热情与激情。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吾日三省吾身”、“修身克己”、“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些思想理论都是关注人的“灵魂”和思想,为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而提出的实践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链接到传统文化教育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促进学生思想品质提升,并形成对“思想美”的深刻理解。
(二)丰富课外阅读活动,加强文化素养培养
教材中的文章虽精,但是篇幅数量少,教师有必要鼓励中职学生大量开展课外阅读,从而加强文化素养的培养,丰富学生的深厚文化内涵。一方面,教师可指导学生开展古诗词的对比阅读,我国古代的优秀诗词作品往往集合了“德”与“美”,是十分精炼的文学体裁,学生可以在阅读诗词的过程中感受杜甫之沉郁、李白之洒脱、苏轼之豪放、陶潜之质朴,深入体会诗人的抱负、理想、人格,尤其是向那些忧国忧民的诗人学习,提升个人情操。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如《论文》、《孟子》、《史记》、《汉书》等,感悟历史发展,还可以阅读古代的话本小说,提升阅读的趣味性。
(三)基于就业创业导向,提升文化应用价值
新时代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必须与培养“工匠型”人才的要求相结合,中职学生参与就业之前必须形成相应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优秀传统文化的注入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态度、理想,以及正确的“三观”,能够认识到勤劳与努力才能换来回报的道理。因此,教师有必要以就业、创业为导向,设计教学内容,提高文化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到日常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积累对就业、创业的积极作用。比如在口语交际——即席发言能力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旁征博引,写作议论文时,学习《六国论》可以展现逻辑思辨之美。
四、结论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德育及美育教学的融合对于增强学生文化素养、思想品质都有重要意义,将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教学中,与德育及美育教学存在共融性,不仅可行,而且十分必要,教师应深挖教材、引导课外阅读、基于就业创业导向来创新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1]王政平.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体现德育教育[J].当代教研论丛.2019(03)
[2]付军.探研中职语文教学智育与德育美育的融会贯通[J].现代交际.2019(03)
[3]黄启良.寓德育渗透于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5)
[4]陈妍.传优秀传统文化 塑职业素养新风——中职语文教学与职业素养培养的探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18(16)
[5]周玲.德育为先 塑造人才——试论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思想[J].现代国企研究.2018(16)
作者:雷明艳(1973—),女(汉族),湖南衡阳,湖南衡阳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高级讲师,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是2020年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德树人”视角下衡阳市中职语文美育与德育的统一研究》(立项编号:ZJZB2020095)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