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泰
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教育科技局青少年活动中心
摘要:新课标更加强调启发式教学,然设问是启发式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方法,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问应当精心设计;紧扣重点、难点;在知识的关键处设问,才能起到突出重点,取得最佳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置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沟通的重要平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课堂基本是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讲解,学生也只是处于听课的阶段,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非常少,加上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比较少,小学生的思考时间不多,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大大降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新的教学阶段,对教学效果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的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通过教师设置的问题,学生可以进行积极的思考,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回答问题,学生需要对语言进行组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对问题进行回答,锻炼学生的胆量,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教学课堂能够更加具有活力,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设问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设问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课堂设问要精心设计
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中,设问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它的策略技巧以及问题逻辑既由课程的特定内容决定,也由课堂教学情境决定。所以,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就显得非常重要。
1.设问要有明确的目的
在课堂中的每一次设问都要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对旧知识的回顾,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例如,一位教师教学“轴对称图形”,一开始出示本地的几个标志性建筑说:“你们知道这是哪个城市吗?”接着全力渲染所有城市及旅游胜地,带领学生观看该市旅游景点的录像,镜头所及的是山清水秀,花红叶绿,林荫错落,寺塔辉映……在学生禁不住赞美时,老师设问:“为什么会感觉这么美呢?”同时录像定格在景点中的蝴蝶、水杉木、宝塔、寺庙等具有对称特征的物体图像上,让学生观看、思考,接着老师说:“这些物体美在哪里?你有什么发现?”当时,学生沉浸在美的享受中,很难发现到物体两边完全一样的对称特点。最后,几乎是老师给出答案的引导下,完成了“观察”“探究”。由于老师的问题没有明确的目标性,最终导致学生的思维没有指向中心问题。
2.设问要紧扣重点、难点
小学数学课堂设问应考虑如何步步引导学生把思维指向问题的关键和重点,指导学生架设一座从未知到知的桥梁。通过不断地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使学生牢牢地掌握知识点。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点,通过复习商不变的性质,动手操作,深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观察后设问:“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分子、分母就怎样变化?你能说一说吗?”引导学生从变中掌握不变规律,对分子、分母怎样变化有较深的认识。
这样,在重点处设问,一方面可引起学生的注意,另一方面,通过提问使学生对问题理解得更深刻。
3.设问要多设计些发散性问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的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的思路打破常规,寻求变异广开的思路,充分发挥想象,探索多种解决方案或途径。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建立在基础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否则,忽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发散性思维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师只有以精心设计的问题来设问,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在知识的关键处设问
小学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抓住教材中的新知识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旧经验不同的关键处设问,才能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才能花最少的时间,得到最佳的效果。例如:在教较复杂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时。我先复习简单的求百分率的应用题:“某市去年计划造林160公顷,实际造林增加到200公顷,实际造林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学生解答后。我再出示例题:“某市去年计划造林160公顷,实际造林200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首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①例题与复习题相同点是什么?学生答,都是求百分率,标准量都知道。②不同点是什么?学生答,一个求实际是计划的百分之几,一个是求实际比计划增加了百分之几。比较后,我抓住这个关键处设问:①怎样理解增加了百分之几?学生思考讨论后说出增加的公顷数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②怎样解答?(200-60)÷160。③为什么要这样解答?学生说,因为要增加的公顷数是原计划的百分之几,就要用增加的公顷数除以原计划的公顷数,而问题中没有把增加的公顷数直接告诉我们,所以必须先求出增加的公顷数。再求占原计划的百分之几。通过在关键处设问,引导学生思考,很快使学生知道了这堂课新知识究竟新在什么地方,并掌握了解答较复杂的“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百分数应用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在知识的内在联系处设问
小学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旧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所以,在教新知识时,必须在新旧知识联系处设问,才能使学生尽可能从对旧知识水平上探索新知,并使他们随时把所获取的新知纳入原有认知结构中去。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扩展、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例如:在教整数乘以分数时,为了使学生很快地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延伸和发展的道理,在图示的配合下,我拟定了如下的设问:100千克的3倍是多少?100千克的1.5倍是多少?100千克的0.5倍是多少?100千克的?蚝?虔倍是多少?从旧知到新知,从整数到小数倍再到分数倍,一步步引导学生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与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关系。接着再问:一个数的?蚝?虔倍与0.5倍有没有区别?显而易见,一个数的?蚝?虔倍与0.5倍实质上是一回事,通过这样的设问,启发学生沟通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并把所学的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使学生顺利地理解和掌握了整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魏平,王淇.小学数学课堂中提问现状调查及策略探寻[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4,01.
[2]冯洪玉.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设问[J]. 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学报,1999, (1).